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节日民俗 > 时令节气 文章列表
寒露时节,应多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乳制品等柔润食物,同时增加鸡、鸭、牛肉、猪肝、鱼、虾、大枣、山药等以增加体质;少食辛辣之品,如辣椒、生姜、葱、蒜类,因过食辛辣宜伤人体阴精。有条件可以煮一点百
霜降,指天气寒冷,大地结霜现象。古人将霜降分为三候,指气候变化有三步骤:「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蛰虫咸俯。」此时豺狼动物已开始大量猎食,准备储冬;草木色黄而凋落;虫皆垂头不食,万物即将进入冬
随着霜降的到来,不耐寒的作物已经收获或者即将停止生长,草木开始落黄,呈现出一派深秋景象。 霜冻是指在生长季节里,夜晚土壤表面温度或植物冠层附近的气温短时间内下降到0℃以下,植物表面的温度迅速下降,植
小雪表示天冷开始落雪。《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解释,此时空气中的水珠因受寒而凝结成雪花,纷纷降下雪来,但降雪量不大,故称为小雪。小雪意味着万物趋于休止,将进入冬眠状态,休生养息,以待来年的蓬勃发展;人心在
冬至节气,在台湾有吃汤圆的习俗,按老一辈人的说法:「不吃金丸(红汤圆)、银丸(白汤圆),不长一岁。」冬至吃汤圆有团圆、圆满之意,也具有「取圆以达阳气」之意,因为冬至过后,阳气日渐回升,为使阳气回复,于
小寒表示寒冷的程度,尚未达到大冷之意。古代将小寒分为三候:「一候雁北乡,二候鹊始巢,三候雉始鸲。」此时大雁开始北移,接着喜鹊筑巢,尔后公雉及母雉开始鸣叫。 【食】
进入立春节气,代表春天的脚步来了!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不论农事上或人体养生都同样重要。传说在立春这天,周朝天子会带领文武百官到东方迎接春神──句芒神,后来则演变为官员间互拜,很像现在各公
立春一日,百草回芽。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立春一年端,种地早盘算。 一人心里没有计,三人肚里唱本戏。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
立春是24节气之首,所以古代民间都是在“立春”这一天过节,相当于现代的"春节",阴历正月初一称为"元旦"。 1913年(民国二年)7月,袁世凯拟定阴历元旦为“春节”,次年(1914年)起开始实行。自
惊蛰是指春雷后,原本冬眠的生物开始出土活动。惊蛰后,不论害虫、益虫全部复苏,古人为了防害虫便衍生两项习俗,一个是听到第一声春雷响时,要赶紧将衣服抖一抖,相信这样可以整年不受虱子、跳蚤侵袭;另一个是惊蛰
每年惊蛰这天,在广东和香港,民间习俗有祭白虎及打小人的仪式。 祭白虎化解是非 中国的民间传说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会在这天出来觅食,开口噬人,犯之则在这年之内,常遭邪恶小人对你兴波作浪,阻挠
雨水时节空气湿润,又不燥热,正是养生的好时机。雨水后天气转暖,然而又风多物燥,早晚较冷,风邪渐增,常会出现皮肤、口舌干燥,嘴唇干裂等现象,故应多吃新鲜蔬菜、多汁水果以补充人体水分。 由于春季为万物生
根据雨水节气对自然界的影响,联系到养生应该着重强调雨水节气“调养脾胃”的重要性。因为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的强弱是决定人之寿夭的重要因素。明代医家张景岳提出:“土气为万物
雨水到,草木萌动---雨水是24节气中的第2个节气。每年的2月19日前后,太阳黄经达330度时,是二十四节气的雨水。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雨水节气一般从2月18日或19日开
公历每年二月十八日前后为雨水节气。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 雨水节气习俗上要吃什么?雨水节气中的最后几天就是民间所说的“二月二,龙抬头”,人们吃龙须饼怀念大旱中因悯农降雨而
雨水代表天气开始回暖,雨量开始增多。农谚中有「雨水有雨庄稼好,大春小春一片宝」的说法,若雨水当天下雨,代表当年会有好收成,也为农家带来期待的心情。 但雨水节气要注意的是,因下雨导致气温降低,容易引起
立冬,中国24节气之一,入冬的象征。很多人认为立冬是冬天的开始,其实立冬是入冬的启迪,距离真正的入冬还有大约15天左右。 史话立冬 冬,四季之末,属万物收藏之时,古时候中国人很重视立冬这个节气。丰
立冬打雷要反春(北方) 雷打冬,十个牛栏九个空(北方) 立冬之日起大雾,冬水田里点萝(北方) 立冬北风冰雪多,立冬南风无雨雪(北方) 立冬那天冷,一年冷气多(北方) 立冬北风冰雪多,立冬南风
处暑节气在每年8月22日或23日,处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它意味着夏季炎热气候即将过去,气温明显下降的趋势。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暑前后我国北京、贵阳、太原、西安、成
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芒种是一个表示农作物成熟程度的节气。“芒”指的是麦类等有芒作物即将收获;“种”则指的是谷黍类作物的播种。“芒种”谐音“忙种”,从读音上倒可以催促农人抓紧时间播种。 芒种
