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南宋抗元民族英雄陈文龙

南宋抗元民族英雄陈文龙

作者:陈天宇来源:网络2020-03-13
南宋抗元民族英雄陈文龙

陈文龙是南宋末年一位伟大的抗元民族英雄,正如清代浙江人丁立中在《陈忠肃公墓录》后记中所说的:“忠肃文龙公,孤忠亮节久已辉煌史乘”。《宋史》中有关于陈文龙的传记,许多地方志乘上也有关于他的记载。

矢志不渝的节义英烈

陈文龙幼年时即受高叔祖陈俊卿“人才当以气节为主”教诲的影响,年少时即以节义修身。据《宋史》和《弘治兴化府志》记载,陈文龙在南宋末年元兵大举南下,南宋王朝岌岌可危的情况下,以参知政事,兼闽广宣抚使,知兴化军,散尽家财,募兵万众,决心死守。当福州及泉州都投降后,兴化成为孤垒。他在兴化府城墙上树起“生为宋臣,死为宋鬼”大旗,数次斩杀劝降元使,坚定不移地表示:“若以区区之守义为不然,或致杀身复家,鄙意则以虽阖门磔尸数段,亦所愿也。”

城破被俘后,据《弘治兴化府志》载,“其家尽俘以去。文龙被押至福州见董文炳等,不屈,左右凌挫之,文龙指其腹曰,此皆节义文章也,可相逼耶。”械送杭州,一路绝食,殉国于岳庙。

文武全才的民族精英

陈文龙出生名门望族,其高叔祖陈俊卿为南宋初年名相,是“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这一名言的原创者。《兴化府志》记载陈文龙受其高叔祖陈俊卿的影响,自幼饱读诗书,“幼颖悟,苦学不厌,年未弱冠,即以精于声律而驰名郡庠。”“咸淳四年(公元1268年)夏五月,廷对第一,状元及第,初名子龙,度宗以其文章擅天下,御笔改名文龙”。

清翰林院编修张琴编著的《陈文龙年谱》录有王一送陈刚中(陈文龙)归莆诗云:“近得钟王法,才华世共称。剑锋看舞女,笔阵笑狂僧。散帙花前席,鸣琴竹里灯。石渠成远别,百下酒如渑。”足见其书法也为时人所重。作为一个状元出身的文官,陈文龙除了积极参与南宋都城临安的经济文化建设外,与文天祥一样投身到抗元斗争中,多次率军增援要隘失地,北援南战,身先士卒,表现出他杰出的军事才能。

德佑元年(1275)十月,元军由建康(今南京)分道直攻临安(今杭州),文天祥亲率宋军攻打已被元军占领的独松关,经过几天激战未能夺取,元军逼近杭城北关外。陈文龙临危受命,统领殿旅(禁卫军)和部分民兵,到杭城北关外接应文天祥残部,迎战元军统帅伯颜。陈文龙率领的殿旅军作战勇猛,以死相拼,元军死伤一千七,节节败退。陈文龙与伯颜激战五天五夜,昼夜不停,把元军逼退至九度岭外,使伯颜半年不敢再向临安发起攻击,保护了都城临安暂时的安全。

景炎元年(1276),益王称帝福州,陈文龙再次出任参知政事,当时漳州叛乱,任文龙为闽广宣抚使前去讨伐,文龙以前漳州守黄恮有恩信于民,辟为参谋官,按兵泉州,使恮入漳招抚,恮至漳,漳民都顿首谢罪,于是乱平;兴化石手军叛乱时,使文龙兼知军,立即得到平定。在困守兴化府城时,兵少将寡,他以劣势兵力在囊山设伏打败元军。在陈文龙领兵打战及行政过程中足可见他的文韬武略和超凡才能。

