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文章列表
镇远古城摆渡有着悠久的历史,至今仍然延续。近日,笔者走访了古城的摆渡。 古城摆渡的现状 笔者走上镇远古城上北门码头。一艘渡船缓缓靠岸。船主一个箭步跳上河岸,随即转身站定
农安县位于松辽平原腹地,东经124°31′—125°45′,北纬43°55′—44°55′。东临德惠市,南接省城长春市,西以公主岭市和长岭县为邻,北与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接壤。年均气温4.7度
听老人们讲:早些年间,黄龙塔下有座大庙。香火繁盛,方圆几百里没有不知道的。可这大庙咋又没了呢?你得听我慢慢讲: 那是一千多年前了,农安县城当时叫黄龙府,没现在这么大,紧靠伊通河西岸。
在古代,立旌表贞烈碑必须是皇上批准,当时为了表彰一些忠孝双全的优秀女性,由朝廷公开表扬奖励守节不再嫁或拒受污辱而自杀的节妇、烈女,是一种很高的褒奖。 在梨树县有一块非常古朴的石碑,该
书院是封建社会中官办或官绅集资、捐款兴办的学堂。清代中期,书院变成了应试科举、求取功名的进修场所。梨城书院就是这种形式的境内第一所教书育人的学校,它是省内最早的十家书院之一。 梨城书
清朝末年,吉林省梨树县孟家岭四台子屯齐氏家族,叔侄四人进士连第,被誉为“齐门四进士”。光绪帝听闻后大悦,派人赐予齐氏家族一联三匾。光绪帝赐联:“丹桂有根偏生书香门第,黄金无种竞长勤俭人家”。
石头磙子是一种传统的农作物脱粒工具,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在农村广泛应用,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普及而消失。 石头磙子一般用青石凿成,呈圆柱体,一头大,一头稍小,两端正中间有磙眼。使用时将一个
老风箱,也叫“风响”,是传统农家的老家当,是大户人家生活的必需品。家庭生火做饭助燃的老风箱小一点,铁匠铺使用的风箱要大得多。 风箱是由木箱、活塞、拉柄、活门、出气孔组成,方方正正的木
铡刀就是用来铡饲草、高粱秫秸或其它需要截断的稻草等的农用具。它与农业文明一路同行,农耕历史有多悠久,铡刀的历史也就有多长。如今,铡刀逐渐远离了人们的视野。 铡刀主要由
木锨(xiān)是传统农作物收获季节脱粒打场时必备的工具之一。它的作用是将掺杂着碎屑的粮食聚拢成堆,迎风扬起掺杂着碎屑的粮食将二者分离(扬场),将干净的粮食装袋等。晒粮食时摊粮食,下雪时铲雪,生
犁杖,用来耕地疏松土壤的工具。犁杖的部件有犁身、犁柱、犁辕、犁沿子、生铁铧与逼土器等。犁辕长1.5米左右,早期为木质,后改进为铁制。 犁杖的木料要选择榆木或柞木等材质比较坚硬结实的,
一、牛犋 牛犋是耕牛拉犁的用具,用铁、木、绳组合而成。其部件有:革头、抛杆、挂钩与拉绳等。 革头为长约尺七八、径约二寸多、中部约一百四十度弧形弯曲的光面硬圆木,两端距沿
驴鞍子是驴、骡、马皆用的驮运工具。主要是木、皮、棉的组合物,部件有鞍鞒、皮垫板、棉絮垫、辍胸带、尾揪带、盖尾和纣棍等。 鞍鞒为木质,是用两根鞍鞒、两根驮梁、四条鞍腿、两块驮板,榫铆套
锄头和镰刀,很多人都不陌生。它是农民最重要的谋生的工具,也是过去农业社会、农村和农民的最主要标志。在农村能有一把好使的锄头、一把锋利的镰刀,农民会非常珍惜,用上数十年也不舍丢弃。锄头和镰刀都是农
当你走进“东北农耕文化博物馆”,就会被院子里的石磨、石碾、碌碡、掍子、墩轱轳子等石质器具所吸引,那些镌刻着过去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方式,会把你拉到了从前农村的记忆中,感受浓浓的乡味。
升,又叫升子,呈正台形,木制,上口大,下口小,四个侧面就是四个标准的梯形,是选用质地坚硬的木料合角斗隼做成的。它上口15厘米,下口12.5厘米,高10厘米,可容米1公斤。 斗,呈圆鼓
鸡毛掸子,一种用以掸去器物上灰尘的器具。用许多鸡毛粘扎在藤条或细竹竿上而成。鸡毛掸子主要是用来清扫室内或物品上的灰尘的,它柔软有韧性,不损伤物品。特别是家庭里的一些细软和怕碰怕磕之物体,落上灰尘
