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间传说 > 灵山老母的传说

灵山老母的传说

作者:不详来源:网络2019-06-10
灵山老母的传说

灵山,原名零山,又名灵芝山,均因其形而得名,后因香火之盛,称之为“灵山”,素以“钟灵毓秀、人杰地灵、仙山圣母”而闻名遐迩。

灵山山上山下,树木葱茏,风景秀丽,实为旅游胜地。晴日,登望海石,东南而望可观大海;阴霾天气,山顶云缭雾绕,聚而不散,称作“灵山戴帽”。春秋时节,百鸟翔集,盘旋欢叫,时有全身赤红的“火狐狸”穿跃林间。 灵山不惟自然风光秀丽,且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众多,庙宇建筑别具一格,且规模宏大壮观。更有许多灵山圣母的传说穿插其间。

灵山老母(灵山圣母、青霄元君)是汉族民间信仰的女仙之一,作为中国道教高级别女神之一,全称为福慧圆满大慈大悲灵山老母,俗称灵山老母,灵山娘娘,灵山老母菩萨。汉族民间传说老母为佛道双修,一般称为灵山老母菩萨。有传说白娘子白素贞是其门徒,其信仰远至东北、美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方。

关于老母说法主要有“青海说”和“山东即墨”。

灵山老母的传说

青海说

中国青海省湟中县鲁沙尔四周的山麓就像一朵盛开的八瓣莲花,因此,被称为“莲花山”。据传宋朝有位女仙于农历六月十九在此修仙成道名为易枝花,虽为道家神仙也示现为佛教的 菩萨相。于千百年间常显圣护持一方民众,降妖捉怪,寻声救苦为众生治病救难,渡化有缘人。十分慈悲灵验。青海人俗称灵山老母菩萨,供奉于当地城隍庙等很多寺院。至今香火鼎盛,有求必应。

山东即墨

灵山在即墨的风水里非常重要,占据“乾”位。它与马山互相照应,相传为二郎担山时,走到这里,把扁担放下休息,结果两座山就长在了这里,扁担成了营上岭,两座山南是马山,北是灵山。灵山离我家很近,坐车大约十分钟,灵山的故事,灵山老母的灵气,滋润着我们一代代人。灵山在北乡家喻户晓,从四月起,民间自发性的敲锣打鼓抬轿运会,走高跷,扭秧歌,给小孩子请长生锁,祈求神灵保佑。灵山一带的孩童也亲切的称灵山老母为“老母娘”或“干娘”。

《即墨县志》记载即墨地区最有名的庙会,四月灵山,六月龙山,三月马山,灵山在即墨四十三处庙会里最为着名,参与人数也最多。

即墨灵山,又名零山,原名灵芝山,因为三个山包形似灵芝,故名。后因香火极盛,改为灵山。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灵山素以钟灵毓秀,人杰地灵,仙山圣母而闻名遐迩。每年农历四月十五日为即墨灵山庙会。

灵山老母的传说由来已久,可以说是即墨地区历史最为久远,影响力最高的一位神仙了。

灵山老母道号清霄元君,为天仙玉女下凡。灵山老母的原型确有其人,史有记载。相传明朝万历年间,重修元君庙,掘地得元君遗壳并有一石碑,碑文记载了灵山老母成仙的故事。国子监祭酒周如砥为此撰写了元君碑记。清朝乾隆版《即墨县志》记载:“灵山青霄元君祠,不知起于何时。万历年重修,掘得元君遗蜕并一石碑。乃周元王五年建。

碑载:元君招远王氏,许配墨邑金门,貌陋甚,十八岁尚未婚。孝事翁姑。一日出汲于山之东,遇一白马素袍者曰:‘吾奉帝命取尔上升,四月十五日其期也。'乃以巾搽元君面,容貌顿改。及期,果音乐远播,紫云罩山,遂登顶坐石而化。后,一小牧儿被雷击死,寻苏,言见云中羽扇鹤驾,顶冠翡翠曰:‘吾清霄元君也,救而传语,唯孝当钦。'土人遂建祠于山巅云。”

