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安徽方言文化

安徽方言文化

作者:不详来源:网络2019-09-03
安徽方言文化

一个地区可能由于文化的不同而形成自己独有的地方语言,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方言。一般情况下,一种方言能够在一定区域内通用。可是在安徽文化中,安徽的方言文化具有多元化和不统一性。安徽地区是方言最多的地区之一,所以你在安徽说安徽话也并非所有人都听得懂。

安徽方言并非单一系统的方言,而是由各种不同的方言组成的。安徽省内各方言可大致分为官话、赣语、吴语、徽语四类汉语方言。官话区包括中原官话和江淮官话,官话区基本可以互相通话,赣语内部和吴语内部也基本可以互通,而徽语内部差异较大,互通有一定难度。安徽省内江淮官话的代表为合肥话,中原官话的代表为阜阳话,赣语的代表为怀宁话,吴语的代表为泾县话,徽语的代表为歙县话。

安徽方言,是指在安徽省内使用的方言。安徽地跨淮河、长江、新安江三大流域,文化南北差异巨大。省内的方言分部与使用状况与江苏、浙江、江西等周边省份内部多元的方言状况类似,因此,并不存在某种单一体系的安徽方言或所谓安徽话。尤其是位于长江以南的皖南地区,由于自身复杂的地理因素以及历史上多层次的移民冲击,是中国东南地区方言状况最为多元、最为复杂的地区之一。

除了皖南山区遍布的客籍方言岛之外,在安徽省内自北向南主要并存着中原官话、江淮官话、赣语、吴语、徽语等五大方言体系,亦因方言与文化习俗之别而对应着中原(中原官话)、江淮(淮语)、赣府(赣语)、吴越(吴语、徽语)四大民系族群。

安徽省内的中原官话主要分布在淮河以北的阜阳、亳州、淮北、宿州、蚌埠、淮南诸地市,以及淮河以南、江淮分水岭以北的霍邱、寿县、金寨(西部)、长丰(北部)、定远(北部)、明光(北部)、凤阳等地。通行中原官话的地区亦属于文化意义上的皖北地区,居民属中原民系。

安徽省内的江淮官话主要分布在江淮之间的合肥(长丰县北部除外)、滁州(凤阳,定远明光北部除外)、巢湖、六安(西北部除外)、安庆(市区及桐城、枞阳)诸地市,以及长江以南、黄山山脉以北的马鞍山、芜湖、铜陵、宣城、池州等地的城镇地区。其中除安庆地区的淮语属于黄孝片方言之外,其余皆属于洪巢片方言。通行江淮官话的地区亦属于文化意义上的皖中或江淮地区,居民属江淮民系。

安徽省内的赣语属于赣语怀岳片方言,主要通行于安徽西南部的怀宁、岳西、潜山、太湖等地,以及望江、宿松、东至、石台、贵池等地的部分地区。通行赣语的地区亦属于文化意义上的皖西南地区,居民属赣府民系。

安徽省内的吴语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马鞍山、芜湖、铜陵、池州、宣城等地乡村地区以及黄山区(原宣城市太平县)。其中除郎溪、广德两县的部分地区属于吴语太湖片,其余皆属吴语宣州片。通行吴语的地区与通行徽语的地区同属于文化意义上的皖南地区,居民属吴越民系。

安徽省内的徽语主要分布于南部新安江流域的旧徽州府辖地,包括今歙县、徽州区、黄山区(仅限南部汤口镇、谭家桥镇)、屯溪区、祁门县、绩溪县、休宁县、黟县,及周边旌德县、宁国市(限于南部洪门乡等地)、东至县(限于东南郎木塔一带)、石台县(限于占大区)等。通行徽语的地区亦属于文化意义上的皖南徽州地区,居民属吴越民系。

安徽南部的客籍方言岛遍布皖南山区各地,客籍方言种类主要有:安徽本省江北移民带来的江淮官话、广德县河南移民带来的中原官话、宁国市周边湖北移民带来的西南官话、畲族使用的畲话(接近客家话,与浙江、江西、福建、广东等省畲话可互通)、湖南移民带来的湘语、浙江移民带来的浙南闽语及处衢片吴语等、福建移民带来的闽北语及客家话等。

