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节日民俗 > 民俗节日 > 广东东莞民俗:七夕贡案

广东东莞民俗:七夕贡案

作者:不详来源:网络2018-11-26
广东东莞民俗:七夕贡案

七夕贡案是广东省东莞市的汉族民俗文化,基于牛郎织女传说,其布景独具匠心,融汇了雕刻、刺绣、绘画、手工制作等传统手法,是七夕乞巧风俗的主体和主要表现形式。

东莞人多是秦汉、南宋时期南移的汉族,多保持中原古代风俗,民国民俗学家、篆刻家、东莞人邓尔雅有《癸亥(1923年)七夕竹枝词》记载东莞家乡风俗云:“纸醉金迷斗巧工,民间俗尚仿深宫。改将七夕从初六,南国犹存五代风。”并注:“七夕改为六夕,始于五代。以七夕诸大臣须赴宫乞巧会也。”可知东莞乞巧节历史悠久。在望牛墩,每到七月初六夜,姑娘们都会在村中祠堂摆设贡案,陈列巧物,以自己手工制作的各式各样贡品,拜祭“七姐”,相互“赛巧”,展示心灵手巧、蕙质兰心。

望牛墩镇位于东莞市西北面,始建于宋代,绍熙年间,东莞县令张勋筑望牛亭,亭塌,遗台,后为土墩,自古就是东莞市的“鱼米之乡”。

七夕贡案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家庭式,一家一户,以一张八仙台摆设。二是七家姐妹联合式,七个姑娘共摆一台,多用2 至8 张八仙台摆设。三是以全村"轮猪"形式筹集资金,即集体出资买猪苗多头,各家各户轮流喂养,初六前杀猪作资金。初六入夜,姑娘们在“八仙台”上,铺上大红布,挂上神台围巾,摆上七种鲜花、七种水果,排满花花绿绿的饰物和神态活现的人物公仔等。用自己制作的巧物,祈求得到人神的共赏,进而得到人们羡慕的美满幸福的爱情婚姻。

贡案一般分五个部份:一是茶酒斋饭,让“七姐”下凡享用;二是表现当地当时贺节的风俗,民国初已有手动工艺制作,随留声机音乐,不断上下摆动的龙、凤、狮舞;三是用五谷:大米、红豆、绿豆、玉米、花生等制作"五谷丰登",更以以手工制作七种花、七种果、七双绣花鞋、七张台椅、七套衣服,贡给七姐,同享人间幸福 ;四是鹊桥相会:手工制作的牛郎和织女模型,重现鹊桥;五是拜祭香烛。

人们纷纷在“巧”字上下工夫,以开心果壳制腊梅,白米砌菊花,洋蒜衣作莲花,以鸡蛋壳制灯,以冬瓜瓜仁镶龙柱,以染色灯心作凤烛,蚬壳粉制芙蓉吐蝶花,红瓜子作樱桃花,以及手绣小花鞋等等,不断丰富乞巧节的形式内涵,尽显民间乞巧之美。

© 2010-2030 FengSu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联系我们 电子邮件联系我们

吉ICP备13004070号-14   吉公网安备220122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