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节日民俗 > 民俗节日 文章列表
正旦晚煮菜茶的传统习俗广泛流传于斗门镇各村。农历正月十三“正旦晚”是珠海斗门农村地区民间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天,村民们白天祭祖、祭神要举行“开灯”仪式,晚上则要“煮菜茶,这一习俗已流传了200多年
长沙人过完“年”后,从年头到年尾月月有这样的节日,真是过不完的节。长沙民间活动丰富、规模大、范围广,具有综合性特点的喜庆节日或祭把节日,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年节等。 中和节。二
每年刚进腊月,辽宁大连石城岛的家家户户就开始忙“年”啦!他们这个“年”不是咱们的春节,而是海岛渔民特有的心里看得比春节还要重要的海神娘娘节。忙“海神娘娘节”,最最重要的活动就是赶制海灯。
重阳节,澳门居民纷纷外出,或祭祖、或登高、或合家吃饭喝茶,依然保持着浓厚的传统印记。 在港澳人的习俗中,清明为“春祭”,重阳为“秋祭”,重阳登高祭祖的传统风俗延绵至今。
消防演练一般是政府组织的活动,然而在广西平南县大安镇,群众们不但自发地每年定期进行消防演习,并且还为此成立了一个专门节日——大安镇消防节。 大安镇消防节是一个被大火烧出来的节日。大安
农历腊月初五,原是“五豆节”,在过去民间“五豆节”是很隆重的节日,特别是在后稷教民稼穑的关中故地。为纪念这位农业之先贤拓荒播植泽惠后人之业绩,五豆节便自古而今传承而来。如同过腊八节叫“过腊八”一
高要“茶果节”,又叫“行村节”,是高要区西南地区多数乡村的传统节日。被列入广东肇庆市首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每年农历正月、二月或八月的初五、初八、初十、十二这些日子,村内家家户户门
在浙江嘉兴塘汇乡古窦泾村,有七夕香桥会。每年七夕,人们都赶来参与,搭制香桥。 所谓香桥,是用各种粗长的裹头香(以纸包着的线香)搭成的长约四五米、宽约半米的桥梁,装上栏杆,于栏杆上扎上
鄂嘉七月十五街,又称“鬼街”、 “彝族狂欢节”,因历史悠久、民族风情浓郁而闻名。关于鄂嘉七月十五街的来历,有多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鬼街”源于古老的祖先崇拜习俗。每年旧历七月初一至十
至今,在天河连汉水的地方——郧西观音镇的天河口一带,还流传着七夕节乞巧的有趣风俗。 据当地垭子湾村一组一名79岁的余姓老人回忆,他们小时候听当地的老人曾讲述过当地的“乞巧”活动大致是
中元节俗称“鬼节”,亦称盂兰盆节,各地多为农历七月十五,宜州却是七月十四。 中元节虽然不是法定假日,但宜州许多单位都提前下班过节。下班人流中,到处是手提冥纸、蜡烛等节日物品的匆匆过客
七月半,指农历七月十五日中元节,旧俗于此日设祭超度亡故亲人,称盂兰盆。 中元节,俗称鬼节,七月半,施孤,地官节,斋孤,为每年农历七月十五(部分地区七月十四),与上元节,下元节合称三元
花婆节根植于花婆信仰,主要流布于南宁各县区,辐射到广西各地市。花婆信仰是南宁先民“花”图腾崇拜的遗风。清人吴大溦认为,“帝”的本义是花蒂,因“帝落而成果,即草木所由生,枝叶之所由发”,为“生物之
赛巧节,是南宁市邕宁区蒲庙镇孟莲村那莲古圩独具地方特色的传统节庆。 那莲赛巧节最早出现于清乾隆58年(公元1783年),是年那莲北帝庙建成竣工,恰逢农历“七月七”临近,于是赛巧节与庙
农历二月初二,我国民间素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谚语,意味着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而每年这一时节,也是宁德市蕉城区霍童镇最为闹腾喜气的时刻了。传统的“二月二”灯会千年不衰,流传至今。 霍
农历二月初二, 高要市河台镇迎来了一年一度、比春节还要热闹的“开耕节”,河台民间流传着“‘开耕节’大过年”的说法。 “河台‘开耕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600多年前。当时人们为了逃避战乱
农历五月初七、初八是横江厦传统民俗“旱龙节”。常平镇横江厦村的“旱木龙”巡游已被列入东莞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保护名录,和第三批省级非物质遗产保护名录。这是一种流传于广东东莞常平横江厦村的民间活动。
湖州含山蚕花节,是根据善琏镇含山民间每年清明“轧蚕花”的蚕事风俗活动,于1993年被正式定为“蚕花节”。 位于浙北杭嘉湖平原的湖州市,素有丝绸之府的美称,是我国著名的蚕乡。1958年
七月半是穿青人祭祀祖先的节日,时间是农历七月十三,所以过月半又称过十三,没谁家过十四、十五。 传说在阎王之阴曹地府,农历七月初一到十三为法定黄金假日,故亡的灵魂这期间休假到人间探亲访
“二月二”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这一节日习俗起源很早,是从上古时期人们对土地的崇拜中产生、发展而来,并在南、北地区形成了不同的节俗文化:南方为“社日”,北方为“龙抬头”节。 北方
《二月二日出郊》 宋 王庭皀 日头欲出未出时,雾失江城雨脚微。 天忽作晴山卷幔,云犹含态石披衣。 烟村南北黄鹂语,麦陇高低紫燕飞。 谁似田家知此乐