一、多种方言系统

“安徽方言”不是单一系统的方言,而是多种方言系统的综合体。它既有官话方言,又有非官话方言。安徽的官话方言主要有中原官话和江淮官话。中原官话主要通用于淮河以北和淮河以南部分市县,江淮官话主要通用于江淮之间和长江以南的部分市县。

安徽方言中的非官话方言主要有赣语、吴语、徽语。赣语主要通用于大别山南麓和沿江两岸的市县。吴语主要通用于沿江以南和黄山山脉以北县市的乡村里,而且受江淮官话侵蚀严重。徽语主要通用于黄山山脉以南旧徽州府所辖地区。宁国市境内畲族人说的近似“客家话”的汉语方言,我省的畲族人大多住在宁国市东南部的畲乡。

二、中原官话

中原官话是现代汉语八个官话方言之一、安徽省淮河以北17个市县和淮河以南的凤阳县、蚌埠市、淮南市(不含东部九龙岗、上窑、洛河等地区)、寿县(北部)、霍邱、金寨(西北部)、长丰县(北部)等市县的话,均属中原官话。

词语特征

1、在亲属称谓上较特殊的叫法:祖父大多面称“爷”(这与皖中江淮话和徽语的叫法相反,这些话里“爷”多称父亲或父辈的兄弟们,)祖母面呼奶或与表示乳房意思的“奶”有分别;呼父亲为“爹”或“?”(音达),母亲大都呼“娘”;外祖父呼“姥爷”或“外姥爷”,外祖母叫“姥”或“姥·娘”,舅母呼“妗·子”。

2、在人体、疾病方面说法特殊的词:额头叫做“额脑头子”,脖子叫“脖梗子”或“脖脑梗子”,指甲叫做“指甲盖子”(指读阴平);生病大都采用避讳的说法,说“不伸·坦”(伸读抻)、“不郁·着”、“不舒·坦”(舒音出)、“不得劲”等,发疟疾说成“打老瘴”、“发疟子”。

3、有特点的食品名称:大米饭叫“干·饭”(其他方言区叫“饭”),面粉叫做“面”,面条儿叫做“汤”,擀面条儿说成“擀汤”,饺子叫“扁·食”,把包饺子说成“包汤”或“捏扁·食”。

4、动物、植物的特殊叫法:鸭子叫“扁嘴子”,麻雀叫“小小·儿”或“老雀子”,结网的蜘蛛叫“蛛蛛子”或“罗·罗蛛”,蚯蚓叫“蛐·蟮”,母牛叫牛(音四),玉米叫“玉秫·秫”、“油秫·秫”或“大芦·秫”,南瓜叫“倭·瓜”。

5、时间词“今天、明天、后天、昨天、前天”分别说成“今(儿)个、明(儿)个、后(儿)个、夜(儿)个、前(儿)个”,上一年说成“年·时个”。

6、人称代词中都有包括式“咱·们”,还有表现亲密感情的“俺”和“俺·们”。疑问词“什么”说成“啥”(~东西?),“怎么”说成“咋”(~弄的?)。

三、江淮官话

江淮官话是现代汉语八个官话方言之一。安徽省的江淮官话区,包括淮河以北的怀远县(县城周边),江淮之间的合肥市、滁州市、六安市(除金寨西北部)、淮南市(限东部九龙岗、上窑、洛河等地)、安庆市、桐城市、枞阳县等县市。

词语特征

1、有特点的称谓词:祖父大都称“爹爹”,祖母呼“奶奶”(奶读阴平)。“奶奶”说成上声调时,多指“老太婆”,在含山、桐城、庐江、贵池等地也可以指称“妻子”。外祖父、外祖母大都呼成家公(或“家公爹·爹”)、家婆(或“家婆奶奶”)。姑母称“姥姥”(或“阿姥”)、曾祖母称“太太”或他人可称“老太太”、曾祖父称“太公爹爹”“太公”“老太公”。

2、人体生理方面的特殊说法:舌头叫做“舌条”,左手和右手说成“反手”、“顺手”,腿俗说“胯子”。“生病”大都说成“不好过”、“不快活”、“不自在”,“逝世”婉词说成“走了”,老人逝世说“老之”或“走着”。

