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辽代的九百奚营和奚族是怎么回事

辽代的九百奚营和奚族是怎么回事

作者:王德恒来源:网络2018-10-11
辽代的九百奚营和奚族是怎么回事

吉林省梨树县的偏脸城是“九百奚营”故地,是奚人聚居地的地方,此处也称韩州城。九百奚营和奚族是怎么回事?今日很少有人能说清楚。那么,您阅读辽金史专家、教授、作家王德恒老师的《九百奚营和辽末金初的奚族》一文,就一目了然。

九百奚营和辽末金初的奚族

“九百奚营”始设于辽圣宗时代(983——1030年),金代辽后,一直延用,直到金海陵王天德二年(1150年),在九百奚营西侧建立韩州城,九百奚营这个名称逐渐有些沉寂,但史书里不绝如缕,这个名称一直流传至今。也是中国目前唯一一处带有奚族色彩的地名。

历史上通称的辽国,他们自己始终自称为“大契丹国”。尽管辽太宗南下占领了汴梁后,为淡化民族色彩,因辽水而改称“大辽”,但是,并没有取消契丹国号。内部还是自称“契丹”,或着“辽”和“契丹”两个国号并用。

一、奚人的分布

隋唐之际,奚人突破了东蒙和东北,扩散到今山西、河北北部地区。公元630年奚族内附于唐朝。唐在奚族地区设五个州,上置饶乐都督府管理,都督由奚族大酋长担任,赐姓李。“古北口外,若承德府本境,滦平县、丰宁县、赤峰县、平泉州四境,在唐时,檀、蓟、平三州长城以外者,其地尽入于奚也。”(校点《承德府志》第441页)。

奚的军事实力与契丹旗鼓相当,有时还稍强于契丹。被唐并称“两蕃”。唐中叶后契丹日强,逐渐控制了奚族。唐末,部分奚人在酋长去诸的率领下叛契丹西迁妫州(今河北怀来县)北山,内附于唐,史称“西奚”。奚遂有东奚、西奚之分。

契丹建国后,对于奚族给予了超过汉族及其他民族的特殊待遇。契丹政权的结构最大特色是“一国两制”,分为南院、北院,南院管理汉人事宜,北院管理契丹事宜和军事。无疑,主要权利在北院。北院下设四大部,其中契丹三部:五院部、六院部、乙室部;奚人一部,称为奚王府。这四大部是辽国的主要构成,军事力量也主要来自这四部。允许奚五王族(遥里、伯德、奥里、极只、楚里)“世与辽人为昏(婚),因附姓述律氏中”。也就是说待奚人和后族是平等的。后来,所有后族被赐姓“萧”,说清楚一些,就是说契丹统治者承认奚族仅次于皇帝一族,相当于皇后族。

除了前面所说的奚五王族,另有“六部奚”,其说不一,有的说是指阿保机讨伐奚时,把分散残留的奚人设置为堕瑰部,这个无疑是范围太小了。有的认为是指上述奚王族五部之外的六个部,即奚王族以外的奚族。可以认为,位于吉林省梨树县的“九百奚营”安顿的奚人,主要就是来自这六个部。唐朝时期对奚族数量的记载以帐数论,随着人口增长,计帐数变为计营数。最初,《辽史》记载的奚族分为“三营”,“奚有三营:曰撤里葛,日窃爪,日耨碗爪。太祖伐奚,乞降,愿为著帐子弟,籍于官分,皆设夷离堇。圣宗各置为部,改设节度使,皆隶南府,以备畋猎之役。居泽州东”。

在辽太祖收降之后,“愿为著帐子弟”。根据奚人居住地不同,也有不称“营”,也不称“帐”的,称为“岩”。完颜昌对奚人的战斗最激烈的就是夺取“十三岩”。所以,九百奚营不是九百多户,而是九百多营,只是我们还没有找到一个营含多少“帐”这个数据。营的上面是部。翻辽史,很少看到“奚王府”的活动,倒是奚人以“部”活动的有所记载。这也证明,契丹对奚族上层完全征服了。但也看出,奚人还是独立的,基本没有出现后世所称的“同化”。辽末的奚王府,奚王为萧霞末,他是道宗皇后萧坦思之兄,尚魏国公主耶律撒葛只,耶律撒葛只是辽道宗耶律洪基第二女,母亲是宣懿皇后萧观音。女真起事时,萧霞末他人在中京。萧干是奚王,是误解。萧干当时是辽知北院枢密事,兼诸军都统,地位虽然没有萧霞末高,权利则比萧霞末大。

© 2010-2030 FengSu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联系我们 电子邮件联系我们

吉ICP备13004070号-14   吉公网安备220122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