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吉林梨树县喇嘛甸史话

吉林梨树县喇嘛甸史话

作者:魏晓光来源:魏晓光的博客2018-10-11
吉林梨树县喇嘛甸史话

清道光年间,梨树喇嘛甸这个地方是蒙古达尔罕王封藩地,那时是一望无边的草原,前有秃山,后有红泥塘,人烟罕至,只有野兽出没于其间。“红泥塘里蛤蟆跳,杂草丛中野鸡叫”,这是对喇嘛甸当时的真实写照。

清嘉庆年间,由于关内黄河泛滥成灾,山东、河北等地的大量居民逃荒来到东北,其中有几户拓荒人家怀着生存希望,携妻带子,历尽艰辛,来到喇嘛甸这块荒草甸子上定居下来。当时他们生活极其艰苦,周围尽是荒秃岭,没有树木,白天在露天地里烧火做饭,晚上住在地洞过夜,他们开垦了一些小块农田,简单维持生命,过着“棒打鹌鹑瓢舀鱼,野鸡落到饭锅里”的半野人式的生活。

这些劳苦的逃荒过来的人,经过多年的辛苦劳动,生活逐渐好了起来,居住的人逐渐多了,形成了只有几户人家的小村落。随着拓荒者的越来越多、土房的集聚增加、大片大片的荒地被开垦,荒草甸上逐渐形成一个个稀稀落落的村庄。由于地势平坦林木稀疏,极少有标志性的物体,一些村庄就以村庄附近树木的多少命名,如:“一棵树”、“三棵树”,或以村庄里姓氏较多的命名,如“高家窝堡”、“彭家窝堡”,或以住户人家的多少命名,“五家子”、“六家子”等等。

清道光年间,在喇嘛甸兴建了“兴隆寺”(今甸粮库位置),九间一字排开的青砖建筑,左三间是关帝庙,右三间是娘娘庙,中部三间是禅房。传说,在雕匠雕塑关老爷神像时,关老爷显灵了,关老爷对雕匠说,他的雕像总是手持大刀的站立形象,他站得太累了,希望他为自己雕塑一尊坐着的形象。所以喇嘛甸兴隆寺内供奉的关老爷是坐着的神像。娘娘庙里正北的供桌上供奉着身披紫金霞衣的女神娘娘的泥塑雕像。中部禅房中居住着以住持致远和尚为首的两个和尚、一个道士。院落四周有3米高的青砖围墙,院内占地面积约250平方米。远远望去,那是一座宏伟壮观色彩鲜明,风格迥异赫然醒目的高大建筑。

清光绪年间,有三个新疆喇嘛来此定居,他们是违犯了宗教戒律而逃出来的,这几个人的生活习惯总是与普通人不一样,特别显眼。因此,人们就根据他们少而怪的特点,把这个村落叫“喇嘛甸”。

清宣统年间,喇嘛甸已为沈阳通往齐齐哈尔古道上的一座古老的集镇,过往车辆较多,经济繁荣,成为梨树西部较为繁华的农副产品集散地。遗憾的是,民国六年,“四洮”铁路建成后,经济中心移至辽宁省昌图县八面城镇,遂萧条为一般小镇。

© 2010-2030 FengSu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联系我们 电子邮件联系我们

吉ICP备13004070号-14   吉公网安备220122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