3、用具、物品的特殊叫法:自行车叫“钢丝车”(或“脚踏车”),哨子叫“叫子”或“叫居子”,糨糊叫“面糊”,提水桶叫做“提?子”,围裙称为“围腰子”,衣袋儿叫“荷(音hú)包”,铝勺儿叫做“挑子”,鞋叫“孩”。

4、有些食品名称叫法较特殊:大米饭说成“饭”,面粉叫做“灰面”或“干面”,面条儿大都说成“面”,“馄饨”和“饺子”分不清,各地大都叫“饺子”。名为香油实指菜子油,把禽畜凝结了的血叫“血?”或“?子”(?读晃)。

5、动物、植物的特殊名称:鸭子叫鸭,阉鸡叫“镟鸡”或“?鸡”(钅散音线),蝙蝠叫“野老鼠”或“檐老鼠”,乌鸦叫“老哇子”,辣椒叫“大椒”,高粱叫“芦秫”或“芦稷”。

6、人称代词中包括对方在内的说法通常是“我两个”或“我们两个”,而不用“咱”或“咱们”的说法。

7、时间上的特殊称谓:前天:前朝(音qié;zao);昨天:昨朝(音có/cuó/cáo;zao);今天:今个(音gēn;zao);明天:明朝(明音三种,一为má,二为méi<但无后面的i音>,三为méng,朝音同上);后天:后朝(后,音hò/hòu/hào)当代:丈,丈子(丈,应该是“这样”的省音,即zhèyàng→zhàng),如“~几点啦?”

8、方言特色较浓的常用动词:拧毛巾说成“扭手巾”(扭音”肘“),但也有地区说成“整手巾”,另外洗脸的毛巾也常说成“洗脸手”。堵塞说“阻”或“则”(则发入声),~住老鼠洞。向上爬说成“猴”,~到树上去了。“候”(三声),等的意思,~我一会可好?鸡禽产卵说成“生”,如鸡~蛋。开玩笑说成“逗猴”。用刀具切开瓜果之类的动作,常用”杀“,如把这西瓜~两半。扇(耳光)这样的动作常用“刷”或“刮”代替。敲常说成“考”(一声)。踢这个动作,合肥地区也说成“补”或“耸”。另外,“愣”这个字也是非常具有江淮特色的骂人词。

四、皖西南赣语

赣语是现代汉语十大方言之一。安徽省的赣语主要指通用于皖西南大别山南麓和沿江两岸的岳西、潜山、太湖、宿松、望江、怀宁、东至、贵池市西部及东南角等8个市县的方言。当地人传说,他们的祖先大概是在明初由江西的“瓦屑坝”成批迁徙此地定居的。

词语特征

1、有地方特点的称谓词:指称岳父、岳母为“外父”、“外母”,妻子称“堂客”、男子汉称“老爹”,已婚妇女称“奶·奶(前一个“奶”字读上声,后一个“奶”字读轻声),指称妻子也叫“奶·奶”,“老”是对老者的尊称,“妹”或“”[n35]都是长辈对下辈的爱称,小孩儿和孩子都称为“伢”。

2、人体和生理方面的特殊词:嘴巴说“几”,吃饭说“其饭”,口水说“口”,鼻涕叫“鼻脓”,右手和左手分别叫“顺手”、“反手”,手掌和脚掌分别叫“手板”、“脚板”,膝盖叫“色老坡”,指甲叫“指嵌壳”,拉屎说“屙液”,生病说“过不得”,人死了委婉地说“走了”,生孩子说“看伢”。

3、有些动、植物的叫法也很特别:肉猪叫做“香猪”,公鸡、母鸡叫“鸡公”、“鸡母”(母音猫),半大的猪叫“半?猪”(?音薄),黄鼠狼叫“黄机灵”,狐狸叫“毛狗”,蝴蝶叫“杨叶”(因"杨哟"),萤火虫叫“亮火虫”。丝瓜叫“网瓜”(网音莽),桔子叫“桔红”,荸荠叫“土栗子”。

