当前位置:首页 > 节日民俗 > 传统节日 > 安阳清明节习俗

安阳清明节习俗

作者:不详来源:网络2018-11-05
安阳清明节习俗

清明节,是我国广大人民的节日,除汉族外,我国很多少数民族也过此节。

清明,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旧时,汉族民间有门口插上杨柳枝条,到郊外旅游的习俗,谓之“踏青”,故又称清明节为“踏青节”。河南民间有晒干柳叶当茶喝的习惯.清明节实是我国兴农事的节日。历来又有祭祖、扫墓、踏青、植树、换装的风俗。春分后15天为清明,这时日温15度,天气清朗,风和日丽,桃红柳绿,正是旅游的好日子。安阳民间也把清明节称为“鬼节气”、“冥节”,它与七月十五、十月一总称为“三冥节”。

古民谣农谚说得好:

“清明一到,农夫起跳”。

“清明前,好莳田;清明后,好种豆。”

“清明前后一场雨,豌豆麦子中了举。”

“清明风刮坟头土,庄稼汉子白受苦。”

又说:“清明浸秧,不问爹娘。”

安阳民间,就历来沿习着清明扫墓,给先辈上坟的习俗。清明这天,古今的安阳人,都要打上几张烧纸,带上一些祭品到父母的坟头上祭祈一番,出外的游子则在路口烧祭,让路人带往远方的家乡,以此寄托对死者的怀念,寄托在世者哀思。这天在林州,民间则在各神位前及门楣上插上柳枝,小孩脖带柳圈。家家户户祭祖,向每一墓上添放三锨土。这天在汤阴,迷信称为“收鬼节”,家家户户不仅要上坟祭祖,还有要向坟头添土和插柳的习俗。

安阳一带,清明扫墓(添坟)是一项主要活动,民间一般是活着的下辈人,于清明这天的一大早(一般是不超过中午),带着供品和香纸类,扛着铁掀,来到祖坟,先将祭品供上,然后烧香焚纸,洒酒祭奠。最后要给坟墓上添新土。据说这样是给祖先修房,以防夏天雨大漏水,实际上是为怀念,祭奠祖先。

清明时节,安阳东部地区不仅有“清明不插柳,死了变黄狗”之说。民间还有插柳、编柳、戴柳等习俗,农家老太太还有用柳条抽打墙壁、灶间、席后、床下等旯旮的风俗,老太太一边抽打,还一边念道:

“一年一个清明节,柳枝单打青帮蝎,

白天不准门前过,夜里不准把人蜇”。

传说,清明节这天,旧时的安阳人要冷食一天,主要原因是元末明初,从山西迁过来大量移民,移民中历来有纪念介子推寒食的习俗,随将此俗带入安阳。清代改吃小米干饭,喝菠菜汤。但这天对骡马牛羊也要喂些干饭或稀饭,以犒赏它们一年的辛苦,故有“打一千,骂一万,熬到清明喝稀饭”之说。

旧时,清明节这天也有一些忌讳,即学生忌读书看字,否则就瞎眼,故这天学生要放假,妇女也要停针线活一天。

滑县习俗,除了祭祖上坟外,“插柳枝于门户,儿童妇女亦有系之发间者……”(《重修滑县志》)。

现在这些传承的习俗依稀留存,而在解放后的安阳城市,则多改为广大青少年在清明节祭扫革命烈士墓,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新风俗。

安阳人祭奠上坟的情景,我们可以用高翥《清明诗》作为概括: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塚上,夜扫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这首诗对旧时宋代人们清明节祭扫,农事、时令等习俗均作了具体生动的描绘。

清明诗很多,但最著名的要数杜牧的《清明》了。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 2010-2030 FengSu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联系我们 电子邮件联系我们

吉ICP备13004070号-14   吉公网安备220122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