综合上述记载及民间传说:周朝时,招远王氏女淑娘自幼父母双亡,由哥嫂抚养,倍受哥嫂讥讽打骂和虐待。然而,淑娘心地善良,尽力为家里劳作,默默为街坊排难,极得邻里好评,乡民都憎其哥嫂对淑娘的虐待,常有街坊邻居指责其嫂之过。哥嫂一怒,将淑娘卖到灵山金家湾村给金家做童养媳。在这里她极孝翁婆、体贴丈夫、操持家务,善待姑叔,对街坊邻居无不尽力相帮,对妇孺老幼均都爱护有加,充分展现了中国伟大女性的高尚情操。

一日在灵山汲水时,遇到一素袍老人,在老人的指引下,换回真容,于当年的四月十五日在灵山山巅坐化成仙。成仙后,用自己的法力治病救人、扶危济困、保佑一方百姓平安。人们极为尊崇,称其为“灵山老母”,又名“青霄元君”。

民间还有两种说法:

隋朝末年,平度的麻兰村有一家姓李的,家中父母都已经死了,只剩下哥哥、妹妹两个人过日子。为妹的叫李淑娘,本来就模样丑,大脚,又加上三岁那年生天花,留下了一脸麻子,但这个人的心挺善良的。

淑娘九岁这年,他哥哥正好是十八岁。这年秋天,经人帮忙,他哥哥娶妻成了家。嫂子进门不久,嫌小姑不中用,又丑又笨,特别是两只大脚有失门面,几次说媒,都因为脚大模样丑没人要。这样久了,她嫂子就常常发愁,但淑娘总是以老嫂比母,孝敬不尽。

淑娘十八岁这一年的农历四月十二日,早上起来,她嫂子给她一旦木水桶,叫她去挑水,挑不回水来不准吃饭。这水桶上口圆,下底儿尖,放在地上站不住。淑娘挑着水桶出门了,满脸流着泪水,心想,水桶放在地上站不住,怎么从井里拔水?来到井边,自言自语地说:“天哪,这日子几时才能熬到头儿。”说着就要跳井。就在这个时候,淑娘的身后出现一个白胡子老头,手拿着一把拂尘轻轻朝淑娘一扬,淑娘就退回来了。只听那个老头说:“人生在世能没有愁场儿,你的事我知道了,你家去吧,今天一定有人来迎娶你。”这个老头又转到淑娘对面,用拂尘朝着淑娘的脸和脚拂了一下,就不见了。

淑娘回家后,觉得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偷偷地大哭了一顿。就在哭的时候,他觉着脸上发烫,脚心发热,不大一会的工夫,脸上的麻子都没有了。模样儿变得叫嫦娥见了含羞,牡丹见了萎蔫,脚也变得又小又秀气了。淑娘正在纳闷儿,就听街上鼓乐一起响,这个时候也是东南晌的时辰。

淑娘的嫂子听到鼓乐的声响,出门去看,只见一乘四马轿车停在自己家门口,车上下来一个男使,直接来到自己眼前,单膝盖跪在地上,双手合十说:“给嫂嫂道喜了,我家公子叫我来接李小姐回家和他圆房。”

淑娘的嫂子一听有个公子要娶丑小姑,急忙把这个男使领到家里,叫出淑娘见面,一看淑娘这么俊秀,心里也在纳闷,接着说:“俺这妹子,似花如柳,手巧心灵,是俺从小把她拉扯大的,不知道您家公子怎么样。”男使回话说:“我家公子姓金是即墨金家湾村,昨天晚上观音菩萨托梦给我家公子,请太上老君前来为媒,叫公子终身非李小姐不娶。太上老君今天早晨已经见了小姐一面儿。”

当天,淑娘就来到金家湾和金公子拜堂成了亲。

到了农历的四月十五日,也就是淑娘成亲的第四天,公子和淑娘一块回四日,到了娘家,淑娘自然是忙碌不闲。临走的时候,又给嫂子挑了满满一缸水,在水缸的周围密密的插上一圈儿木橛,并对嫂子说:“以后我不能经常来给您家挑水了,只要这水缸的木橛不动,缸里的水够您吃一辈子的。”

