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节日民俗 > 民族节日 > 隆林苗族跳坡节

隆林苗族跳坡节

作者:不详来源:网络2018-07-04
隆林苗族跳坡节

花一样的民族,蜜一样的情歌,云霞般绚丽的服饰,浓郁的米酒坛坛香。

每年正月初二到十四是隆林苗族同胞的“跳坡节”。“跳坡”苗语称“勾到”,为“玩坡”、“耍坡”之意;也有“斗更”之称,其意为“围着坡杆转”。

跳坡节是古代苗族聚会议事活动的演变。最初,跳坡节其功能并非单纯娱乐,更重要还在于聚族商议,决定族人命运的大事。各支系各村寨族人,为了共同利益或行动,从各路汇合一起议事,演变成今天的跳坡节。从象征意义上看,现在坡场中的“坡父”、“坡母”在苗语中即指古代主持族人聚会议事的首领,爬坡杆比赛即为古代族人选拔勇士的活动。

“跳坡节”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是苗族同胞最为盛大的节日,也是当地苗族男女青年自己的“情人节”。苗族姑娘头戴银饰,颈上套着银项圈,手上戴着银手圈,挎着背包,带着苗族特有的乐器——芦笙、月琴、三弦、口弦、缺口箫,相邀赶赴坡场。

一路笙歌,一路情。对男人而言,玩的是以竞技赢得姑娘们的爱慕;对姑娘们来说,跳坡节是她们大展自己手艺的时节,她们身上穿的彩衣彩裙就是她们心灵手巧的证明。

“坡父”、“坡母”早早就在跳坡场中立起1根3丈余高的“坡杆”。杆顶吊1块腊肉和1葫芦苞谷酒。小伙子爬杆竞赛,爬杆的人要像猿猴般敏捷地爬到坡杆顶端,取下酒和腊肉后又能轻捷地倒爬下来。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因为“坡杆”被打磨得十分光滑,很多人往往只爬到一半就无功而返。速度最快者可喝竿顶上的酒,并获得腊肉和其它奖品,更得到苗族姑娘的爱慕。

随着坡场上的喝彩声,苗家坡杆郎一口气功夫,双脚稳稳地扣住坡杆,停在杆的顶端。其左胳膊钩住坡杆,右手摘下酒壶和长长的腊肉,双脚扣住杆体,下滑到地面。苗家汉“坡杆王”就此诞生。

人们吹起芦笙,跳起芦笙舞,庆祝“坡杆王”诞生。

芦笙是苗族人民最为喜爱的乐器,又叫“孔明管”。“芦笙舞”也叫“踩芦笙”。芦笙舞不是一般人都能“闯”得过的。因为“坡父”、“坡母”,在栽坡杆的同时,就在草坪上栽上了3根1米多高的铁桩和安放了一口大铁锅。过了高桩,还要过更为惊险的“三锅桩”。

这天,他们在大铁锅里盛满水,且把水煮沸,并在铁锅口上横放1条2寸余宽的扁担。要求芦笙手在铁锅口的扁担上,边吹芦笙边跳舞,做到笙歌不断,舞步不乱。这就是远近闻名的“三锅桩”,也叫“蛟龙过海”!要完成这些高难度技巧,没有硬本事是万万办不到的。芦笙手们吹响手中的芦笙,整齐响亮的乐曲响彻整个山谷。悠扬的丝竹声中,身着民族服装的阿妹们,踏着乐曲声跳起欢快的舞蹈。

跳坡节不仅仅是爬坡杆、芦笙舞、月琴弹唱、打磨秋等单纯的文体竞技,而且是苗族青年男女交友的节日。坡场上青年男女成群结队,交情娱乐。坡场、山沟、寨旁、路边青年男女成双成对,谈情说爱,互对情歌,直至拂晓。不少阿哥阿妹从此结为知己,或比腰带订下终身之约。

隆林苗族的跳坡节,不仅深受本地人民的喜爱,而且吸引云南、贵州,甚至美国、法国、泰国等国家的苗族同胞,到此寻根问祖。人们就在这样欢庆的节日里抒发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喜悦之情。

© 2010-2030 FengSu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联系我们 电子邮件联系我们

吉ICP备13004070号-14   吉公网安备220122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