4、有些食品的名称很特别:把各种面粉制成的饼叫“粑”,“饭”指大米饭。猪舌头有的叫“口心”,有的叫“赚头”。猪耳朵叫“顺风”,“水饺”是指馄饨,面粉叫“灰面粉”。此外,夹菜说“搛菜”,小孩吃奶叫“喝奶”,晚饭叫“夜饭”,等着吃说“候吃”(候读吼),去菜市场买猪肉,叫“称菜”,猪肉中的瘦肉叫“精肉”。

5、有特色的物品和用具名称:“簟子”是竹编的席子,绳子叫“索”,牙刷叫“牙帚”,刨子叫“推刨”,晒谷物等筛状平底竹器叫“?篮”、“晒筐”[cia?],锄头叫“撼锄”,锄草也讲“撼草”(撼音缓),墨叫“黑墨子”,砚台叫“砚池”,妇女用的马桶叫“马子桶”或“子孙桶”。

6、较特殊的指代词语:方位指代词叫法:近指“得的”、中指“嗯当”(嗯读n)、远指说“委的”;什么说“么事”,有多少说成“有几多”,怎么办说“索何搞”或“哟呵喽”;复数人称代词说成“我几”或“我者”、“尔几”或“尔者”、“几”或者”,什么地方说成“么场子”,没有说成“莫得”。

7、具有特点的动词:“着”就是拿着,站着说成“着”(音技),玩耍说成“戏”,折弯说成“?弯”(音努),藏起来说成“扛起来”,结扎或拴系说成“缔”,发抖、打颤说“打谈”,没有人说成“莫得人”,拧说成“捩”,吵嘴说“讲口”,打架说“角孽”。

五、皖南吴语

吴语是现代汉语的十大方言之一。安徽省的吴语主要分布在黄山山脉以北和以东的14个县市范围内。其中太平、泾县、石台、铜陵、繁昌、南陵、芜湖县等地吴语的通用面较广。

词语特征

1、自然、天时方面较特殊的词语:把下降的意思说成“落”如,落雨、落雪、落雾露、落露水、落霜。云说成“云张”,淋雨说成“沰雨”(沰音掇)。今天、明天、后天说成“今朝”(今音跟)、“明朝”(明音门)、“后朝”。垃圾说成“勒色”,泥巴说成“淖泥巴”。

2、植物名称的特殊说法:茄子叫“落苏”,南瓜叫做“北瓜”,菠菜叫“甜菜”,面粉叫“灰面”,高粱叫“芦稷”,玉米叫“包芦”或“六谷”,荸荠叫“荠子”,辣椒叫“辣胡椒”,植物的叶子叫“叶板”,植物的干叫“禾皆子”。

3、生活物品的特殊名称:面条儿叫“面”,线面叫“索面”,馄饨和饺子不分,大都称做“饺子”,开水叫“滚水”,蜂蜜叫“蜜糖”,斗笠叫“箬帽”,围巾叫“围领”,楼梯叫“阁梯”,堂屋叫“堂前”,东西说“物得”,桌子叫“台子”,竹席子叫“簟子”。

4、人体、生理方面的特征词:手脖、脚脖叫“手颈、脚颈”,狐臭说“狐狸臊”,口水说“?吐”,跛足说“脚子”,恶心说“疒反胃”,病了说“不好过”,“不自在”,干活停下来休息说“歇畈”,舒服说“快活”,害怕说“口赫煞”。

六、皖南徽语

徽语是现代汉语中新近被确定的十大方言区之一(也有专家认为是吴语的分支)。皖南徽语主要指旧徽州府及部分毗邻地区的方言。 歙县、绩溪、旌德、屯溪、休宁、黟县、祁门、宁国(南鸿门乡等地)、东至(东南部木塔一带)、石台(占大区)等地的方言。

词语特征

1、天文、地理方面的词:星星说成“天星”,旋风说成“鬼风”或“鬼头风”,刮风说成“发风”,天亮、早晨说成“天光”;开裂说成“开坼”,山巅、山梁叫做“山?”(音杠)、田畔村头的小水沟叫做“水圳”,坦露地面的巨石叫做“石?”。

