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间习俗 > 陕西安康婚俗

陕西安康婚俗

作者:不详来源:网络2018-02-03
陕西安康婚俗

旧时的婚嫁,在程序上遵循“六礼”之规,讲究门当户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迎亲”。几千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六礼”的表现形式在安康地区虽然发生了某些变化,但基本内涵没有大的改变。安康婚俗基本上沿袭此制。

订亲又称订婚、订媳妇,是婚姻程序的第一步。订亲分为请媒人、拿八字、过门三道程序。

请媒人是男方有意某家女子时,便请媒人向女家提亲,女家答应议婚后,男方备礼前去求婚。旧时,安康各地的早婚现象比较普遍,尤其是在边远山区和农村,一般当男孩长到十三四岁时,父亲便开始操心其婚事。现在大多是20岁左右。当地称媒人为“红爷”或“红娘”、“媒婆”。如果男方父母心目中已有了中意的人选,便备上四色水礼登门请媒人为孩子提亲;如果还没有合适的,便央及交际广泛的人为之物色。若媒人提供的对象男方满意,便委托其前往提亲。媒人受托后,便在男女双方之间担负起穿针引线的职责。常言说:“是媒不是媒,先要跑三回。”一般女方家长不会立即表态,还要通过亲朋好友私察暗访,核实媒人所介绍的男方情况,如觉得还相称,才同意议婚。也有少数女方家长主动请媒人前往意中的男方家中说媒的,这叫“倒托媒”。男女双方同意议婚的基本要求是“门当户对”,并要求男方在财产、人品、学识、能力、脾气、个性等方面稍高于女方。双方同意议婚后,男方便备厚礼同媒人一道前往女家求婚。提亲、求婚都要选择“双日”,以求吉利。安康某些地方还有六月、腊月不提亲的忌讳。

拿八字是旧时“六礼”中的“问名”。求婚后男方托媒人前往女方询问姑娘的姓名和生辰八字,即出生的年、月、日、时。这一程序在安康叫“放八字”,也称“放口”。女方将姑娘的生辰八字庚贴,写在红纸上交给媒人,转交对方。男方拿到“庚贴”后,连同儿子的生辰八字,请算命先生卜算,看男女生辰和属相是相生还是相克,叫“合八字”,也称“合相”或“合婚”。若相克,则不能“合婚”。民间有所谓“白马怕金牛,鼠羊不到头,蛇见猛虎如刀铿,猪见婴猴泪长流”之说,还有“龙虎相斗,狗兔不合”、“白马犯青牛,鸡猴不到头”的说法。亦即这几类属相犯克,不可婚配。还有用“五行”即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的原理来推演的,如金命之人不宜与木命之人婚配,因“金”与“木”相克。以此类推。男女的生辰八字相合后,男家还要将姑娘的庚贴压在堂中家神之位的香炉下,如果七天内家中平安无事则为吉。卜吉后男家便将庚贴配上彩礼送还女方,告知双方两不相克,女方同意后便合正式庚贴,这种正式庚贴又称“龙凤帖”。若相克或有凶兆,便不能合婚,这叫“咬婚”,男方便将女方的庚贴用红纸包好交媒人退还女方。“拿八字”、“送庚贴”这一程序,现在仅在山区农村还有少量存在,大部分地区已不大计较生辰八字是否相克了。而且多是男女自由恋爱后,再托煤人提亲,已不再有“拿八字”送庚贴的旧习。

过门是提亲后,八字又相合,由媒人引导,父母、兄妹和亲族叔伯等陪同姑娘前往男方“看家”,当地叫“过门”、“踩门户”。实际是女方对男方家庭状况,如住房、家具、家境、贫富程度等的实地考察。“过门”之后,女方走时,男方要送一些礼物。如果女方接受,表明女方对男方家庭较为满意;如女方推辞不受礼,则表明女方对男家不中意,婚事也就不便再提了。“过门”这一程序在有些地方是男方到女方家去,由媒人引导,带上“合婚礼”到女家去,女家以礼招待之后,姑娘与男方相见。见后,若男女双方满意,便让姑娘给男方来的客人,一一敬茶,谓之“端茶”。之后,由男方母亲亲自给姑娘带上耳环,临走再送给姑娘红包和礼物。如男方看不中,便不给女方什么礼物。旧时,不少地方保持古老的“纳吉”习俗,男女双方不直接见面,姑娘只能躲在屋内从门缝看女婿的长相;男子只能根据女方兄弟姐妹来推测姑娘的容貌。即所谓:“穿衣裳看袖子,说媳妇看舅子”。

