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节日民俗 > 民族节日 > 广西东兴京族哈节

广西东兴京族哈节

作者:不详来源:网络2018-07-05
广西东兴京族哈节

“独弦琴,京家魂,一弦弹出百种音,行如流水飘若云。”

在海浪轻抚的金滩,百人合奏独弦琴的壮观场面让游客赞叹不已。这是东兴市京族哈节最亮丽的一道风景。

哈节,又称“唱哈”。所谓“哈”或“唱哈”,即唱歌的意思,是京族的传统歌节。东兴市的哈节,日期各有不同。万尾、巫头二岛为六月初十,山心岛为八月初十,海边的一些村落则在正月二十五。虽日期各异,但节日的形式与内容基本相同。

京族民间关于哈节的缘起有个传说。据说,四五百年前,北部湾岸边的白龙岭下,有一条巨大的蜈蚣精,吃人翻船,兴风作浪。一日有位神仙化作乞丐,杀死蜈蚣精,把它化为万尾、巫头、山心“京族三岛”,附近居民从此安居乐业。于是京族人把大仙尊奉为“镇海大王”,立庙祭祀,每年都到海边迎接“镇海大王”来享祭。这就成了一年一度的哈节。

广西东兴京族哈节

京族哈节的每个仪式,无不表现出对“镇海大王”的感激与敬畏。袅袅的歌声、婀娜的舞姿、丰盛的祭品和恭敬的心,是人们酬神的最好方式。哈节的仪式过程主要有迎神、安神、祭神、乡饮、送神五大环节。这些仪式都带着“靠海而食”的海洋民族漂泊迁徙的历史印记。

首先是迎神。京族同胞聚集在一起,举着旗、抬着神座、打着鼓、撑着伞来到海边,朝着建在白龙尾岛上的神庙祭拜,遥遥迎接神灵到“哈亭”来接受众人敬奉。

把诸神请到哈亭后,在主祭的带领下,人们进行庄重的安神仪式。这个架设在哈亭中殿柱子间的杆子叫做封庭杆。在封庭杆安置完成后,其他无关的鬼神都被挡在封庭杆之外,一概无法入内。

广西东兴京族哈节

随后,祭神开始了。上香、上酒、诵读祝文,祭神的仪式按照严格的次序在礼官的主持下完成。在祭祀的过程中,哈妹随着鼓点在中殿跳起哈舞。在不同的祭祀阶段,哈妹便跳着不同的舞蹈,有《进香舞》和《进酒舞》等。

祭神之后便开始热闹的“乡饮”。“乡饮”是京族人一年中重要的社交活动。每个京族家庭都会精心准备好菜肴,带到哈亭来,共同摆成丰盛的宴席。辛苦了一年的京族人在哈亭内,席地而坐,互致问候,互道辛劳,谈笑间开怀畅饮,憧憬未来。

哈节,既是祭神、娱神的节日,也是娱人的节日。唱哈是哈节的主要内容。到了晚上,在哈亭里,早已准备好一展歌喉的妇女们团团而坐。在进行简单的祭祀活动后,妇女们就放开歌喉开始唱哈,而不善唱歌的男人们明显就有些招架不住。于是,哈亭里大多时候都是女人们的歌声。

广西东兴京族哈节

不善唱歌的男子们,也不甘于让姑娘们独美。于是,拉大网、踩高跷捕鱼也随之展开,成为男人们展示技艺的特色节目。

第六天晚上,哈节进入尾声。

送神是哈节的最后一道仪式,寓意成功地求得神灵的庇护,准备恭送神灵。到了吉时,人们把关了几天的“梁”搬开,送神返宫。送神的时候不许人们在外面的路上走动,更不许有人挡在送神的道路面前,有回避神灵之意。哈妹跳上最后一段《花棍舞》,舞蹈结束表示众神归位,整个哈节祭祀活动就此结束。

广西东兴京族哈节

2006年,京族哈节作为我国唯一一个海洋民族的重大节庆文化,进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哈节充分展示了海洋民族特定的经济特征、社会状况和社会心理,是海洋文化的历史沉淀。

© 2010-2030 FengSu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联系我们 电子邮件联系我们

吉ICP备13004070号-14   吉公网安备220122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