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间习俗 > 山西河曲宅居风俗

山西河曲宅居风俗

作者:不详来源:网络2018-03-02
山西河曲宅居风俗

旧时四合院东南西北四面俱有房屋,中间为院,故称四合院。其特点是院子小过门多,房屋进深不过13尺,阔不过8尺。南与北,东与西房屋间数俱对称,式样各异。北房多数7间,南房门前出檐为厅,多系3间,两侧为库房、厕所、柴炭间,东、西房各4间,两侧有厨房,此种院多两重门,称大门、二门。门外有石鼓、台阶。大门里二门外有照壁,绘福寿图或刻一“福”字。

屋顶俱盖青瓦,高脊岭,两边有瓦兽。门窗全系本质,雕刻精细,鱼肚、平栏横于上,小眼窗牖于侧,大门小牖。

正房7间分3室,中间3间为会客室,两侧各两间为书房和寝室。东、西房子为子媳屋。南厅夏季作寝室。

正房和南厅的室内有立层,将卧室和客室分开,天花板全系木质成棋盘格。正房外檐下悬有牌匾,门两侧挂有木板对联。

有功名之家,大门外设上马石,旗杆一对。黑漆门,有铜钉兽环,悬挂牌匾 。门上绘神荼郁垒二神。有的一进三院,过亭等。

旧志载:“河曲乡村,依山而处,穴土为窑,亦有砌石成者。诗所谓‘陶复陶穴’是也。窑居者,夏不畏暑,冬不畏寒。凡窑家俱有地炉、火炕。烧炭炉中,火气穿土炕而过,有烟洞引之达于窑前、后锅,便于日用。然宜用炭火,若柴火则其势立烬,不能炊矣。”

土窑之面积,视土质而定。硬则大,软则小。大者高宽各10尺左右,深度20尺。小者高宽各7尺至8尺,深度15尺以下。土质软者还需在洞口砌一段砖石拱壁,窑壁内竖木柱横梁撑持窑顶,3根长木做成窑楦,以竖固之。

新式民宅多为砖木结构平房,即有传统特点,又有新的发展。房屋特点是间架大,光线好,住宅皆为正房,一般五至七间。房屋一般进深5米,间阔3米,高3·3米,窗口宽1,6米至1,8米。室内地面、炉台、炕沿、墙脚都用水泥抹面或为水磨石。四周外墙砌12砖和24砖丁,内砌土坯,厚度40公分;内墙则以土坯砌之,厚度一般24公分。并改古老的白灰膏砌砖为白灰砂浆或混合砂浆摊灰砌砖。改白灰勾缝为用水泥砂浆勾缝,改门窗过口的半园砖拱洞为用水泥预制板或钢筋砖过梁砌筑的矩形窗口,窗格不再雕花,而是方格装以玻璃,屋顶上泥两遍后再行滚压以保温防冻。东西、南面小房,多作库房、厨房之用。

河曲之民对室内陈设颇讲究,但贫富之间差异较大。

清末民初,富有之家的正房,中三间,一般为客室,设有供桌,桌上摆香炉、烛台、铜磬、香桶、古式陶瓷花瓶等。壁上挂职着绘有福、禄、寿三星的画,画两边悬中堂,书写“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之类。

供桌前放八仙泉,桌前系桌裙,桌后放太师椅,有椅披椅垫。一旁靠墙处安放红色漆竖柜,柜顶放描金漆箱,谓“顶箱竖柜”。柜前摆红漆春凳。一旁桌上放阴楼,内供祖先牌位,飞檐画壁,玲珑剔透,状如厅堂。每逢初一、十五或亡者诞辰,家长便率子孙叩拜祭奠。室内还没有“文房四宝”与琴、棋、书、画。本质家具皆红、紫、黑色配金花油漆,室内阴暗幽雅,肃穆宁静。

客室两旁的耳房为卧房,壁上有油漆炕围画,万字边内画二十四孝与烈女传一类图。炕上放有炕桌,冬季还有火盆桌。炕桌上放青瓷茶具,烟具。地下桌上放穿衣镜、描金化妆台、镜子等。地下还摆有描金柜,内放衣服。

解放以后,人民生活普遍改善,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物质与精神文明的建设突飞猛进,家庭陈设亦越来越向现代化发展。

比较讲究的家庭陈设有:沙发、茶几、高低柜、大衣柜、平柜、书柜、写字台、组合家具、席梦思床、电扇、大吊钟、收录机、电视机、洗衣机等。地下摆有折叠圆桌和折叠椅。青瓷和玻璃茶具、花色暖水瓶轩搪瓷盘内,放茶几上。炕上铺花漆布。

除此之外,还有衣架、帽钩、提式皮箱、座钟等。点缀品有鱼缸、盆花、妆台等。壁间洒脱有一米高的地围、炕围,山水画其上。还有风景挂镜、大照片、年画、台灯。光彩夺目、交相辉映。

厨房有圆桌、方凳。铝质炊具、搪瓷食具、青瓷食具、玻璃炊具俱有之,并放于橱柜内。

© 2010-2030 FengSu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联系我们 电子邮件联系我们

吉ICP备13004070号-14   吉公网安备220122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