2、动物、植物方面的词:玉米叫“包芦”,高粱叫“芦稷”,南瓜叫“布(菩)瓜”,浮萍叫“”,梨子叫“雪梨”,山核桃叫“山核”;黄鼠狼叫“黄”,黄犍牛叫“黄牯”,黄母牛叫“黄牛婆”,种公猪叫“猪斗”,生仔母猪叫“猪婆”;公鸡、母鸡叫“鸡公、鸡母”,蟾蜍叫“癞疙宝”,蟑螂叫“蟑油虫”。

3、食物、用具方面的词:烫饭叫“炸饭”(炸音sa33)、晚饭叫“夜饭”,面条叫“面”、例如“包芦”、“菜”、“豆沙”。把树根,菜根叫做“树”。东西叫“物事”,靠椅叫“交椅”,竹席叫“困簟”,粗绳叫“索”,挑担时用以支撑的木棒叫“打杵”,晾晒衣服的竹竿叫“竿”,竹编大匾子形状的晒具叫“盛筐”(筐音腔)。

4、社会交往方面的词语:玩耍说“嬉”,帮助说“帮衬”,吵嘴说“相争”,节省说“做人家”,送礼说“担恭喜”,道歉说“陪小心”,讲故事说“讲古典”,亲吻说“嗅嘴”,买中药说“点药”,演戏说“做戏”。

5、人体、生理方面的词语:小臂叫“手杆”,手掌叫“手板”,手心叫“手板心”;小腿叫“脚杆”,腿肚儿叫“脚肚”,膝盖叫“脚膝头”,跛足说成“跳脚”;口水叫“口?水”,打瞌睡说成“舂目困”,拉屎、撒尿说成“扌罪屎、扌罪尿”。

6、称谓方面的词:呼祖父为“朝”或“朝奉”,称伯父、叔父为“伯爷、叔爷”,称丈夫为“老公”,称妻子或老年妇女为“老妪”,儿媳叫“新妇”,男子汉称“官客”,妇女称“堂客”,新娘子叫“新人”,呼父为“相”。

7、人称代词方面:单数三称的说法是“我”(音阿)、“尔”(音cn)、“亻渠”(音cti或cke),复数三称的说法多数是“我人”、“尔人”、“亻渠人”。

8、动作、描述方面的词:拿说“担”,端饭碗说“饭碗”,推搡说成“?”,穿衣裳说“着衣裳”,砸和捶都说“舂”,将身子趴下说“匍下来”,收藏说“起来”,站立和倚靠着说“?”,烤火说“焙火”,折断说成“扌月断”,宽窄说成“阔”、“狭”,“薄”可以表示不浓和不厚的意思,“硬”还可以表示浓的意思。歪斜说成“?”,很干说成“燥”,差、次、孬都说“下”(下读哈),吝啬说成“小毛”“吃小米”,小孩能干说“有干”,可怜说成“伤阴骘”。

安徽方言最难听懂的三个城市

3、铜陵。在安徽的城市发展比较中,铜陵的经济说不上强,唯一让人欣慰的是,就是这个城市的人均水平很高,也突出了铜陵的居民生活水平是有多高了,而更让人所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城市的方言却是很难听都听懂的,它是属于吴语-宣州片的方言,也就是南方的口音重,这自然在安徽其它地区的人看来就很难听懂了。

2、安庆。这个城市是安徽经济发展很不错的城市之一,在其实际的城市发展中,对于一个地区的经济进步和实际的发展则是很让人向往的,更有意思的是,这个城市的方言却很难听得懂,而这也是很被吐槽的地方,实际上,安庆方言是楚语、吴语和江淮官话在此融汇而成的,自然在说法上就很难其他人听懂了。

1、黄山。黄山是安徽著名的旅游城市,也是地处安徽南部的一个城市,黄山的旅游景点不多说,很具有特色,而更具有文化特点的是,黄山方言却也是很难让人听懂的,这是因为在黄山境内,它地处南部,而根据地域的文化形成特点中,黄山的徽语是最难听懂的,所以黄山排第一是无可争议的。

安徽的方言文化很丰富,也很浓厚,这虽然是属于地域文化的一种,但更是我国文化的其中一部分,所以在对于安徽的方言未来发展而言,我们也应该是予以保护的,毕竟这也是一种精神文化上的需求,更是一种区域文化上的表现。

© 2010-2030 FengSu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联系我们 电子邮件联系我们

吉ICP备13004070号-14   吉公网安备220122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