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间习俗 > 山东文登“串黄河”风俗

山东文登“串黄河”风俗

作者:不详来源:网络2019-10-27
山东文登“串黄河”风俗

“串黄河”是流传在文登境内的一种民间大型传统文化习俗。据当地老艺人讲,“串黄河”源于古时的九曲黄河阵,相传九曲黄河阵是古代兵家布下的一种易守难攻的阵式,因其阵象九曲十八弯的黄河而得名。这一大型文化活动在文登流传了已有千余年,成为当地的一大习俗。

“串黄河”风俗主要分布在山东省文登区高村镇、葛家镇、泽头镇、文登营镇等,其中高村镇北邢家、中邢家、河南邢家等村是具有代表性的举办地。高村镇依山傍海,山青水秀,空气新鲜,气候宜人,交通发达。南距埠口港3公里,东距石岛港20公里,龙眼港25公里,北距威海机场5公里,石泽线、初张线等几大干线公路贯通境内,为高村“串黄河”的表演提供了广阔的场地。

串黄河表演时间多在正月十五晚上。串黄河阵势有“九曲黄河阵”、“黄河八卦阵”、“六城黄河阵”等,阵势弯曲萦回,犹如迷宫。六城黄河阵,以19×19根草把为桩,桩上端装油灯一盏,桩距5尺或7尺,等距竖立,用绳子界开,左三城,右三城,共12阵361盏灯。阵阵相通,阵前扎彩坊悬灯插旗。

传统的“串黄河”,先由“灯官”巡视检查一番,吉时一到,号令全场点灯。然后“灯官”在祭坛前敬香、焚纸、拜祭,随后鸣枪三响,鼓乐齐鸣,舞龙队、秧歌队、高跷队、跑旱船、耍毛驴、耍狮子以及男女老少依次从入口入阵,载歌载舞地在灯海中盘旋回转。如果不沿踊路行进或重入串过之阵,得从拦绳下过去,谓之“钻狗洞”。届时,场内外人山人海,锣鼓喧天,灯火通明,串阵队伍忽东忽西,忽南忽北,屈曲回环,满场人流不息,又互不妨碍,气氛热烈,规模宏大,引人入胜。

表演前,是鸣枪三响,然后鼓乐齐鸣,舞龙队、秧歌队、高跷队、跑旱船、耍毛驴、耍狮子等舞蹈开始串阵,男女老少鱼贯而入,左进右出需两个多小时。届时,场内外人山人海,锣鼓喧天,灯火通明,串阵队伍忽东忽西,忽南忽北,屈曲回环,川流不息,有条不紊,场面壮观。

“串黄河”一般是正月十五前后的晚上,数万人参与,几十个表演队伍在“黄河阵”中川流不息,使节日气氛达到高潮。

高村“串黄河”这种传统的大型游戏,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意义。每逢举办活动,四邻八乡的群众捐钱捐物积极参与,影响力大,有利于创造和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串黄河是一项适宜男女老少参与的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参与表演和串阵的群众多达数万人,具有很强的普及性。

传承中华古老的黄河文化 串黄河由古代军事演练阵法转化而来,其川流不息、蔚为壮观的表现形式,象征着源远流长的黄河文化。文登境内形容人来人往的热闹场面,就用“象串黄河一样”的俗语。

“串黄河”这一民间大型传统秧歌游戏,经过当地千余年的发展流传至今,传承着中华古老的黄河文化,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增进了四邻八乡的团结,是值得我们永远传承下去的一种民间游艺形式。

高村“串黄河”于2008年9月28日被列为文登市首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于2008年12月4日被列为威海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于2013年5月7日被列为山东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更名为“串黄河”风俗。

© 2010-2030 FengSu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联系我们 电子邮件联系我们

吉ICP备13004070号-14   吉公网安备220122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