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中国古建筑文化

中国古建筑文化

作者:不详来源:网络2017-07-11
中国古建筑文化

世界最早的空撞券桥(赵州大石桥)

赵州大石桥又叫安济桥,位于中国中部河北省石家庄东南45公里处的赵县境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修建于隋代开皇年间(公元581年左右),距今已有1400年的历史,被誉为天下第一桥,由著名匠师李春主持建造。

中国古来有许多关于赵州桥的传说,包括传说赵州桥上有张果老(八仙之一)倒骑毛驴桥上走留下的驴蹄子印;柴王爷推车过桥轧下的车道沟印和膝盖跪下的膝盖印;鲁班为救石桥跃身跳入河中,用手力顶石桥的手掌印等等。

安济桥是一座单孔弧形敞肩石拱桥,大桥通体用巨大花岗岩石块组成,由28道独立石拱纵向并列砌筑而成,全长64.4米,宽9米,净跨37.02米,弧矢7.23米。在横跨两岸的大拱两端拱肩上有两个小拱使其肩敞开,这样不仅精巧优美,便利交通,而且减少流水阻力。安济桥是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好的石拱桥,1991年被美国土木工程学会命名为“国际土木工程历史古迹”,标志着安济桥与巴黎埃菲尔铁塔、巴拿马运河、埃及金字塔等世界著名景观齐名。

世界最高木建筑——应县木塔

这座塔本名为佛宫寺释迦塔,位于中国中西部的山西省应县城内西北佛宫寺内,因其全部为木构,通称为应县木塔。塔总高67.31米,是中国现存唯一的纯木构大塔。

应县木塔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在寺的前部中心位置上,当时是寺中的一个主要建筑。木塔修建在一个石砌高台上,台高4米余,上层台基和月台角石上雕有伏狮,风格古朴,是辽代遗物。台基上建木构塔身,外观五层,内部一到四层,每层有暗层,实为九层,总高67.31米。塔的底层平面呈八角形,直径30.27米,为古塔中直径最大的。

塔的第一层南面辟门,迎面有一高约10米的释迦像,顶部有精美华丽的藻井。内槽墙壁上有6幅如来佛像,门洞两壁绘有金刚、天王等壁画,门额壁板上所绘的三幅女供养人像尤为精美。在第一层的西南面有木制楼梯,自第二层以上,八面凌空,豁然开朗,门户洞开,塔内外景色通连。每层塔外面,均有宽广的平座和栏杆。九百年来,木塔曾经受了多次强烈地震的考验,屹然不动,未受到任何损害,这说明它的抗震力很强,反映了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成就。应县木塔是中国现存木构建筑之最,也是现存世界古代木构建筑之最高者。

应县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城内西北佛宫寺内,俗称应县木塔。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金明昌六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毕。是我国现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构塔式建筑,也是唯一一座木结构楼阁式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木塔位于寺南北中轴线上的山门与大殿之间,属于“前塔后殿”的布局。塔建造在四米高的台基上,塔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第一层立面重檐,以上各层均为单檐,共五层六檐,各层间夹设暗层,实为九层。因底层为重檐并有回廊,故塔的外观为六层屋檐。各层均用内、外两圈木柱支撑,每层外有24根柱子,内有八根,木柱之间使用了许多斜撑、梁、枋和短柱,组成不同方向的复梁式木架。有人计算,整个木塔共用红松木料3000立方,约2600多吨重,整体比例适当,建筑宏伟,艺术精巧,外形稳重庄严。

该塔设计为平面八角,外观五层,底层扩出一圈外廊,称为“副阶周匝”,与底屋塔身的屋檐构成重檐,所以共有六重塔檐。每层之下都有一个暗层,所以结构实际上是九层。暗层外观是平座,沿各层平座设栏杆,可以凭栏远眺,身心也随之溶合在自然之中。全塔高67.3米,约当底层直径2.2倍,比例相当敦厚,虽高峻而不失凝重。各层塔檐基本平直,角翘十分平缓。平座以其水平方向与各层塔檐协调,与塔身对比;又以其材料、色彩和处理手法与塔檐对比,与塔身协调,是塔檐和塔身的必要过渡。平座、塔身、塔檐重叠而上,区隔分明,交代清晰,强调了节奏,丰富了轮廓线,也增加了横向线条。使高耸的大塔时时回顾大地,稳稳当当地坐落在大地上。底层的重檐处理更加强了全塔的稳定感。

由于塔建在4米高的两层石砌台基上,内外两槽立柱,构成双层套筒式结构,柱头间有栏额和普柏枋,柱脚间有地伏等水平构件,内外槽之间有梁枋相连接,使双层套筒紧密结合。暗层中用大量斜撑,结构上起圈梁作用,加强木塔结构的整体性。塔建成三百多年至元顺帝时,曾经历大地震七日,仍巍然不动。塔内明层都有塑像,头层释迦佛高大肃穆,顶部穹窿藻井给人以天高莫测的感觉。头层内槽壁面有六尊如来画像,比例适度,色彩鲜艳,六尊如来顶部两侧的飞天,更是活泼丰满,神采奕奕,是壁画中少见的佳作。二层由于八面来光,一主佛、两位菩萨和两位胁从排列,姿态生动。三层塑四方佛,面向四方。五层塑释迦坐像于中央、八大菩萨分坐八方。利用塔心无暗层的高大空间布置塑像,以增强佛像的庄严,是建筑结构与使用功能设计合理的典范。

© 2010-2030 FengSu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联系我们 电子邮件联系我们

吉ICP备13004070号-14   吉公网安备220122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