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节日民俗 > 民俗节日 > 山西旧志记载中的“重阳节”

山西旧志记载中的“重阳节”

作者:不详来源:网络2020-02-19
山西旧志记载中的“重阳节”

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九为阳数,日月并阳,两阳相重,故名重阳。重阳节是秋季除中秋节以外的又一个重大节日,是与春季的重三(三月初三上巳节)相对的游赏性节日。民间在该日有登高、插茱萸、赏菊花、吃花糕等习俗。这些习俗在文学经典中经常被吟颂。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孟浩然《过故人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因此,重阳节又被称为登高节、茱萸节、菊花节、花糕节等。

山西大多数地方称“过重阳节”,岢岚县等少数县称“游重阳节”。从旧志记载看,过重阳节时,山西民间还有逆女追节、隆师占卜、祭祖祀神等节俗。

节俗来历

康熙《汾阳县志》载:“九月九日重阳节,家制花糕,邀亲朋赏菊,登高会饮,此殆起于费长房故事。”

费长房的故事记载于南朝梁人吴均写的《续齐谐记》。东汉时汝南县有一个叫桓景的人,随仙人费长房拜师学艺。桓景跟随费长房,长年累月,勤学苦练。一天,费长房对他说:“九月九日,你家中会有灾难,你要赶快回去消灾。”并给了他一包茱萸叶和一瓶菊花酒,让他把茱萸叶分给家人随身佩戴,并登高饮菊花酒,如此可以禳灾。桓景回家后,遵嘱在九月初九带领家人登高,躲过了灾难。

光绪《山西通志》、乾隆《榆社县志》收录了这个故事,称“登高之事自此昉”。也就是说,从那时起,人们过起了重阳节,有了重阳登高、插茱萸、饮菊酒的风俗。

登高是重阳节期间最重要的节日活动之一。山西晋南地区至今流传“乾坤开胜概,我辈合登高”“东风留不住,冉冉起峰头”“九月欣新霁,三农庆有秋”等民谚。高平县人,九月九日黎明郊游、登高、饮酒,待日出后一个时辰(两小时)方归。

最初的登高,只指登山,后来演变为只要是高处就行,可以登山,也可以登楼阁(如:临汾县登水云楼、通明阁,浮山县登小武当阁,晋城县登文昌阁),登佛塔(如:陵川县登崇安寺等)。

最有意思的是,到山上的庙会赶会,能“以代登高”。九月九日,各地庙会很多,商贾云集,摊贩林立,且都有戏班演戏,叫“重阳戏”。位于山上的著名庙会有,晋南万荣县的稷王山麓介山庙会,长治县的塔岭山圣庙会,晋中灵石县的翠峰山文昌阁庙会,晋西北偏关县的龙华大会,规模宏大,远近各县都来赶会。人们以登高采野菊为乐事,返家时买油糕或花糕,带回和家人共享。

清代康熙、乾隆年间,在永宁州(今吕梁市离石区)、保德州(今保德县)、崞县(今原平市)等地,“登高之例不行”。在马邑(今朔州市朔城区)、临汾(今临汾市尧都区)、赵城(今属洪洞)、猗氏(今属临猗)、武乡、翼城、临县、阳城等县,登高已经由最初的消灾避难演变为吟诗酒会,称为“登高会”。山西旧志中记载的各种节令诗中,数量最多的就是吟颂重阳节登高的。如《平陆县修志》收录的王从龙《重阳登西坡》:“最爱西坡风景闲,登临一览便开颜。岚光围绕参差树,涧水环流远近山。万里黄河浮砥柱,一行白鹭度函关。少陵已老清秋暮,插遍茱萸未肯还。”对这种登高会,“士大夫相竞为乐”“乡民多不然”。

茱萸辟恶

民间认为九月九日也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要以插茱萸辟邪。茱萸属香料,味辛香,可入药,在古代有多种用途。《齐民要术》卷四《种茱萸》称:其一是饮茱萸水,无瘟病。其二是种茱萸,益寿除患。其三是悬茱萸,“鬼畏不入”。古人认为茱萸可健体避邪,茱萸因此成为重阳节特有的辟邪物品,被称为“辟邪翁”。

茱萸的使用方法有多种:插茱萸、佩茱萸囊、饮茱萸酒等。

“插茱萸”最简单,折一枝茱萸戴在头上就万事大吉,乾隆《凤台县志》等有记载。凤台县,在今晋城市城区。

复杂些的,就是康熙《黎城县志》、乾隆《平定州志》等10余部旧志中记载的“佩茱萸(囊)”。用一只小小的红香袋装满茱萸佩带在身,红色被认为是辟邪之色,取逢凶化吉、避灾驱邪之意。

如果说插茱萸、佩茱萸是茱萸这种辟邪物的外用,那么以茱萸泛酒而饮就是内服。明万历《太谷县志》、清康熙《介休县志》等20余部旧志记载了饮茱萸酒。饮法有二:一是将茱萸研碎,放入酒中,加少许盐;二是用酒服茱萸子。目的都是避不祥,避毒,避邪气。

菊花延寿

菊花又名黄花,属菊科,可作饮料,也是药物,古人认为菊花能延寿,所以又称为“延寿客”。九月是菊花开放的时期,菊花成了九月的标志和重阳节的象征,“菊月”也成为九月的别称。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

清代,赏菊、饮菊酒的习俗尤为盛行。据说,这两种习俗都起源于魏晋时期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名扬千古。山西旧志中,记载到山上或田野“赏菊”的,有明代万历《太谷县志》《沃史》、乾隆《潞安府志》等30部府州县志。

赏菊,就免不了采一枝来戴,称为“簪菊”,见于乾隆《榆社县志》《武乡县志》等。朔平府(辖今大同市、朔州市一带)、平阳府(辖今临汾市、运城市一带)及其所属州县共20余部府州县志记载:赏菊时,光看不行,戴也不行,还要“采野菊以归”。

明代时,曲沃等地将采回的野菊花栽入盆中,供人们观赏,这比到野外赏菊显然进了一步。清代中后期,养植菊花的规模、技术大大发展。太原府的太谷、徐沟(今属清徐)等地富庶之家,已经有专门的菊园,并掌握了一定的种植技艺,“园菊盛开,蓺菊之家竞相过从品尝”,交流园艺。

明代崇祯《山阴县志》和清代康熙《朔州志》、雍正《阳高县志》等10余部府州县志,记载了酿制菊花酒。酿法是,趁菊花开放时,连茎叶一起采回,在以黍米酿酒时掺入菊花,到来年九月九日酒熟,可以开缸畅饮,称为“菊花酒”。

河津、夏县、广灵等30余部州县志记载,不是酿菊酒,而是饮菊花、泛菊酒。泛是漂浮之意。饮普通烧酒时,放入几片菊花,如同扁舟泛波湖上,此为“泛菊酒”。

12

© 2010-2030 FengSu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联系我们 电子邮件联系我们

吉ICP备13004070号-14   吉公网安备220122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