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间习俗 > 河南安阳婚嫁习俗

河南安阳婚嫁习俗

作者:不详来源:网络2019-04-17
河南安阳婚嫁习俗

解放前,婚姻完全由父母做主,儿女婚事严尊“父母之命”,全凭“媒妁之言”,毫无自由,男婚女嫁,讲究门当户对。由媒人给双方家长相互捎信,先“偷相”后“明相”,一般由男方母亲相女方,女方父亲相男方,子女根本无法相识。征得两家同意后,互换“八字”,叫“问名”,然后找算命先生占卜吉凶,如两命相和,则由男方择定吉日正式交换帖式,叫“传启”或“纳吉”。互称亲家,婚姻既定,不得反悔。子女到了成婚年龄,男方备大礼(鸡鸭肉等),美酒喜绸,以及迎亲的吉日先告诉女方,如果女方同意,择日举行婚礼。

新中国成立后,废除了媒妁之言和父母包办,一般由亲朋好友根据双方条件,认为合适,即可说亲,俗称介绍对象,也有自由恋爱,选择配偶的。男女相爱自择对象后,与家长协定,吉日成婚,宴请宾客。

定亲:也就是商定结婚时间。结婚前,男方备好定亲礼,送女方家,正式确定结婚日期,商定结婚规格。解放前叫“请期”也称“通书”,也有将衣料四大件(其中一身大红色,共新娘上轿时穿)、戒指、耳坠、手镯等首饰一并送往,称“送好”。女方回给男方鞋、帽、书、文具等。此后男女双方本着家庭财力制作衣物妆奁(嫁妆),女方家备金银首饰,四季衣服,箱柜,被子,梳妆用品等。男方家准备大床、立柜、条几、方桌、凳椅及床上用品。

男方家做被褥,每条重量不过斤,四角放七朵带籽棉花絮以及红枣、花生、栗子寓意夫妇聪明伶俐,早生贵子。做被褥,要邀请夫妇双全,有儿有女的“全人”,禁忌克相、孕妇及服孝的人,以求吉利,此俗如今仍在沿用。

解放后,定亲当天男方家长要带聘金即彩礼到女方家商定结婚日期,送聘金是一笔最大的开资,金额不等,随着社会的发展在逐渐递增,五六十年代几元,七、八十年代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九十年代从几百元到几千元,金额根据双方的条件不等,如今大多都是一万零一,寓意万里挑一。女方可用聘礼来置办自己的嫁妆。男方来时同时带有两块红布,(用于包自己的嫁妆,比如脸盆、暖瓶、梳子、镜子、化妆品等日用品)。女方则备酒席款待男方家长。一般结婚时,男方备好新房,女方陪嫁多为家用电器、车辆等时尚用品以及被褥、服装等日常生活用品,日用品、被褥、服装都是双数,寓意成双成对,以求吉利。

迎亲:这是最隆重的礼节了,事理繁多,各家尽最大努力争取仪式隆重。结婚前几天,男女双方各向自己的亲友发请帖。结婚前一天,女方将嫁妆送往男方家,跟随前往的叫“押妆客”,多是新娘的兄弟叔侄,如今叫“送包袱”。 由男方家备喜封(用红纸包现金,按嫁妆多少或商定数额一次付给“押妆客”喜封,数额多为双数),谓之送包袱钱。晚上,男方休息时,新房不能空, 需找男孩陪睡,叫压床,以示早生男子。此风俗至今沿用。

结婚当天,热闹非凡,解放前,富户立红色牌坊,贴大红喜字和对联,男方是“囍”,布置华丽洞房。女方是“禧”。娶亲起程,男方找合乎条件的“男陪官”、“娶女婆”。女方找“送女客”(多是新娘的兄弟辈),“送女婆”。新郎身披红绸,富户人家,乘八台六顶轿或八台四顶轿陪新郎前往,中等以上人家备有(一顶红或红蓝各一顶)轿,去时不能空轿。两轿者,新郎、“陪郎官”各一。稍贫者,则以彩车代替。乐队引导,锣鼓喧天,鞭炮齐鸣,队马骑士居中,花轿于后,轿车人马一齐出动,场面壮观,力争头轿,早去早回。如今,结婚当天,男女双方均在各自的街门、家门粘贴大红喜字,男帖“囍”,女帖“禧”,男方同样要找“接客”男女各半,女方要有“送客”男女各半,一般“接客”要比“送客”人多,均为双数,多是双方的亲朋好友。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已不用花轿,改用轿车作为迎亲的花车,受传统婚俗文化的影响,迎亲轿车照例打扮得花团锦簇,其实就是传统花轿的变体。迎亲车队从面包车发展的如今的名牌轿车以双数为佳,来显示仪式的隆重与排场,也开始使用以前忌讳的白色轿车,寓意白头到老。

