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节日民俗 > 传统节日 文章列表
元宵节是我国三大传统节日之一,潮汕各地均有举行一些活动做为庆贺的风俗。因此各地的风俗是由各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决定的,揭阳市在元宵节也就出现了一些有别于其他地方的有趣的习俗。如农历正月十一日,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据记载及专家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端午节惠来民间称“五月节”。传说五月五日是龙的生日,这天龙抬头喷出的水能治病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节日中秋节,民间仅次于春节的重要节日。这时候秋高气爽,圆圆的月亮高挂在天上,远在异乡的亲人总要赶回家和家人一道赏月、拜月,共叙亲情。 《礼记》中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
在许多民俗逐渐消失的今天,有些地方的民俗活动的旧火却重新燃起,广东潮汕的“烧塔”便是其中一个例子。 每逢中秋夜,各地便可看见潮俗烧塔的民俗活动。许多市民在海滩上放起了孔明灯,并期盼愿
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演绎而来的民间传统节日。清明时节,大地回春,绿草如茵,万木吐翠,天气清澈明朗,万物洁畅而清明,呈现欣欣向荣的新气象。清明节故此得名。按阳历计在每年4月5日或4日(阳历
“月到中秋分外明”。中秋之夜,一月孤悬,清辉流逸,蟾光如泼,这种境界,一直是为国人向往,也为天下平安、家庭团圆、离人合聚,诸事圆满的象征,故中秋节又名“团圆节”。 潮人称月亮为太阴娘,简称月娘,因此
春节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中最热闹、最隆重、最受人们重视的节日。春节为一年之首,古代亦称为“元旦”、“元日”、”等。历史上各个朝代对春节的不同叫法,名异而实同。辛亥革命后,将阳历一月一日定为新年,将农历正
潮汕人过春节有许多习俗,送压岁钱便是当中重要的一项。 压岁钱,在潮州、汕头等地称为“压肚腰”,揭阳、汕尾等地则称为“压腰钱”。春节一到,家里的长辈会给小孩压岁钱,意谓一年从头到尾腰包里都会满满实实。
春节习俗在南澳岛,既与大陆相似,但也有独特之处。 当春节的脚步渐渐近了,澳人便开始忙碌着做春节前的准备工作。在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之前,就要“采囤”和“耙鼎”。“采囤”就是大扫除,用一枝长竹篙,一端绑
东北的年俗 春节是中国最为隆重的节日,有很多古老相传的风俗,以东北来说,讲究就不少。 旧时,一切辞旧迎新、祈福迎祥的庆典几乎都集中在除夕夜举行。全家都要换上新装。 首先全家一起祭祖,焚香秉烛、广
五月初五日,端午节,各家各户祭祀祖先,蒸“枧棵”,以一种称“埔羌”的灌木或“柑美藤”烧成灰,反复用水滤出一些硷液(以后也用食用纯硷加食用黄),拌和糯米和少量淀粉蒸制而成。另家家户户要自制或购买“粽球”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中秋节,这一天的民间习俗是下午奉神祀祖,晚上赏月拜月。潮汕的仲秋,天高气爽,凉风习习,气候不热不冷,是四季中的黄金时节。赏月拜月是一项户外活动,当银盘似的月亮从东方升
除夕是一年最后的一天,俗叫“过年”。除夕是我国古老而隆重的节日,它源于先秦时期的“逐除”。据《吕氏春秋·季冬纪》载:“岁除日,击鼓驱疠疫鬼,谓之逐除,亦曰木难。”这种古代人民驱除病疫的宗教仪式,逐渐演
据《澄海县志》记载,清明节,潮人相传有食薄饼和朴枳粿的习俗,充分展现出浓厚的潮汕侨乡民俗风情和美食特色。 清明食薄饼在潮汕很盛行,据说这是从古代的寒食节习俗沿变而来的。明郭子章《潮中杂记》说:“潮之
潮汕的元宵节从正月十一上灯起,正月十五达高潮,至正月十八落灯止。在这段时间里,城乡各地纷纷举办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其中不少习俗以祈子为主题。 农历正月十五为上元节。当晚称元宵,故也称
除夕小年夜初四“做大岁” 从农历新年正月初一早上开始,亲友登门互相拜访,叫做“拜年”,说些吉利话儿,这种习俗全中国都一样。但在莆田,至今还沿袭初四“做大岁”的习俗,穿上新衣、戴上新帽
窗外,华枝春满,天心月圆。今夕又是元夕。 我生在“橹声催欸乃,既有晓行船”的海滨邹鲁韩江之畔,在这里度过了烂漫的童稚时光。潮汕的元夕,在我心里钤印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以至多年之后羁旅
中秋在中国是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三大灯节之一,中秋节亦在全球华人中尤其是东南亚和东北亚一些国家的华人华侨在当地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传统节日。中秋佳节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是一个盛行与呈现文明的
清明节祭祖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为家祭,即在家里设供或在祠堂太庙祭祖;一种为墓祭,即去坟茔墓地祭祀祖先,清明节祭祀祖先主要是墓祭,这大概与清明时天气睛和适于户外活动有关。 墓祭的重要内
泰国,春节最重要的一天不是新年,而是大年三十;春节礼节最重要的环节是除夕夜的祭祖仪式。大年三十白天,华人在家中的小祭台上摆放祭品,鸡鸭鱼肉等大菜、汤圆和芋头等甜品以及时鲜水果必不可少,还要摆上烛台香炉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蘸白糖。驱五毒,抹雄黄。五彩线,邪气亡。戴香包,神气扬”。端午节是中华民族五大传统节日(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之一,也是中国最古老的节日,距今已
我们远在唐代的山西老乡白居易曾在 《寒食野望吟》中描绘过这样一幅清明图景:“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这幅悲惨凄凉的图景应该是定格在许多人心中唯一的清明画面。
太行正月闹起来,民间狂欢乐开怀!地处太行山西麓、山西东大门的古州平定,历史上就有“文献名邦”的美称,自古为晋冀通道要冲。层叠蜿蜒的太行山脉孕育出这块土地独特的文化气质,至今仍保留着最具年味的春节活动!