安苗节,是流行于绩溪一带的农事习俗。 地处皖南的绩溪气候宜人,四季分明,一般到了芒种,水稻也应全部落种完毕,为祈求秋天有个好收成,也为了表达喜悦之情,各地均要开展安苗祭祀活动。因岭南岭北气候有差异,
芒种节气习俗:送花神 农历二月二花朝节上迎花神。芒种已近五月间,百花开始凋残、零落,民间多在芒种日举行祭祀花神仪式,饯送花神归位,同时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来年再次相会。此俗今已不存,但从著名小
贵州省黔东南自治州黎平县一带的侗族,在每年的芒种前后,也就是要分栽秧苗的时刻,过一个青年男女欢乐嬉闹的“打泥巴仗”节日。原来这里侗族的传统习惯是,姑娘结婚后,一般先不住在夫家,只有农忙和节庆时,才由同
民谣云:“春风吹,苦菜长,荒滩野地是粮仓。”清明过后,莺飞草长,正是挖苦苦菜的大好时机。苦苦菜是我国人民最早食用的野菜之一。史籍《周书》中有:“小满之日苦菜秀。”《诗经》中提及的更多,如:“采苦采苦,
古时的冬至甚至比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的级别还要高,周朝把这天作为新年的元旦,后来虽然改了,但也非常重视,称之为“亚岁”;汉代的冬至节过得最隆重,举国上下例行放假、烧香、吃狗肉,军队待命、边塞闭关、
“吃春”,即以春天的新芽、新叶为食,这是我国各地都有的民俗,但时间有参差。 一般来说,南方最早,春节即已开始,北方此时尚无绿色,故只能“咬春”,无法“吃春”,到立春前后,长江以北地区
太阳钱粮 春分是个关于太阳的节日,祭祀太阳,吃太阳糕,这些与太阳有关的活动构成春分的习俗,在老北京,还有一种特殊的民俗活动,叫烧“太阳钱粮”。在春分,人们会将春节期间贴的福字、红纸
俗语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初伏的第一天,开始进入一年中最热的一段时间。很多人都知道“数九”是从冬至算起,但却很少有人知道,“数伏”究竟应该从哪天算起。因为,不论是从阳历还是阴历上看,每年的初
5月5日是立夏日。中国传统的四时八节都与美食有关,立夏也是如此。立夏是个吃的节日,旧称为立夏尝新。立夏一般都在农历四月初,其时春去夏来,樱桃红透,新笋登场,新鲜的果蔬开始登场,人们又可一饱口福了
从节气上来说,立夏才是夏天的开始。 每年的5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45°,此时,“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 关于立夏,各地有很多的习俗禁忌,
12月22日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冬至同时也是中国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在粤东客家地区梅州,这一天,酿造娘酒是最重要的习俗之一。这习俗已传承上千年,至今仍盛行不衰。 “客家人认为,
清明,作为节气来说,位居24节气中的第五个位,是农历三月开始的标志。据《历书》记载:“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作为节
夏至,是一年24节气中的夏令关键气节,古代有庆典。据文献记载:“夏至大祀方泽,乃国之大典,京师是日家家具食冷淘面。”但武进民晨夏至日,者是家家户户吃馄饨,谓可免疰夏,故有“夏至馄饨免疰夏”的谚语。
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为夏至日。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26′28″44),北半球的白昼达最长,且越往北越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
漠河县是中国纬度最高的县份,由于纬度高,使漠河地区在夏季产生极昼现象,时常有北极光出现,因此人们称漠河县为“中国的不夜城”、“极光城”。 漠河白夜产生在每年夏至前后的9天中,此时漠河多出现晴空天气,
夏至,北海的风俗是吃狗肉!而且要和荔枝一起吃。都是上火的东西,北海人却不怕,以毒攻毒。 夏至正值盛阳覆盖其上,阴气始生于下,所谓“阴阳争死生分”的时节,表示喜阴的生物开始滋生,而喜阳的生物将逐渐死去
虽然,对很多年轻人来说,对中国传统节日、二十四节气的兴趣,已经仅仅局限于知道这天该吃什么了,但如果我们能从这天该吃什么入手,延伸开来让大家更多地了解一下关于这些传统饮食背后的文化,也不失为一种权宜之计
农历四月初,春去夏来,天气日渐暖和,万物欣欣向荣。三麦油菜已经成熟,樱桃、青梅、枇杷等鲜果陆续上市,各种菜蔬也应时而生。这时人们自然需要换换口味,南京就有“立夏尝三新”的习俗。“三新”指樱桃、青
无锡地区冬至节,民间有“肥冬瘦年”、“冬至大如年”、“冬至赛小年”之说。汉代把冬至定为一年之始,所以无锡地区有冬至过后人增一岁的说法,俗称添岁。 冬至前一天是冬至夜,无锡人要设斋、祭祖,到祠堂拜祖宗
农历十二月,俗称腊月,初八日为“腊八节”。腊月之说,源于远古时期。那时人们常于冬末十二月祭祀祖先和天地神灵,称为“腊祭”。久之,十二月便习称为“腊月”。 腊祭不固定在某一天,到了南北
首页 上一页 [ 第8页/共10页 ] 下一页 尾页

© 2010-2030 FengSu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联系我们 电子邮件联系我们

吉ICP备13004070号-14   吉公网安备220122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