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节日民俗 > 民俗节日 > 浙江磐安高姥山七夕节

浙江磐安高姥山七夕节

作者:不详来源:网络2020-03-07
浙江磐安高姥山七夕节

高姥山七夕节是磐安县省级非遗项目,与杜鹃花节一样,是高姥山上一年中最热闹的活动。

每年的农历七月七日庙会,是高姥山一带的风俗习惯,也称高姥山七夕节。当地农民自发组织进行活动,盛况空前。

高姥山娘娘庙位于磐安县高二乡境内,每年农历七月初六至七月初七,方圆数百里的香客前来朝拜娘娘庙中的陈十四夫人,许愿还愿,祈求子女生育、婚姻美满。

七月初六晚上众香客靠山诵经,合唱民间歌谣,第二天举行具有磐安特色的民间文艺表演。高姥山七夕节自明代以来一直在磐安传承,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是传统婚姻伦理教育与磐安民间艺术的集中展现。

高姥山娘娘庙以祭拜在福建、浙江一带广为民众信仰的陈十四夫人,庙内供奉七位娘娘,以陈十四夫人为主。陈十四夫人民间称为“陈十四娘娘”。南宋时期,福建古田县建有临水宫,作为祭祀陈十四娘娘的主宫。在明代,祭祀陈十四娘娘的分宫遍布福建、浙江、台湾等地。明代磐安高姥山娘娘庙称为“聚贞宫”,是祭祀陈十四夫人的分宫之一。

每年农历七月初六早上,磐安、仙居、天台、东阳、永康一带的善男信女登高姥山朝拜陈十四娘娘。晚上众香客彻夜不眠,诵经念唱,名曰“靠山”。诵唱的经文有《上香经》、《点烛经》《十献茶》、《娘娘经》等,有的香客还要唱《花名宝卷》等歌谣。在演唱过程中,年轻人在一旁围观,老年香客在娘娘庙里演唱的过程也是传统婚姻伦理道德的社会教育过程。高姥山七夕节唱词优美柔和,富有民间音乐风格,在艺术情境中对年轻人起到了良好的人生教育意义。

第二天早上七月初七,在高姥山娘娘庙附近举行盛大的磐安民间文艺表演活动,如迎长旗、铜钿鞭、四轿八车、三十六行、莲花落、叠罗汉等。这些民间艺术表演充满了浓浓的乡土风情,其中最能体现深厚文化内涵的是迎长旗。

迎长旗是当地群众为恭贺太平,庆祝丰收的一种地方民俗活动。长旗共有120面,旗的长度为5.6m,宽为0.4米,图案为长龙飞舞,龙珠分别以五谷的“稻、麦、黍、稷、菽”五个字镶嵌,颜色分为红、黄、蓝、绿、粉红色;参加舞旗的120名旗手头扎英雄巾,脚蹬黑布鞋,身着红、黄两色表演服。表演分入场、祭神、走阵三部分,在鼓角锣号等乐器指挥下,整个场面气势壮观,催人奋进。

2016年,磐安长旗被列入第五批浙江省非遗名录,其代表性传承人周树长表示,他很小的时候就加入了迎长旗的队伍,天还没亮就起床,扛着长旗一路跋山涉水来到高姥山上,大人们都说,迎过长旗,手脚会更加轻便。

期间还要将七位娘娘从庙中请出,通过抬花轿的形式在附近村落或庙四周巡回。近年来,逐渐演变为只抬两位娘娘出巡。高姥山娘娘所坐花轿,雕花工艺精湛,是磐安民间传统木工艺的杰出代表。

高姥山七夕节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儒家文化、佛教文化与民间文艺等文化元素,通过手工技艺、民间歌谣、祭祀仪式呈现地方节日特色,具有地方综合文化价值与传统婚姻伦理教育价值。

2011年高姥山七夕节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高姥山七夕节”非遗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王良驹介绍,娘娘庙地处高山,虽然都是山路,却是条条山路都通达,往西边走是缙云,往东面走是仙居县城,往西北方向走则是天台。从前的人们时间宽裕,他们愿意花上一天的时间从各地赶来,一路翻山越岭,虔诚至极。现在,交通便利,上山的路只需要花几小时,甚至几十分钟,赶路方式变了,不变的是信仰依旧如初……


© 2010-2030 FengSu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联系我们 电子邮件联系我们

吉ICP备13004070号-14   吉公网安备220122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