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间艺术 > 甘肃地方戏曲

甘肃地方戏曲

作者:不详来源:网络2018-05-23
甘肃地方戏曲

甘肃的民间艺术内容丰富精采,引人入胜,具有很强的地域特征。

秦剧

甘肃地方戏曲——秦剧

秦剧是甘肃起源最早,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地方戏曲。秦剧源于古秦州天水,并因此而得名,它形成于秦,精进于汉,昌明于隋,完整于唐,广传于明,盛行于清,今已流传至西北广大地区。

秦腔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在基本腔调的基础上,吸收了青阳腔的特长,形成了高亢爽朗,激昂悲壮,动人心弦,表现力强的特点,深受兰州地区群众的喜爱。

太平鼓

甘肃地方戏曲——太平鼓

兰州太平鼓多由青壮年男子表演,少则一二十人,多则三四十人,表演者一律头戴英雄幅,身穿皂隶服,腰系灰丝带,脚蹬麻窝鞋,身背太平鼓,组成一定的队形,并有一人在前指挥。表演者按照指挥发出的旗号,右手紧握鼓绳,左手不停地将鼓身举到不同方位,忽上忽下,时左时右,一边击鼓一边舞蹈,热烈欢快,气势非凡。

兰州的太平鼓呈圆筒形,鼓帮以木料制成,通体呈完整的圆柱形,两面都蒙着厚实的牛皮,长约70厘米,直径约45厘米。鼓帮外表涂以红色和黑色油漆,并用泥金饰以狮子、牡丹等图案两头边缘部分则用失宇花边装饰,在鼓帮一例的两头,钉有两只铁环,拴绑以很长的背带。鼓按其种类分为跳鼓、骑鼓、桶子鼓、方鼓子等。兰州太平鼓现已成为每年春节社火表演和重大节庆活动的重要演出内容。

甘肃地方戏曲——太平鼓

甘肃是戏曲大省,地方剧种资源非常丰富。按照文化部要求,从2015年11月起,甘肃省文化厅委派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所对地方戏曲剧种进行了普查。

普查发现,全省现存13个剧种。其中,本土剧种占10个,分别是秦腔、陇剧、曲子戏、民勤曲子戏、陇南影子腔、玉垒花灯戏、灵台灯盏头戏、高山戏、半台戏、“南木特”藏戏。其中,秦腔、陇剧和“南木特”藏戏分别成立了专业戏剧院团,其他剧种也都有民间班社演出、传承。而一些本土“熊猫”剧种亟待抢救性保护。

目前,甘肃特有的半台戏、陇南影子腔和灵台灯盏头戏分别只有一个民间演出团体存在,而且这些演出团体缺乏基本的演出时间和演出机会,现状不容乐观。

调查发现,传统戏曲普遍面临人才培养难题。一些本土剧种的演出,比如高山戏,都有安排演出、分配角色、编排剧本的“领军人物”,民间称之为“戏模子”。截至目前,绝大多数的“戏模子”是老人,由于演出难以维持生计,“戏模子”收徒弟难。如果“戏模子”老去,本土剧种的传承将面临巨大挑战,甚至濒临灭绝。

剧目保存难。甘肃本土剧种多具有百年以上的历史,剧目内容丰富、题材广泛。但许多戏曲剧目大都通过口传心授、转手传抄的方式来传承,很多剧目有失传的危险。

专家认为,“熊猫”剧种见证戏曲衍变,是见证我国民间传统文化和戏曲发展史的“活化石”,亟待加强抢救性保护。

上一篇:庆阳剪纸

下一篇:兰州皮筏

© 2010-2030 FengSu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联系我们 电子邮件联系我们

吉ICP备13004070号-14   吉公网安备220122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