新的一年开始,人人都希望有个吉祥的开头,于是大年初一这天有着一系列禁忌:第一,说话要讲好话,即忌讳讲“死”、“木”、“杀”、“虎”、“偷”、“抢”等一系列字眼; 第二,不得打餐具,万一打坏,也希望打
腊月二十四,俗称“过小年”,举家休息聚餐,称“小孩子过年”。相传是日作为“天上耳目臣,人间烟火主”的灶王爷要回天庭述职,叫辞灶。为了使他“上天言好事,下地降吉祥”、“闹言碎语不必讲,好言善语奏玉皇”,
大年除夕,莆田人雅称为过年、做岁、三十暝(夜)、围炉等。有的年份农历十二月二十九日过年,亦称三十暝。每逢过年备食料忙,为使年过得热闹、旺意。莆仙百姓乡亲,各家各户要准备“红团”“番薯起”、薄糕、油炸豆
“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艾、初五吃一天、初六嘴觖觖(莆仙方音)”(也有“初一艾,初二糕,初三螺,初四粽,初五划龙船”之说,大同小异)莆田民间流传着有关端午节的这样的顺口溜。从中足见莆田端午
端午民俗活动在中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端午节文化蕴含之丰厚、流传范围之广泛、流传时间之久远,在中国十多个传统节日中,都可以说是一个仅次于春节的节日。 端午节的主要习俗有龙舟竞渡、挂菖
仙游民间的端午节,历史悠久,俗称“五日节”。每年春节、端午、仲秋、冬至是民间的重大节日。从五月初一至初五皆为节日。民间有“初一糕、初二桃(或粽)、初三螺、初四艾、初五扒(赛龙舟)”的民谣。意味着
端午节,一般习俗都是划龙舟、包粽子、挂艾草、绣香包、饮雄黄酒、洗雄黄澡等等。仙游端午最与众不同的习俗就是“洗汤”。 “洗汤”,俗称洗“午时水”。五月正是蚊蝇丛生、病菌繁衍的最盛时期,所以,端午节之际
在莆田,元宵节是农历正月里继春节之后的又一漫长的节日。因为与其他地方的习俗不同,莆田的元宵节从正月初十就开始了,直到正月二十二才告结束。 莆田的元宵节基本上是各种形式上的祭神活动和民间庙会,形式有的
福建莆田人称过年为“做岁”。除夕,莆田民间统称为过年、做岁、三十暝(夜)、围炉等。莆田人过年,从腊月二十开始,要做大量的工作。也有许多规矩。 腊月二十五之后,大人都要特别交待小孩,在外面不许骂人,更
莆田的节日颇多,隔三岔五就有故乡埭头的乡亲过来相邀回乡一道过节,其实,最令心驰神往的还是元宵节。 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是我国各族人民传统节日,也是莆田群众文化活动中最精彩、最
正月十五元宵节夜晚看新娘,大概可算是莆田一个与众不同的习俗。这风俗流行于莆田东部沿海一些地方,做法是:凡元宵节前一年嫁到本地来的新娘,都要于元宵夜打扮一番,浓装盛服,或坐于自己家的厅中或排坐在各
涵江人在中秋佳节有“送秋”、“做秋”和赏月的传统民俗。 涵江是著名的侨乡,在海外的亲人甚多,他们往往提前带着珍馐回乡“做秋”,向其父母和长辈请安,共同过着“月是故乡明”的团圆节日。国内人家已出嫁的女
十六米高的刀梯直入云霄,三十多岁的壮汉赤着脚,勇登刀梯顶端。场面抢眼壮观,但惊险程度也不禁让观众们捏了一把汗。正月十九,具有600多年历史的抗倭遗址莆禧古城举行了别具特色的爬刀梯元宵绝活表演。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俗称重五),温州民间认为是个大节,仅次于春节、中秋节,民间有“三日重五,五日年”之说,故习俗气氛浓厚,活动内容丰富。温州端午习俗主要有: 温州端午节习俗 龙舟竞渡
实际上驱凶辟邪是端午节的重头戏。插蒲子艾叶、喝雄黄酒、祭五瘟使者等是人们驱邪避疫的特殊习俗。在此,给朋友们提供端午节驱邪避疫16方法,希望朋友们全年都幸福安康,好运连连。 1、端午驱
在少数民族中同样盛行这祭月、拜月的习俗。云南傣族在中秋之夜,盛行“拜月”风俗。傣族传说,月亮是天皇第三个儿子岩尖变的。岩尖是个英勇刚强的青年,他曾率领傣族人民打败过敌人,赢得了傣族乡亲的爱戴。后来,他
新年里,大家耳边响起的几乎全是爆竹声。可你听懂了么?知道不同日子里所燃放爆竹里包含的民俗学意思么? 现代意义上填塞火药的爆竹,是从宋末开始发明的。也是从宋代起,中国的“爆竹文化”丰富
首页 上一页 [ 第16页/共23页 ] 下一页 尾页

© 2010-2030 FengSu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联系我们 电子邮件联系我们

吉ICP备13004070号-14   吉公网安备220122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