清正爱民的直臣廉吏

陈文龙清正爱民,直言敢谏。据《陈忠肃公年谱》记载:“公在越州判官任时,皇属邸第寓越州亲者甚众。公刚直不挠,不可干以私,人皆惮之。”讲的是陈文龙状元及第后,授宣义郎、镇东军节度判官,驻节越州(今浙江绍兴市)。越州乃鱼米之乡,又是皇亲国戚聚居之地,历任官员到此,办事总要遇到权势人物的干扰,难以秉公处理政务。陈文龙对趋炎附势、行贿受贿等官场现象深恶痛绝,公开声言为官“不可以干以私”。他雷厉风行,革除弊政,秉公执法,嫉恶如仇,不徇私情,关心民瘼,政声卓著,“人皆惮之”。因此,深得镇东军元帅刘良贵的器重,“政无大小,悉以询之”。

在陈文龙担任御使期间,浙西转运使洪起畏在贾似道的授意下,奏请推行“类田法” 。在实施中,一时之间,“吏缘为奸,争以多买为功”,致使浙西一带“六郡之民,破家者多”,民怨沸腾。陈文龙上疏陈述得失,据理力争,并要求严惩洪起畏,平息这场轩然大波,百姓拍手称快,“朝绅学校相庆”,赞扬陈文龙“乃朝阳之鸣凤也”。

贾似道迫不得已将洪起畏罢免以自解。陈文龙在临安身居高位,自称一介书生,多次上奏请减少农民税赋,加固南北海塘,增加粮食生产面积,充裕国事用粮。有官吏在西湖西岸边拦湖成塘,陈文龙奏请给予制止,“还西湖一汪清水。”贾似道要在葛岭南坡半闲堂增建府第,陈文龙得知后,上奏曰:“疆战纷纷,当集力以赴,不可奢资。”制止了贾似道增建宅第的计划。因得罪贾似道,咸淳十年(1274 年)甲戌年春,陈文龙被贬知抚州,在抚州任上律己严,接士温,治民宽恕,对作奸犯科者则绳之以法,甚得民望。但终被贾似道指使李可劾奏罢免。陈文龙的爱民情结在他兵败被俘后依然执着不移。《宋史》载,文龙被执后,“忽民间火发,公延颈进曰:‘速杀我,无害百姓!’甲者(元军主帅)愕,传令侦纵火者斩之。”

深得民望的传奇人物

尽管陈文龙难以见容当时的官场,仕途坎坷,但始终深得民众爱戴。据《陈忠肃公年谱》载,陈文龙于宝佑四年(1256)丙辰(二十五岁)时,补入太学,累捷私试。从此,陈文龙就久居临安,与浙江结下不解之缘。《嘉靖仁和志》载, “元改武穆第为西湖书院,因建祠奉武穆为土神,后改书院为仁和学祠,神如故,今学徙涌金门南,宜奉陈文龙为土神,以文龙游太学时尝梦武穆请文龙交代故也。”

清浙江名士俞樾(曲园)《重修陈忠肃公墓记》中亦提到:“公生前有岳忠武见梦之异,莆田县志并谓岳忠武是公前身,此固无据之言,然考智果寺旧在孤山,宋绍兴间分为二,一徙栖霞岭今为岳王祠,一徙葛岭则公之墓即在其旁。何公与岳王皆与智果寺有缘欤。”可见在太学时浙人已流传诸多陈文龙的传说。而后陈文龙为越州通判及官御使台时,更是赢得了浙江士民的普遍好评。许多关于陈文龙的传说都是从杭州首先流传出来的。当年陈文龙被械押杭州时,杭州百姓传言岳武穆的后身来了,纷纷上街迎看(《宋史·陈文龙传》载:“先是杭人梦两街驺哄传岳武穆代者至,密视之则公也”)。后来关于陈文龙墓长刺竹,与岳墓松无北枝,皆为忠魂义魄所凝的传说也是从杭州传出来并在杭州方志(《万历杭州府志》《万历钱塘县志》等)中得到记载。