解放前,轿停女方家门,女方迎客将来人迎到庭堂,茶果款待,送女婆、娶女婆让新娘按规定面向吉方,开脸敷粉,挽髻盘头,化妆,俗称“上头”,穿上嫁衣(男方送的上轿红衣裤),外罩粉霞披,头戴凤冠,蒙上头红,怀抱宝瓶,以示平安。上轿前,送女婆还要用镜子照轿,燃香熏轿,新娘上小轿脚不着地,要用红毡依次铺地,由送女客挽扶新娘上轿,也有的用太师椅抬着上下轿的。此仪式在鼓乐、鞭炮声中进行,轿内有哭泣的声音,以表不愿离开父母。花轿返回时,要另走一条路,叫“不走回头路”,送女客紧随花轿两旁,保护新娘。同时,女方备有连刀面,随人而至,在圆房前使用,男方收面条后,要赠压点心作回敬。拿红毡的人要紧跟轿两侧,逢路口、大树、枯井、古庙要展开红毡遮盖一下,以示避邪。如果两花轿相遇,则停轿交换信物,如换手帕,但新人不能见面,由双方他人传递。轿到男方家门口落轿,要用火把、鞭炮绕花轿一周,叫驱妖崩怪,再由婆母将花瓶接下。新娘仍然脚不沾土,以示洁白雅静,一尘不染,送客将新娘送到屋门口,跨过火盆,以示忠贞吉祥,再交与娶女婆,护送到天地桌前。天地桌上焚香燃烛,并有一个斗,内装粮食、秤、尺子、明镜等,以示新娘聪明伶俐,勤劳致富,金玉满堂,称心如意,处事公平。新娘、新郎在天地桌前拜天地,典礼仪式开始,由年长者主持祝贺,而后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步入洞房,婚典告成。

如今,有的风俗仍在延续,迎亲礼车行列在途中,应一路燃放鞭炮以示庆贺,男方花车到女方家门口,会有女方家一儿童守候门口,不让新郎入门,应赏儿童红包答礼,再进入女方家。女方家备茶水、水果、糖、瓜子招待男方接客。此时女方家嫂子应给新郎准备辣面(叫“吃富”),辣面内可以随意放料(辣椒、芥末、花椒等)味道越辣越好,为的是不让新郎多吃,嫂子给新郎端辣面时,新郎要给嫂子红包,待新郎吃辣面时,新娘家人要抢面阻止其吃,不让新郎带走新娘家的富,新郎要想方设法吃到面,往往是争得不可开交。女方家还要准备镜子交于新郎,新郎也要给红包。

新郎持捧花束给待嫁的新娘,此时,新娘的闺中密友要拦住新郎,新娘待在房间内,不见新郎面,女方可提出条件要新郎答应,并给红包,通过后才能进入。然后,新郎要给新娘穿新鞋,此时,新郎往往找不到新娘的鞋(事先女方家已将新娘的鞋藏起来),新郎要找鞋,给红包后,鞋才能出来。新郎还要答应新娘的要求,才能给新娘穿鞋。穿鞋后,新郎要给新娘戴结婚戒指等首饰,花束交给新娘,这时,一般女方家亲属还要给新婚夫妇合影,以作留念。出门时,还沿用以前的风俗,新娘同样脚不着地,由新郎抱着出门,直至抱上婚车,花车同样不能走来时的路线,俗言“不走回头路”。到新郎家时,新郎还要抱着新娘进门,新娘脚不沾地,直至进入家门。然后由新郎家找的年长者做主婚人,主持结婚典礼,同样是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新郎父母要给新娘改口费,从此随新郎改称呼。迎亲结束。

待客:男方、女方要设酒席各自款待自己的亲朋好友,设礼桌,亲友则分别馈赠礼物,包括现金或物品,谓之“添箱”,送礼者皆登记造册,这是将来还礼的依据,上书“恭贺新禧”、“×××礼洋若干、礼物(品名)若干”。宴席间,新郎、新娘身着礼服,由事先选好的亲朋或好友领着拜客敬酒,认识对方的来客。来客可以随意作弄新郎、新娘的父母,比如摸个花脸、绑个小辫等,比较喜庆,还有就是“筛人”,一般是比较的客人们抬起新郎往地上摔他的屁股 ,新娘的伴娘要时刻跟着新娘,不让男方的客人筛新娘,这可能是仪式上最热闹的仪式了。宴席结束,新郎新娘站在门口送客。

