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聊城有三宝:铁塔、古楼、山陕会馆

聊城有三宝:铁塔、古楼、山陕会馆

作者:不详来源:网络2019-01-01
聊城有三宝:铁塔、古楼、山陕会馆

在聊城流传着一个民谣:“聊城有三宝:铁塔、古楼、玉皇皋。”铁塔、古楼属于国家级重点文物,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聊城的形象和代表,可惜玉皇皋被大火毁于一炬。后来人们把山陕会馆纳入聊城“三宝”之列,称之为“聊城三宝:铁塔、古楼和山陕会馆”。

聊城光岳楼

光岳楼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鲁西大地上,六百多年来,它一直屹立于聊城古城中央,见证着聊城的历史和沧桑。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聊城的标志性古建筑,虽历经沧桑,却风采依旧。

光岳楼位于聊城古城中心,是江北水城——聊城的象征,明洪武二年,东昌卫守指挥事陈镛为了与元朝残余部队作战,将宋熙宁三年所建土城改建为砖城,并于洪武七年利用修城余木修建了这座高达百尺的更鼓楼,所以初名“余木楼”,后又因地而名“东昌楼”。直到明弘治九年,吏部考功员外郎李赞路过东昌,才将其命名为光岳楼。他在《题光岳楼诗序》中说:“城中一楼,高壮极目,天锡携余登之,直至绝阁,仰视俯临,毛发欲竖,因叹斯楼,天下所无······与天锡评命之曰‘光岳楼’,取其近鲁有光于岱岳也。”此后皆称光岳楼。当时建造此楼的目的是为了“严更漏,窥敌望远,报时报警”,随着明王朝统治的巩固,此楼的军事作用很快被遗忘,但却以它的雄伟高大而名扬天下。光岳楼是宋元建筑向明清建筑过度的代表作,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有着重要地位,1988年光岳楼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聊城护国隆兴寺铁塔

聊城护国兴隆寺和兴隆寺铁塔,位于聊城东关运河西岸,铁塔在护国兴隆寺的东南角。

明清时期,“铁塔烟霏”为聊城古八景之一。

“光岳晓晴、巢父遗牧、崇武连墙、绿云春曙、古秋铺琼、圣泉携雨、仙阁云护、铁塔烟霏合称八大胜景。”

聊城护国兴隆寺铁塔是中国六大古铁塔之一。

2006年聊城铁塔为第六批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铁塔位于聊城东关运河西岸、原护国隆兴寺东南角,铁塔本身没有铭记,地方文献中亦无记载,从塔的形制与浮雕风格上分析比较,初建年代在北宋早期,是聊城市现存最古老的建筑。明永乐年间曾经倒塌,明成化二年(1466)由僧人募捐重立。

聊城铁塔原为护国隆兴寺寺塔,是中国为数极少的仿木楼阁式铁铸佛塔,铁塔为八角形仿木楼阁式铁铸佛塔。铁塔原为13层,由于风灾地震,年久失修,上部8层和塔顶在百年前倒塌,仅存下部5层塔身与塔座。1973年3月,聊城县政府为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组织人员,对铁塔进行了清理和重修。重立后的铁塔为12层,通高15.8米,由塔身和塔座两部分组成。

聊城山陕会馆

聊城山陕会馆在城区的南部,运河西岸,是清代聊城商业繁荣的缩影和见证。会馆始建于清乾隆八年(1743年),是山西、陕西的商人为“祀神明而联桑梓”集资兴建的,从开始到建成共历时66年,耗银9.2万多两。会馆东西长77米,南北宽43米,占地面积3311平方米。整个建筑包括山门、过楼、戏楼、夹楼、钟鼓二楼、南北看楼、关帝大殿、春秋阁等部分,共有亭台楼阁160多间,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全国现存的会馆中,聊城山陕会馆的建筑面积不算很大,但是其精妙绝伦的建筑雕刻和绘画艺术却是国内罕见。

山门,又称三门或牌楼,为四柱三间牌坊式门楼。面阔7米,进深1.7米,高10米。四根柱子的柱础均为圆雕的狮子,中间两柱正面阳刻楹联,字体雄浑,气魄宏大。

上联为:本是豪杰作为只此心无愧圣贤洵足配东国夫子;

下联是:何必仙佛功德惟其气充塞天地早已成西方圣人。

中间石质门框和门楣石上遍雕蝙蝠图案。门楣上方中间嵌条石一块,上刻“山陕会馆”四个大字。

南北两小门的门框和门楣也用整块青石作成,石上浅雕卷云纹。门楣上方各嵌一石质方匾,匾上分别楷书“履中”、“蹈和”。次间两门的两侧为砖筑八字形影壁,影壁左书“精中贯日”,右为“大义参天”。

山门外南北两端,各有一座插旗杆用的正方形石墩。石墩高1.98米,宽0.92米,石墩前后两面刻有龙凤,左右两面刻有荷花牡丹。山门内侧有木质圆柱四根。门后两内柱的上端与壁中两外柱以构件相连。

© 2010-2030 FengSu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联系我们 电子邮件联系我们

吉ICP备13004070号-14   吉公网安备220122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