浙江人民不仅对陈文龙十分敬仰,对陈文龙墓也十分爱惜。明代为陈文龙修墓祠及母祠的是浙江杭州的官员。明正德三年大理寺评事徐元稔奏请就墓前建祠,天启三年杭州知府李烨然详请按院修祠葺墓并立一祠别祀陈文龙母。清代发起修葺陈文龙墓的是浙江绅士丁松生,同时浙江孙康侯还收集宋史本,编纂《陈忠肃公墓志录》,使陈文龙的事迹在浙江得以更广泛流传。

陈文龙不仅赢得了浙江百姓的敬仰,在福建同样有很大的影响力。陈文龙就义后,在福建许多地方建起了陈文龙的祠庙。这些祠庙的信仰还传播到台海两岸乃至琉球群岛。莆田人民不仅坚决支持陈文龙的抗元义举,在他殉国后还通过各种形式坚持斗争,并在元朝高压态势下想方设法纪念他,比如在元朝统治期间莆田士民伪托杨公太师之名,广建庙宇以纪念陈文龙,其证据就是所有一百多座杨公太师庙供奉的杨公太师的诞辰恰好是陈文龙殉国之日(对此传说清代张琴多次进行考证),并在元朝高压统治下莆田人民就招着以杨五郎之名的陈文龙神像到处出游。

闽南地区以他女儿陈淑贞(许夫人)名义坚持抗元斗争达十来年。福州地区建有十几座供奉陈文龙的尚书庙。林则徐在清道光三十年(1850)到福州台江“万寿尚书庙”祭祀陈文龙,并题写对联云:“节镇守乡邦,纵景炎残局难支,一代忠贞垂史传;英灵昭海澨,与信国隆名并峙,十洲清晏仗神庥。”把陈文龙与文天祥相提并论,对陈文龙的爱国精神给予充分肯定。

1919年,福州阳岐人、大思想家严复发起重修阳歧尚书祖庙,亲自撰写《重建尚书祖庙募缘启事》,并为祖庙题写镌刻了3副石柱联,还赋诗:“天水亡来六百年,精灵犹得接前贤。而今庙貌重新了,帐里英风总肃然。”表达了对陈文龙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的景仰之情。1929年,莆田籍清末进士、翰林张琴受乡亲之托,前往杭州重修陈文龙墓时,写下了一副楹联立于墓前,联云:“南宋两状元:理综丙辰科,度宗戊辰科,十余年,甲第蝉联,千古文章标节义;西湖二忠肃:前身岳少保,后身于少保,一抔土,松楸相望,双辉日月照乾坤。”

在南宋王朝最后的日子里,陈文龙影响很大,至今广东及海南,有一两百万民众称自己是陈文龙的后裔。陈文龙在台湾的影响也比较大,据说原有陈文龙庙两百多座,在日据期间被毁殆尽。现在金门妈祖陈文龙尚书庙香火依然鼎盛。明清两朝对陈文龙忠义精神的肯定和弘扬就不用说了,就连元朝统治者也是敬畏陈文龙的。当年陈文龙岳庙殉国后,元世祖嘉其忠义,葬其于杭州西湖智果寺旁。元朝元贞二年朝廷颁《录用忠臣子孙诏》,诏书中称:“皇帝圣旨,有宋忠臣陈文龙、陈瓒乃死于节,可谓得其处矣。近编国史,显迹具存,其子若孙理宜举用。主者施行。”据《弘治兴化府志》载:“朝廷特遣宣使李文虎齎诏至郡寻访文龙子孙,将录用之,而卒无一人应之者,盖其流风遗烈传至其子若孙而犹未艾云。”

现在,我们学习和弘扬陈文龙的那种高尚气节和爱国爱民精神,顽强抗争宁死不屈的意志,治国理政统兵打战的超凡本领,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关链接

二忠城隍祖庙

© 2010-2030 FengSu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联系我们 电子邮件联系我们

吉ICP备13004070号-14   吉公网安备220122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