认亲是男女双方同意之后,举行订婚仪式,然后男方带礼物,在媒人的带领下,去女方家拜认直系亲属,为“认亲”。

接亲又称接媳妇、娶亲。是婚姻程序中极为重要的程序之一。它包括“过报日”、“过礼”、“迎亲”、“发亲”、“办喜事”、“闹房”、“拜客”、“回门”等程序。

报日,也称“送日子”。正式订婚之后,双方便为儿女婚嫁做积极准备。婚期一经择日决定,经女方同意后,便由男方以“喜贴”形式将结婚日期及彩礼,请媒人或亲朋送往女家通报。彩礼旧时包括姑娘结婚时用的衣料、被褥、布料及四色水礼之类。“报日”在“六礼”中叫“请期”。“报日”一般在婚期前一月左右通报对方。

过礼是临近婚期时,男方要在完婚前一天,即女方“花宴酒”之日向女方家送礼物。这种“过礼”,除送两块肉(俗称“礼吊”),两瓶酒、四色水礼而外,还有衣服、床单、首饰、化妆品和离娘帕子(一匹丝织黑帕,现在叫离娘布)等,装入专供“过礼”用的“抬盒”内,用红纸垫入盒底并用红纸条封盒,一边在红纸上写上“封盒大吉”,另一边写“开盒大吉”,由两人将盒抬上,再由媒人和下书先生(选识字、懂礼、能说会道、熟悉民俗礼节的人担任,也是男方的全权代表)带上婚书、请贴以及红包礼(开盒礼、填庚礼、餐厨礼等)前往女家。下书先生将写有“满门请”的请帖和红包礼等交给女方家长,并请女方开盒(给开盒礼),摆出彩礼请女方亲友过目。女方要找一位能言善辩的己亲与下书先生“舌战”,若女方的一些要求男方在“过礼”时未能满足,缺这少那,第二天就不能按时发亲,下书先生代表男方作一些让步,并答应立即弥补。如果下书先生能言善辩,许多问题也就代解了。女方招待男方“过礼”之客,并由女方填写婚书的“庚书”(交填庚礼),由下书先生带回男方。女方要将“过礼”的两瓶酒留下一瓶,换上一瓶水,放入抬盒返回男方。

婚期前几日,新郎带厚礼(启媒礼)到媒人家请媒人来男家款待,帮办喜事,并由下书先生作陪,谓之“启媒”。迎亲前一日,宴请帮办喜事的人员和己亲厚友,名为“支客”。婚期这天,男方一切准备就绪之后,由下书先生携红包(迎亲礼、祝神礼、梳妆礼、上轿礼等)和四色水礼,带领抬嫁妆和迎亲人员一同到女方家接亲。旧时,新娘坐花轿,送亲的女客坐小轿或滑竿。迎亲走时,先敬家神,燃放鞭炮,再发轿。有钱人家还有唢呐乐队一路吹奏。迎亲人数要成双。迎亲的要选父母双全、儿女满堂的一名已婚妇女,前往女家。下书人与迎亲大队一同到女方家。到女方家要放鞭炮,旧时姑娘要哭嫁,诉说离别之情。下书者将“书匣子”放在神龛上,接着将礼品摆在桌上,由下书先生宣读礼目单,再请女方主事人清点。交礼完毕后,路远的由女方酒席款待迎亲人员,路近的一般不款待,然后发亲。

新娘梳妆打扮好后,穿大红袄,外套红色罩衣,着绣花鞋,夏秋不穿红袄,穿红罩衣。一般要敬神,点香燃蜡,先放三响铳,新娘走出闺房,在堂屋中香案前叩拜“辞祖”或称“辞神”,告别父母、叔伯婶娘、哥嫂姐弟,搭上红盖头,由兄长或姑父将新娘背入轿内(现在背入车内)。然后鞭炮、唢呐齐鸣,女方起轿发亲。先是抬嫁妆的,然后是新娘坐的花轿,再后是迎亲、送亲的,一路热热闹闹向男家进发。

迎亲路上如隔河渡水,男家要给船太公送包礼钱;要是碰上对面娶亲的花轿,谓之“撞亲”,被认为是晦气的事,双方须停轿,新娘与新娘互换小物件,如裤带、手帕之类;若遇埋人的棺材,要遮红毡或红布,鸣炮,改道而行。路上若对轿夫招待不周,轿夫则会故意“颠轿”,捉弄新娘,使新娘难受呕吐。送亲的人若怠慢了抬嫁妆的,到得路上,调皮的小伙子会借口抬不动而停下来不走,少不得娘家递上好烟,说一番好话方再起程。

