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节日民俗 > 传统节日 > 江淮传统除夕习俗

江淮传统除夕习俗

作者:不详来源:网络2019-01-05

五、吃年饭

吃年饭,又称吃团圆饭。皖南徽州称“吃分岁酒”。分岁一词由来已久,《风土记》说:“除夕,长幼聚饮祝颂,谓之分岁”,是新旧岁由此而分的意思。

安徽的年饭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淮北各地为饺子,淮河以南则为米饭、鱼、肉等。旧时,年饭做好后,要先供祖先,然后全家团聚。

吃年饭的时间,有中午和晚上之分。在中午吃年饭的有:泗县、五河、宿州市、濉溪、合肥、肥东、来安等。来安在贴好春联后,即摆上美酒佳肴,鸣炮祭祖。长辈焚香,晚辈化纸,然后举家团坐,共吃团圆饭。但在吃年饭前,各家水缸均要挑满“元宝水”。多数地方是在晚上吃年饭,如芜湖、石台、歙县、屯溪、黟县、祁门、旌德、巢湖、长丰、六安、怀宁、宿松等。

吃年饭时,各地也有一些不同的规矩,但一般都不准吃鱼,意为“吃剩有鱼,年年有余”。黟县是将鱼留在大年初一吃,有些地方甚至要留到元宵节吃。祁门吃年饭时如有亲人在外没有回家,要留出坐位并放上筷子,以示团聚。屯溪吃年饭时,桌上的碗筷要摆足数,家中虽不足10人也要摆上10副碗筷,意谓“满福满寿”,席间老幼均互相劝酒祝贺。巢湖吃年饭时任何人不得讲“破话”。

长丰的年饭必须有鱼、肉圆子、豆腐等,饭不能吃完,并要盛些饭菜喂牛。六安菜肴多为10碗,但不可缺少肉圆子、粉丝、猪耳朵、豆腐,寓“元宝、钱串子、顺风、都富”之意;碗里要留下一些饭菜,名为“留仓底”,预示来年钱粮有余。怀宁吃年饭前要在桌边地上奠酒请祖宗,称作“陪祖”,接着全家喝酒,小辈向长辈敬酒,长辈要还酒、说吉利话、给压岁钱,酒后吃挂面,借挂面之长寓“年年有得长”之意,最后吃饭。

六、辞岁

辞岁,亦称辞年、别岁。辞岁即除夕之夜,人们在拜祝尊师亲长,接受长辈赏赐的官制荷包(内盛金银餜饰等)或压岁钱后,或燃华烛,放鞭炮,祀神敬祖;或置酒宴,往来相邀。宋代已有此俗,明代已渐成风尚。到清代,形成了南北不同的习俗。在南方,晚辈向长辈行礼,以别岁,俗称辞年。在北方,穿戴一新走亲友,谓之辞岁;家长叩谒尊长,也称辞岁。民国后,辞岁以家中晚辈向长辈拜祝为主。

安徽的辞岁包含三种意思:一为家中的晚辈向尊长辞岁。如旌德年饭后,小孩提灯笼向长辈辞岁;黟县,小孩点着西瓜灯向长辈辞岁;石台老人就寝前,小辈前去辞岁,谓之纳福。一为族中、村中的晚辈向尊长辞岁。如青阳宗族聚居区的晚辈要挑灯挨户向长辈请安;怀宁年饭后,青年人要到左邻右舍看望长辈,告别时说声某某老人“您纳福”。一为焚香辞岁,如长丰在午夜时分,放爆竹“接灶”,焚香辞岁,然后闭门安歇。

七、压岁钱

压岁钱,亦称押岁钱、压祟钱、守岁钱。最原始的称呼应为压祟钱,因“祟”与“岁”谐音,便演化为“压岁钱”。

压岁钱在汉魏六朝时即已流行。最初的压岁钱是固定的,均为尊长分赠给年幼的晚辈。到了清朝,压岁钱是穿有红线的铜线。现在多用纸币。

安徽各地都有给“压岁钱”的习俗,但给压岁钱的时间不一。多数地方是在吃团圆饭时给,如怀宁人吃年饭时,待晚辈向长辈敬酒后,长辈边向晚辈还酒并给晚辈压岁钱。有的地方是在吃完团圆饭之后给,如宿松。有的地方是在给长辈拜年时给,如蒙城人在初一清晨接天地后,晚辈给长辈拜年时,长辈给晚辈压岁钱。

八、守岁

守岁,本为驱除百鬼祈求平安之意。南北朝时,守岁之俗即已普遍形成。唐代,守岁增加了庭燎、歌舞等活动。宋代,守岁之风遍及城乡,已有祈祝父母长寿之举。明清守岁之风更盛。近现代,守岁又增加了下棋、拼七巧板、解九连环、打相思结、猜字谜、掷骰子、打五关等娱乐活动。当代,全国城乡又有了围坐电视机前观赏春节文艺晚会节目的习惯。

安徽各地都有守岁的习俗。黟县等地俗称“坐年排”。淮河两岸俗名“熬年”。全椒是男子和少年儿童守岁;祁门是中年男子守岁,且要守到天亮;旌德、巢湖是全家守岁到天明。现在不少地方,特别是城市里,守岁一般都只守到春节文艺晚会节目演完为止,很少有通宵达旦的。

12

© 2010-2030 FengSu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联系我们 电子邮件联系我们

吉ICP备13004070号-14   吉公网安备220122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