就在公子和淑娘向后走的路上,她嫂子把缸边的木橛拔了,缸里的水就象一个大喷泉泻了出来,一会儿的功夫,水就淹了麻兰村。村里的主事人问明白是怎么回事后,派快马两匹来撵淑娘,正撵到灵山东头,撵上了淑娘。这时侯日头已经杆子来高。

淑娘下了车,听明白了事由,面向西南,抬头看天说:“我不能让娘家人受灾难。”说着,就看从远方天上,一块白云彩带着风声,到了轿顶上,一阵龙卷风旋下来,飞沙走石,人们模模糊糊地看着这阵旋风飞向山顶。风过去后,再找淑娘,已经不知道哪去了。

淑娘没有了,人们可急坏了,等找到山顶的时候,看见淑娘已经脸朝南坐在一块石头上了,胸前挂了一串佛珠,慈祥安然地长睡了。就在这个时候,麻兰的水也消了。可惜淑娘为了救家乡的父老,刚做媳妇的第四天就得道升天了。

到了第二年四月十五这天,娘家人来给淑娘过得道升天后的第一个周年,有个老人说了家乡遭了雹灾,求淑娘帮忙救灾,淑娘当时显灵说:“今年的雹子是秃尾巴老李每隔五年回一次即墨老家拜土,路过麻兰的时侯留下的,以后我叫他走福山,过海阳从水路过,只准带风水。秋天,老李要回去,还要从麻兰过,你们要在地头上多烧香头。”象这样的事慢慢传开,老百姓上山求救的多了起来。西三泉庄村有一个人不小心,把眼袋杆戳进肚子里,当时没法治疗,上山许愿弯腰磕头的时候,烟袋杆从肚子里掉了出来。后来,这些事一传十、十传百,方圆几千里都知道灵山上有灵。

到了唐朝李世民做皇帝的时候,淑娘救民就难很受老百姓的敬慕,人们就给他送了一个尊称仙天老母,并由地方“善人”商量,用化缘的办法开始给仙天老母修庙立祠。到了薛礼东征结束的第三年,李世民因为在隋朝末年被少林寺和尚救过驾,所以对和尚很有好感,听说灵山这里当地的“善人”(即和尚)在给仙天老母修庙。就派征东大元帅尉迟敬德,拨下钱粮,加修灵山的老母庙。所以当时老母大殿的梁头上刻着“敬德三年监制”的字样。还把农历四月十五日(淑娘的四日)这天定为庙会日。庙会这天,西到济南,北到烟台,南到青岛,东到东海崖,赶会的提前半月二十日就开始往这走,整个灵山方圆一二十里地是人山人海:推车的、挑担的、唱戏的、斗玩的、买牲口的、卖罐的、大头娃娃高跷腿,真是要什么有什么。当地现在还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叫做“四月山的马扛起来了。”就是指当时赶庙会的时候,有的人炸了纸马被挤得没法拿,都举过头扛了起来。

还有种说法:灵山金家湾有位来自麻兰村的媳妇,自小在此当童养媳,不想夫君早亡,这小媳妇想回老家,不想老家又把它她赶回来,之后,她进退两难,走走停停到了灵山山顶,她坐在灵山山顶一块大青石上,一低头便离开人世了。后有放牛娃在山上被雷击倒,醒来后见有一坐青鸾的仙女,对他说她就是在山上坐化的那女子,放牛娃回到村子跟大人们叙说,人们得知她成了仙,给她建了庙宇。至今老母像都是坐着的形象。

灵山老母的传说源远流长,灵山老母救苦救难、普度众生的传说已深深地烙印于人们的心中。“灵山前,大乱不乱、大减不减”等谚语流传至今。

12

© 2010-2030 FengSu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联系我们 电子邮件联系我们

吉ICP备13004070号-14   吉公网安备220122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