闹洞房:解放前,女方客人走后,观众一拥而入新房,谓之“闹洞房”,俗言“三日里头无大小”,任何人都可以进入,热闹至极。入夜,闹房人离去,先吃面条,再由新郎端酒肴入洞房,新婚夫妇合饮合欢酒,谓之“圆房”,洞房灯烛彻夜常亮,谓之“长命灯”,窗上的红纸早以捅破,三天内不能重糊,夜间必须有人听房,如果没有,用扫帚披衣戴帽放在窗下代之,以取吉利。新人夜间要说话,俗话说“新人一夜不说话,生个孩子是哑巴”。如果说话或动作稍有不慎,则会成为笑柄。次日清晨,由婆母引领新娘到祖宗堂上行礼,再到亲属近邻各家向长辈叩头。受礼者要赠礼钱,谓之“磕头钱”。公婆要添钱,总数要忌讳“二百五”。

如今闹洞房,趣事越来越显喜庆气氛,闹房有多种游戏,如让新婚夫妇对吃吊苹果、新娘点烟、新婚夫妇谈恋爱经过等,闹耍直至深夜。闹房人离去,由婆婆铺床(寓意给儿子媳妇安置好家庭了),再有小姑(夫家小妹)给哥嫂送尿盆(端着尿盆不能着地),意示姑嫂和睦,新娘送给小姑红包,表示感谢。新房彻夜通明,被褥内装有花生、红枣寓意早生贵子。

回门:解放前,婚礼举行的第二天,女方要将新娘、新郎接回,新郎与女方家长辈见礼,然后到女方祖宗堂上行全礼,再依次介绍长辈,一一行礼,女方家设宴招待。当夜宿住娘家,谓之“回门”。回门次日,再将新人送往男方,谓之“送三”,婚后第七天,娘家派人将新娘接回,第八天再送往婆家,谓之“接七送八”,第九天再将新娘接回住数日,谓之“住九”。如今,回门仍在沿袭,但已不在娘家居住,于当日仍返婆家。

追闺女:女成婚后的第一个农历五月初二(或初四),娘家“追闺女”。由娘家备夏季使用的凉席、竹帘,电扇等用品,近年已送闺女电扇、空调等高档电器,给女婿备新衣一套,带以上物品看闺女。婆家备丰盛菜肴接待。此习俗至今沿袭。

以上婚礼仪俗,在解放前大多是富家之举。贫家虽力沿习俗,但多简朴从事。

旧时婚俗中还有招赘、结娃娃亲、童养媳、娶孀妇、续弦、娶鬼妻等。结娃娃亲多是近亲结婚,如姑表亲、姨表亲,民间称辈辈亲,因近亲结婚有损优生,今已摒弃。童养媳,解放前,因家贫将幼女送至有幼男的人家,成人后在进行婚礼。续弦,俗称填房,即妻亡后男性再娶。旧时还有纳妾、休妻,今已废除。娶鬼妻,即年少夭亡,双方家长商定,男女牌位合并,以成姻亲。现在,个别偏僻乡村尚有。

新中国成立后,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废除媒妁之言和父母包办,男女自由恋爱,选择配偶,经政府民政部门办理结婚登记后,结为合法夫妻。50年代初,废除订婚,但仍为新婚旧仪,纳采坐轿,讲究配送嫁妆。60年代至70年代,男女相爱自己选择对象后,与家长议定,选良辰吉日成婚,宴请宾客,而且宴席水平日高。进入80年代,许多青年张扬自我,部分男女青年有的采取集体婚礼仪式。城市婚礼多新事新办,只简单准备糖、瓜子、水果等,由双亲或单位领导主婚,新婚夫妇身着婚装,主婚人祝词,双方简述恋爱经过,戏耍新婚夫妇。也有旅行结婚的,简单准备宴席。还有高空婚礼、烛光婚礼等,别出心裁地追求个性婚礼,将它作为生命中最精彩的片段。作为传统婚俗一部分的花轿迎亲,又成为青年个性婚礼中的一部分。

© 2010-2030 FengSu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联系我们 电子邮件联系我们

吉ICP备13004070号-14   吉公网安备220122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