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节日民俗 > 传统节日 > 壮观的潮俗:中秋“烧塔”

壮观的潮俗:中秋“烧塔”

作者:不详来源:网络2014-08-21
壮观的潮俗:中秋“烧塔”

在许多民俗逐渐消失的今天,有些地方的民俗活动的旧火却重新燃起,广东潮汕的“烧塔”便是其中一个例子。

每逢中秋夜,各地便可看见潮俗烧塔的民俗活动。许多市民在海滩上放起了孔明灯,并期盼愿望得到实现。深夜,“烧塔”便准时开始,人们不约而同的来到“塔前”,这是个数千块砖按“品”字型垒起来的塔,高近十米,里面塞满了柴火,塔在紫色的灯光下显得很神秘。随着主持人一声令下,只见“嗖”的一声,一枚冷烟花小火箭从几十米远的发射架上直向砖塔猛扑过去,淋满着柴油的塔一下子燃烧起来,把整个沙滩照得通亮!人们不由狂欢起来,纷纷用手上的照像机照下这精彩一幕,就这样火焰带着人们的祝福把晚会推向高潮。

而有的地方还从早晨开始,人们到处拾瓦片、砖头,然后放置在旷地处,富有经验的大人把这些瓦片、砖头砌成一座空心塔,高达丈余,塔围一人不能合抱,下面还留出塔门。然后于黄昏时分在塔中点火焚烧枯枝及破木板之类,燃至夜半,火势渐旺,瓦壁几近通红。人们还不时往塔里撒食盐,以辟哩啪啦的响声为乐。也有的撒硫磺,使瓦塔发出蓝色的火焰,煞是好看。孩子们绕着火塔又唱又跳,大人们喝茶吃糕饼,谈古论今,直到瓦塔烧成了通体透明闪闪发光的“金塔”。

中秋“烧塔”民俗在广东、广西、福建、江西等地广泛流传,但近年这习俗却越来越少。传说元朝汉人抗击统治者胡人的残暴统治,中秋之夜以“烧塔”为信号而纷纷起义。清顺治吴颖的《潮州府志》载:“中秋玩月,剥芋食,谓之‘剥鬼皮’。儿童烧塔为乐。”同时,潮汕人中秋还用“芋头”祭祖,因为潮汕话里“胡人”的“胡”与“芋”发音一致。此外,在汕头金平区莲塘村,每家每户中秋都“烧瓦塔”,当地人叫“烧瓦”,潮汕话的“瓦”和“蚁”发音一致,当地的村民说,如果中秋“烧瓦”那么家里一整年都没蚂蚁。

而汕头市潮阳的“烧塔”习俗,更为奇特和饶有风趣。

据史料记载,潮阳中秋节“烧塔”,始于宋末元初。中秋之夜,天上一轮皓月,光照大地,城乡各处,大塔小塔,火光熊熊,与月争辉,围观者众,或为塔添薪,或随塔之焰光而欢歌起舞。

潮阳之中秋“烧塔”,还因造型奇特和动人传说而闻名遐迩,塔用各种砖石砌成,形状有“圆形塔”、“方形塔”、“多角形塔”等等,且各有其吉祥寓意,如圆形塔寓意为“中秋月圆人也圆”,一般有亲人旅外的人家多砌设圆形塔、方形塔状似田丘,成四方形,寓意四通八达;多角形塔寓意生财多道,生意兴隆,经商人家多砌设此类形塔。

砌塔的工艺也相当讲究,有密封形,开窗形。开窗形的塔身上的“窗”有方形、菱形、梅花形等等,千姿百态,塔的顶端是开放式的,像大烟囱,其大小高低也不一而足,矮的有两米多高,高的有四五米高的,直径从几十厘米到一米多。烧塔时,从前是先把稻草或干柴放进塔里,再泼上煤油,然后点烧,顿时塔火熊熊,再往火里撒上一把盐,燃烧时便发发噼噼拍拍之声,十分有趣。

潮阳中秋砌塔之奇特造形,后来也为民间建筑师模仿建造永久性之大塔,而且留下好多有趣故事。如今,潮阳(包括现潮南区)就有明清时期建造的古塔10多处。地处海滨的海门渔港渔民中秋节时多砌“圆形塔”,以祈求亲人出海捕鱼平安归来,合家团圆。清光绪九年(公元1883年),海门人的中秋塔之模式,于近海处建造永久性的“晴波塔”,塔高16米,直径3米,建筑结构坚固严谨,塔门前一对联为“晴看渔舟安水面,波环宝塔得源头。”一百多年来,台风地震,宝塔安然无恙。而更有趣的是峡山的祥符塔,明万历二十五年(公元1597年)峡山乡人周光镐(曾任大理寺卿)从京城告老回乡,中秋夜观乡人烧塔习俗,大受启发,遂倡议重建龟山上已倒塌的“祥符塔”,并从练江上运来一堆砌塔用砖石堆放山下,工期紧迫,周光镐对乡人说:“某日龟山上有奇观,但上山者每人需携两石方能见到。”消息传出,各乡村上山观奇者众,把山下石砖都搬上山了,但并未见奇观,人们问周光镐:“奇观何在?”周答:“万众飞砖上山,此奇观也。”众人恍然大悟。塔也如期建成。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潮阳城乡中秋烧塔作为传统文化,又兴旺起来,较大型的塔还设对联,有的则配以燃放烟花,塔光焰焰,五彩缤纷,一派祥和景象。

© 2010-2030 FengSu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联系我们 电子邮件联系我们

吉ICP备13004070号-14   吉公网安备220122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