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吉林集安高句丽王陵 东北的世界文化遗产

吉林集安高句丽王陵 东北的世界文化遗产

作者:不详来源:网络2019-08-18
吉林集安高句丽王陵 东北的世界文化遗产

我国的世界遗产数量已经位居全球第一,世界遗产一般都会成为当地知名的旅游景点,为当地带来经济效益。不过在东北的吉林有一处世界遗产却名气不大,没多少游客。

吉林集安的高句丽王陵,于200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熟悉历史的朋友可能经常在书上看到“高句丽”这个名字,这是我国古代的一个国家,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

高句丽这个国家始建于公元前37年的汉元帝,隋炀帝曾经三次征伐高句丽而以失败告终,最后在唐朝时的公元668年被灭亡,存在了705年,也留下了一些古城遗址和墓葬群。

高句丽最早的都城在高句丽县,也就是今天的辽宁新宾县一带,后来于公元3年迁到了国内城,也就是今天吉林省集安市,总共在这里存在了400多年。

中国东北的高句丽民族源于商人,是属于五帝系统的炎黄后裔,在商人入主中原建立殷商王朝时向东北方向迁徙的一支,与中原有着密切联系,因此高句丽人的墓葬壁画中有大量的汉文化内涵。

公元前108年,汉武帝设置玄菟郡,以高句丽地为属县,以族名为县名,高句丽成为汉王朝北方少数民族子民。公元前37年(汉元帝建昭二年)西汉末,高句丽建立政权,称高句丽国,都纥升骨城,即辽宁省桓仁县五女山城。公元3年(汉平帝元始三年),琉璃明王迁都于国内城,即吉林省集安县。

公元427年(北魏始光四年),又迁都平壤城,直至公元668年(唐高宗总章元年)灭国。这个存在了705年的少数民族政权,大量的遗址在桓仁、集安和平壤这三都中被发现,而集安作为高句丽的都城达425年之久,因此集安的遗址是研究高句丽考古的重要资料。

根据史料记载,高句丽705年历史中共有28位王,而高句丽民族十分重视丧葬制度,高句丽王在即位之时就开始选择墓地,修建陵墓,即使迁都别处,死后也要归葬故都墓地。若以即位择地作为墓地选址的标准,那么,高句丽第一代、第二代王葬于桓仁纥升骨城附近,第二十一代到二十七代王葬于平壤附近,末代第二十八王葬于唐朝京师,而其余从第三代王到二十代王共有18位王的陵墓在集安国内城附近。

在历年考古发掘的基础上,已经有13座王陵被认定。在面向鸭绿江的台地和坡地上,自东向西分布为:将军坟、临江墓、太王陵、禹山992号墓、禹山2110号墓、山城下砖厂36号墓、七星山211号墓、七星山871号墓、麻线2378号墓、千秋墓、麻线2100号墓、麻线626号墓、西大墓。在目前认定的这13座王陵中,只有太王陵是年代、身份具有历史和考古根据的,因此在概括王陵的特征时,太王陵可以做为一个标准。

高句丽墓葬的形制是由石墓向土墓转变的,所谓“积石为墓,列种松柏”,而集安地区的王陵多为石墓,经历了无坛积石、有坛积石、阶坛积石墓的变化阶段,是埋葬设施最完备的墓葬。太王陵就是一座大型阶坛积石石室墓,作为等级最高的墓葬,还有一些附属设施如:护坟石、散水、排水沟、涵管等。

在对这些王陵的考古发掘中,发现王陵的墓上残留有建筑砖瓦。如太王陵发现有一块印着“愿太王陵安如山固如岳”字样的铭文砖,还有大量的莲花纹瓦当。瓦和瓦当的使用是有等级的,“……唯佛寺、神庙及王宫、官府乃用瓦”,而有瓦就意味着有建筑物,这说明王陵墓上是有建筑物的。高句丽民族在汉朝统一疆域之内,陵墓制度也因袭秦汉之制,这些建筑物应为“陵寝”的“寝”,把它作为墓主人的灵魂休憩之所,“冢上做屋,不令雨湿。”

陪葬墓和祭台是高句丽王陵的又一重要特征。在帝王陵墓的广阔的陵园里,陪葬墓、祭台、墓碑、陵墙及门垣齐备,而且还有守墓烟户(即陵户、守冢、园邑、守墓人)。

高句丽早期王陵保存有原始血缘传统,族葬的表现形式首先是陪葬墓,随着王权的加强和埋葬制度的演化,祭台出现并逐渐规格化,而陵墙和陵寝建筑的出现则体现了王陵礼制的完善。另外,埋葬制度由聚群向独立发展,后来的王陵多选址高坡或台地,往往一座王陵就占据了一个高地。

遗物往往是一座墓葬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生活方式。高句丽有“厚葬、金银财币尽于送死” 的习俗,除砖、瓦等建筑构件和铜器、铁器、金器、鎏金器等生产生活用具之外,在高句丽王陵中,大量王族专用或与王族地位相符的遗物发掘出土,如髹漆铜镜、错金刀、鎏金冠、龙凤图案的饰件、龙形刻石、“王”字瓦纹,以及大量不同形制的金饰等。除去文献材料和墓葬遗迹,遗物对王陵的考古分期起着辅助作用,对了解高句丽民族的生活特色十分重要。

九十年代以来,考古工作者陆续发现了高句丽的王城、贵族墓葬等遗迹,其中包括国内城和丸都山城两个都城,十二处王陵、二十多处贵族墓葬等。

这是我国东北地区存在最久的少数民族政权,其中集安就做了425年都城,其中将军坟就是高句丽国第二十代长寿王的陵墓。将军坟采用一千多块花岗岩条石垒砌,被誉为“东方金字塔”。

将军坟不远处的好太王陵,是长寿王父亲的陵墓,并立有好太王碑。高句丽王陵也是我国东北地区古代历史的载体,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集安高句丽太王陵

集安代表性文物遗迹之一。位于禹山南麓岗地,西距市区4公里,与好太王碑相距200米。 为方坛阶梯石室墓,由数级阶坛层层叠砌而成。墓早年由日本人池内宏、梅原末治等考察著录过。

由于被盗,又几经兵燹战乱,阶坛倾颓。现遗留边长66米左右。近于正方形,残高14.8米,墓室现于墓顶。除坛基之外有13块各达10余吨重的巨大花岗岩护坟石。墓上出土了大量的莲纹瓦当,曾发现刻有《愿太王陵安如山固如岳》文字的铭文砖, 因称太王陵。太王陵规模大于将军坟数倍,其结构与构筑方式与将军坟略有不同。该陵目前可见16级阶梯,每级阶坛由数层修凿工细的长方石条叠压全砌,层间稍内收,并凿有凸棱以防石条外移。

太王陵残留部分规模宏大,修筑精良,对研究高句丽社会政治、经济、建筑理念、王陵结构、丧葬制度等具有重要的价值。2004年,该陵墓被列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 2010-2030 FengSu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联系我们 电子邮件联系我们

吉ICP备13004070号-14   吉公网安备220122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