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饮食厨艺 > 安徽砀山酥梨的悠久历史

安徽砀山酥梨的悠久历史

作者:不详来源:网络2020-01-31
安徽砀山酥梨的悠久历史

砀山酥梨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那么,到底是什么时间开始种植梨树的呢?有据可查的记录是1733年(清雍正十一年)的《铜山县志》,上面记载着“黄里石榴、砀山梨,义安的柿子居满集”的民谣。这就充分说明,在那时砀山产梨已成规模,并且是享誉一方的特色产品。居然与萧县黄里、铜山的义安一道被人们列为特产区,并记录在案。

再往前说,明万历五年(1577年)的《徐州府志》上,也有砀山产梨的记载,但原文没有透露出来。连《砀山县志》上也只是这么一句。到底是如何记录的,不太清楚,既然都敢引用延用,其可信度还是有的。

更早的文字记载要追溯到庄子的《人世间》,上面写到“夫揸梨橘柚,果蔬之属,实熟则剥,剥则辱,大枝折,小枝泄。”翻译成白话文:揸,读zha,与“木”字旁加“且”读音同,是“捏”或“撮”的意思。辱为“软绵”,“泄”同“卸”。这样意义就明了了。庄子是战国时期的哲学家,字周。生于公元前369年,卒于公元前286年,系宋国蒙人。即现在河南省商丘市的东北,距砀山约60公里。夏分九州,砀属豫州之城,西周初期属宋,为砀邑。秦设36郡,砀郡为其一。距离如此之近,文字确切是梨,尽管没有砀山二字,但那时这一带有梨树肯定是事实,要不如何判断成熟,如何采吃,以及“大枝折,小枝泄”的丰收景象,不会记载的如此清楚。

《秦风》载:“隰有树遂”。隰为名词,指低洼潮湿地带。遂,应该是木字旁加个遂字,辞源上解释为:梨的前身叫法。看来,这才应该是梨树种植的最早记录。砀山古时候居于东海边沿,属沼泽之处,气候湿润,适宜梨树种植,有一定的科学依据。

有物可鉴的栽培历史,当数砀山良梨镇的“梨树王”了,据查,它已有180年的树龄,树干直径近2米,高7米有余,占地3分,单株年产量竟达2000公斤。这鲜活的植物以及它周围的众多姊妹树,足以证明着砀山人栽培管理酥梨的历史悠久。

不管怎么说,砀山梨在很早以前就有了,这是砀山人引为骄傲的资本。

民间流传的很多故事,就更能证明砀山产梨。明万历年间,皇帝朱翊钧探望告假回乡盖屋建房的老师沈鲤(商丘人士,朝中阁老)。路经砀山时,品尝了地方官员敬献的酥梨,尝后大加赞赏,并口喻广为栽植,列入贡品,年年俸京。万历帝到沈家后,正值新房施工,他亲自搬砖,以示恤下。至今,砀山民间仍有“皇帝搬砖盖高楼”之说。砀山城南,经傅阁案到陈堤口的“沈堤”,有人说是当年沈阁老给干闺女修的走亲戚的便道,也有的说是专门汇集贡品酥梨的车路。

乾隆三十年,正月十六至四月二十,清高宗弘历出宫南巡,意下江南,途经徐州时,看到各地官员呈贡的特产,有“丰县的烟,沛县的酒,砀山酥梨谢花藕。”食梨后,龙颜大悦,急下一道圣喻,称“进贡梨果甚多,此梨实甲天下也。回京呈供皇考祭祀。”砀山酥梨不仅倾倒了一代帝王,居然还传旨将梨子带回京都,让列祖列宗分享口福。可见砀山梨的身价百倍。

保健医疾的砀山酥梨

酥梨不仅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佳果,也是治疗疾病的药物之一。祖国医学认为:梨性寒味甘,能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热降火,养血生肌,润肺去燥,利尿解酒等功效。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梨品甚多,俱为上品,可以治病。”并指出:“梨能润肺凉心,消痰降火,解疮酒毒”。根据中医诊断经验认为,梨生者清六腑之热,熟者滋五脏之阴,对肺结核、急性或慢性气管炎和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均有疗效。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梨还有降低血压,清热镇静的作用。高血压、心脏病的病人,如有头晕目眩、心悸耳鸣,食梨大有益处。梨含有丰富的糖份和多种维生素,有保肝和帮助消化的作用,所以,对肝炎、肝硬化患者来说,常吃梨可作为辅助治疗的食品。

历代医家常用的“五汁饮”方剂,就是取梨汁、藕汁、荸荠汁、芦苇汁、麦冬汁各等份制成。混匀后凉服或温服,可治各种热病引起的津液不足等。

中成药有“梨膏”,很受患者欢迎,据历史记载,梨膏的熬制,始于唐代。传说唐武宗李炎患病,终日口干舌燥,心热气促,服百药无效。正在焦急之中,来一位道士,自称有妙方可治。道士把梨子绞成汁,陪上等蜂蜜熬制成膏,唐武宗服用几天后,果然病愈。之后,梨膏就兴盛起来,一直流传至今。

食疗中的梨子更有趣,初冬乍到,风寒束肺,将梨子去柄挖核,装入冰糖,蒸熟食用,可防气管炎;贪杯至醉,食梨两个或榨汁灌之,即时便可醒酒;民间还流传着“睡前吃梨除口臭,清晨嚼梨洁白齿”的健康谚语。

亲朋欢聚,若奉与盘珍,花样也不少,可削成圆片与荸荠同拌白糖,名曰“天地凉”;拔丝酥梨,内凉外热,酥脆爽口;梨与百合、糯米同煮粥,既补阴又香甜,称谓“离合饭”。关于它的来历,还有个故事:

唐代贞观年间,民安物阜,南来北往的生意人比比皆是。湖南的张龙做百合生意,卖货回家路经砀山,正巧与山东的李常相遇。李常捣弄梨买卖,也发了大财,两人吃喝完毕后,共同在米家客栈住了下来。张龙头枕着钱褡,心里盘算着:萍水相逢的过路人,住一宿就要各奔东西,今晚何不动点手脚谋他财物,想到此,张龙悄悄起身遛到上房,与店主嘀咕起来:“今晚,无论下房有什么动静,你装作听不见……”说着,将一包上等百合塞到桌下。店主推辞不掉,只好收下。待张龙走后,他摇着头,又看了看内室的梨子,心中犯难了,原来李常也有此意,已事先来过。他急忙唤来老婆商量,决定晚饭时挑明此事,让他们各有所防。

店老婆是个明白人,她眉头一皱说:“不用你点破,免得客人难堪。再说了,这事传出去,也有碍咱的生意,我自有办法……”说着,她盛来大米簸干淘净,又将百合洗好,梨子切丁,放在一锅,熬成可口的稀饭。晚上,张李二人一端碗,见其中掺有百合与梨丁,吃出明白来。心中都暗自懊悔。店主见火候一到,起身笑着说:“客官明天就要起身,各奔前程,难得相聚一回,今晚,都兑了点家乡特产,在我处煮饭,既有百合,又有一离(梨),我看这饭就叫‘离合饭’吧!人嘛,有分有聚,有离有合,来日方长,切不可只顾眼下呀!……

从此,淮北一带,特别是砀山,无论红事(百年和好),还是白事(生死离别)都要在宴席上加一碗“离合饭”,现在人图省事,只上碗甜米饭,讲究一点的,掺几枚红枣或青红丝,再讲究的,加上梨和百合及莲籽等,可真正知道它的来历的不多。

© 2010-2030 FengSu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联系我们 电子邮件联系我们

吉ICP备13004070号-14   吉公网安备220122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