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正月十五元宵节为最喜庆的日子,对于偏关民间来说,却是以祭祀龙神的二月二最为隆重。偏关民间流行着,过了“二月二”才叫传统的过完了年。 二月初一、初二、初三,群众自发地组
正月十三,庄河市的海岛人热闹忙碌了起来。这一天,是渔民们特有的节日——海灯节。 传说,农历正月十三是海神娘娘的生日,海岛人民都要拜祭海神娘娘、放海灯、祭大海,欢庆丰收,祈求平安。人们
金钱村位於香港新界北部,是一个以侯姓居民为主导的村落。据说因村后的山冈状似蝴蝶,而村的地形亦甚浑圆,有若金钱,堪舆家称之为“蝴蝶玩金钱”,因而得名。 虽然金钱村是侯姓村落,村内分两大
由于石竹山主要奉祀道教,故每年都盛行民俗活动。主要有: 接春:也就是迎接春神、春王。石竹山自古就被奉为行春之治所。每年立春这一天,数以万计的信徒来到石竹山,手擎香烛,顶礼膜拜。那时香
在海拔八百八十一米的湘、粤、赣边界上,有一块“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地方,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那就是素有“天然空调”之美称的桂东山城。那里茂林修篁、峰秀泉清、山花烂漫、空气清新,又享有“天然氧吧”之
四月八黑饭节的由来 嘉禾县袁家镇田岗头村,地处五岭余脉黄牛岭东麓。 清嘉庆年间,铸乡嘉禾县袁家田岗头村有三位补锅匠(经考证为兄弟),开创出用矮炉熔炼铁水倒(铸造)犁头的
七月初七日为七夕节,亦称“乞巧节”、“少女节”、“情人节”。 七夕节,主要是庆贺天上牛郎与织女的一年一会。来源于神话故事,民间习惯称为天河配。 依照七夕节天上牛郎、织女相
农历正月二十,山西省运城市稷山县迎来了传统的“登高节”,游客和当地群众万余人到大佛寺敲古钟、击大鼓,登高祈福,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据悉,“登高节”是当地的传统节日,起源于金代皇统年
每个民俗节日的形成,都有它特定的含义,这含义又都有它的文化指向与表达方式。 七月十五家家做面羊,上坟祭祖,馈赠亲友,是山西民情风俗的一大特点。 从传统风俗讲,七月十五称为
农历七月初七,是我国传统节日中唯一属于妇女的节日。“数七”为阳数之一,是吉样之数,因此七夕亦是吉祥之日。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20·风俗》:“七夕:乞巧。陈瓜豆及粿,小儿拜天孙,去
云南大理洱海开海节是大理环洱海地区人民群众的传统节日,4000年来,洱海边的大理渔民保持着每年6到7月间开始出海捕鱼的传统。在每年的这一天,百里洱海,千帆竞发,人们赏风花雪月的同时,品洱海渔歌。
七夕贡案是广东省东莞市的汉族民俗文化,基于牛郎织女传说,其布景独具匠心,融汇了雕刻、刺绣、绘画、手工制作等传统手法,是七夕乞巧风俗的主体和主要表现形式。 东莞人多是秦汉、南宋时期南移
农历二月初二,这一天在民间称“二月二、龙抬头”,象征着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在北方,二月初二又叫龙抬头日、春龙节、农头节。在南方叫踏青节,古称挑菜节。 依据气候规律,农历二月初二时,我
邢台县路罗镇牛豆台村祭龙母的习俗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牛豆台村位于路罗镇北偏东4公里处,地处太行山向华北平原过渡的浅山区。村子四面环山,北面的半展怀山海拔1020.7米,高耸云端;村居
公鸡会的龙坛设在村里龙鼎山最高的地方。人们认为,越高的地方,离上天越近。天上的神仙就会听到人们在凡间的祈求及愿望。 首先是巫师要请神,将庙里的神请至山顶。此时的巫师一直是龙神附体,人
“七月七是女儿节,家家闺女比纺织。”每到农历七月七夜,安阳旧时的姑娘、少女会在院内陈设瓜果,也有少数以祈祷和对歌的形式,向织女乞求针刺技艺,谓之“飘针乞巧”。未出嫁的姑娘,晚上七人凑成一组,把七
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鬼节有清明、中元(七月半)、寒衣(十月一)三个,在传统最重要的八节——上元(元宵节)、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中占了两席,足见其重要性,而中元节是三大冥节中最
重阳节,中国传统节日,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曰重阳,也叫重九。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与除夕、清明节、中元节三
溱潼会船节,每年清明节的第二天,在姜堰市溱潼镇举行。会船分为篙船、划船、花船、贡船、“拐妇船”等。种类不同,项目不同,风格不同,服饰不同,可谓各领风骚。届时千舟竞发、百舸争流,场面壮观。赛船结束
首页 上一页 [ 第2页/共11页 ] 下一页 尾页

© 2010-2030 FengSu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联系我们 电子邮件联系我们

吉ICP备13004070号-14   吉公网安备220122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