迎亲花轿来到男家门口,此时鼓乐齐鸣,鞭炮大作。有的地方花轿到屋时,还要宰杀雄鸡祭轿,念念有词,并向轿顶抛撒盐茶米面,祈祝大吉大利。给轿夫封礼后,开轿。新娘在给了下轿礼之后,新郎亲自揭开轿帘(也有由娘家亲弟弟开轿帘的),迎亲娘子扶出新娘,步入堂中,堂中已摆好香烛、喜馍、喜蜡。新郎、新娘男左女右而立,由主婚人主持拜堂,先拜天地、拜祖先,然后拜高堂(即父母)、拜媒人、夫妻对拜。拜堂后先将红烛喜蜡移入洞房,后由迎亲娘子(有的地方叫牵亲娘子)将新娘牵入洞房。入洞房时,新郎、新娘还有“抢房”之举,即抢先进入洞房,意在先入为主。一般新娘总是有意让新郎先入。入洞房后由新郎揭开新娘的盖头。随后由迎亲娘子收到梳头红包后为新娘子“梳头”、“开脸”,即将姑娘时的大辫子盘成发髻(俗称“上头”),意为已由姑娘变成了媳妇。梳头后坐过的椅子也要重新移动一下位置,此举现已不复存在。然后孩童打一盆水,让新娘子洗脸,新娘要给打洗脸水的孩童红包;挂洞房门帘子,新娘也要给红包。穿戴梳妆完毕之后,将新娘安排坐在床边喜神方向。洞房内忌寡妇和四眼人(孕妇)进入。洞房内灯火通明,床下要点“四捻灯”,桌上红烛、喜馍。旧时,新郎、新娘还须行“合卺”之礼:“以一匏分为二瓢之卺,婿与妇各执一片以合卺”。现已改为饮“交杯酒”。

洞房铺床,一般是婚期前两天夜里,选一名儿女双全、聪明能干、有福气的中年妇女铺床,边铺边念词:“铺床,铺床,枕头鸳鸯;先生贵子,后生姑娘;今年生一个,明年生一双;打开红罗帐,一股桂花香;自从今年起,地久又天长。”床铺好之后,在婚期的前一天晚上,还要选两个有福、全命的人(指上有父母、下有妻室儿女的人)在新房睡觉,谓之“烘床”或“暖床”,象征新人有福、全命。

酬客,又叫办喜事。结婚酬客叫过红喜事,又称办酒席。结婚这天称“正日子”,要设宴款待亲朋和女方送亲的上亲。酬客多有讲究,全过程由总管、支客(又叫执客)张罗安排。先安排上亲,上亲一席安排一个,也有一席安排两个的,均需坐在上席,陪上亲的都是男家的己亲或有名望的人物。女方上亲来几辈人,男方陪客也需几辈。男方陪客可平辈或长一辈,但不能低一辈,否则即是看不起上亲。女上亲由女客陪,男女不能混坐。客人安排坐定排满之后,开席之前,由婚礼执事代主人致谢词:“一言奉请,品坐几席。所来者,位位都是己亲厚友,老少外家,姑亲姨表,同族干亲,四门尊亲。不辞辛劳,来到寒舍,送来了龙凤大礼,主东受之有愧。依得礼来,人人应请上坐,位位都应升东。只因主东地方偏窄,人手缺少,天篷角下设筵不恭,安席不正,怠慢众宾客,理应席前敬酒十八杯,怎奈主东酒力有限,惟恐席前飘摇,不成礼仪。卤水淡薄,众亲友量宏者,喝个喜上加喜;量窄者,喝个满面春风。杯杯饮干,盏盏不留。众亲友来自四面八方,天遥路远,翻山越岭,隔河渡水,不辞辛劳来到×府,为××洞房花烛之喜恭贺,花费银钱,主东本来不收‘周公’,又恐却之不恭,只好愧受,请来礼柜管账先生,一笔淡墨记在人情簿上,不胜感激,日后众亲友若有婚嫁喜庆,子孙高中,新屋落成,添嗣升迁,新贵人定要隔山挑土,慢慢填情。若有不周,请各位海涵。今日新郎新娘,夫妻双方,喜气洋洋,来到席前,与众亲友致谢。请各位高台落座,扯开满江篷,高升禄位,开怀畅饮。帮忙的兄弟,传酒壶来!”此时,酒房忙提酒壶应道:“来了!”即开始斟酒,厨房开始上第一道正菜。第一道菜由新郎的父母亲自端入席中,以示对客人的敬重。门外的唢呐吹鼓手,每上一道菜吹奏一遍。各席猜拳行令,尽情欢乐。

新郎新娘披红戴花,按先上后下,先大后小之序,逐席逐人敬酒。给上亲敬酒时,上亲必须给新人“红包”,谓之“挡酒礼”,否则敬酒不止。有的新郎的父母也要随后逐一给客人敬酒,以表答谢。安康不少地方,还有“抹喜”的习俗。当喜筵之时,有好逗趣的人,往往当众冷不防给新郎父母脸上抹红,以示喜庆,被抹者不得生气。席毕,娘家送亲的人一律告辞。新郎家要给送亲的上亲(又称“上客”),一一赠送礼品衣布之类,谓之“打发”。

12

© 2010-2030 FengSu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联系我们 电子邮件联系我们

吉ICP备13004070号-14   吉公网安备220122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