蝇甩子,过去农村家庭普遍的驱蚊工具。它是用马尾巴精心加工编制而成,有的还在根部编织出一些花样来。用上好的檀木或红木做杆,握在手中,甩来甩去,就可以驱赶苍蝇了。 蝇甩子什么样子?你看过
泥火盆就是用黄泥制作而成的,东北装柴草燃烧后剩余火的盆。泥火盆不仅是一种记忆与怀念,也是那一代人灵魂深处的一种温暖。 东北冬天靠火炕取暖,炕烧得热屋里还是冷,火盆成了不可缺少的物件。
拨楞锤,东北农村家庭制作麻绳和纺毛线的器具,它是用牛骨头或木头制成的,形状两端粗中间细,在正中间穿一个铁丝或竹签做勾。在使用时一手向上拉着麻绳、毛线,或挂在幔帐杆上,一手拨锤子两端,不停地转动拨
马槽是农村盛牛马草料和饮水的工具,由木头或石头打造而成。它不仅是一种工具,更是过去一种农业文明的代表。 清朝词人朱彝尊在《马草行》中写道:“家家并日办马槽,办豆更办锉草刀。”可见,牛
在关东百姓家里,家家炕上都放着烟笸箩、针线笸箩。过去,烟笸箩和针线笸箩放在炕上,与火盆摆在一块,就像现代家庭中的烟灰盒一样是必备的家庭用具。 针线笸箩是以前农村妇女专门用来盛放针、线
葫芦瓢,俗称水瓢,是过去家里舀取东西的工具。东北人家的水缸里、米桶里、面袋里都少不了一个葫芦瓢,用起来特别顺手。 葫芦在我国种植历史悠久,葫芦瓢理所当然也便历尽沧桑,最早的诗歌总集《
麻绳是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中的主要用具,过去麻绳为人们的生活带来过极大的便利。 首先种植青麻,收获后将苘麻在大水池里泡一段时间,后经过晒干、剥取,再到接股和最后搓拧成结实的绳索,这项工
悠车又称摇车或悠车子,是关东人家传统的育儿工具,形如船,木制(一般用筛板圈成),前后两头的左、右两侧,各系前后两环,以长皮条或绳穿环内,悬于梁上。 悠车多是木制或竹制
东北农村以及部分城市普遍睡火炕。火炕是由土坯或砖块搭成,炕面多由沙土抹成。为了清洁,炕面上要铺上一层席子“炕席”。 炕席,是过去东北百姓人家的炕上用品,是用高粱杆的外皮(秫秸)或芦苇
叶赫满族镇地处四平市东南部半山区,距四平市市区30公里,西邻开原市莲花乡,东接四梅铁路线石岭站,距二龙湖水库35公里。这里是满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叶赫东城、西城和商坚府城等
偏脸城为古之梨树城,因古城北有一棵对搂粗大梨树而得名。道光元年五月(1821年6月),昌图厅于此设分防照磨时,驻地选在交通便利的梨树城(即今偏脸城),故定名为梨树城分防照磨。道光十五年(1835
在梨树这块土地上,5000年前就有人类生息繁衍。汉朝为古夫余国地,南北朝中期为高句丽地。唐朝为渤海鄚颉府和夫余府夫州辖地。辽代为东京道韩州柳河县属地。金代为咸平路韩州临津、柳河二县属地。元朝为辽
慈禧太后,又称叶赫那拉氏、西太后,为咸丰帝妃。她的祖籍吉林省梨树县,那里是东北开发最早的地区,有5000年人类文明史、2300年建城史。一座座古老遗址傲然矗立,传递着逝去岁月的兴衰荣辱,沉淀在那
吉林省梨树县的偏脸城是“九百奚营”故地,是奚人聚居地的地方,此处也称韩州城。九百奚营和奚族是怎么回事?今日很少有人能说清楚。那么,您阅读辽金史专家、教授、作家王德恒老师的《九百奚营和辽末金初的奚
在沈阳大东区珠林路25号,坐落着东北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学校——东北讲武堂。百余年前,一批批意气风发的东北军官在这里受训,接受着当时东北区域最先进的军事教育。当时,东北讲武堂与云南讲武堂、保定陆军军
在梨树镇北十余里有座古城遗址叫做偏脸城。坐落在白山的顶上,山下是条昭苏太河,这座古城在辽金时代由于一场大火被烧成废墟,许多金银财宝由于来不及带走就埋藏在地下,后人也有偶尔获得的。所以,这里流传着
清道光年间,梨树喇嘛甸这个地方是蒙古达尔罕王封藩地,那时是一望无边的草原,前有秃山,后有红泥塘,人烟罕至,只有野兽出没于其间。“红泥塘里蛤蟆跳,杂草丛中野鸡叫”,这是对喇嘛甸当时的真实写照。
关帝庙位于梨树县胜利乡关家屯村境内,乡政府东五华里处。清朝道光年间,蒙王曾在此处设过“关税局子”,收方圆七里的兵饷王租。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始建关帝庙。有碑文记载,当时关帝庙的名称为“奉天
早先年,吉林省梨树县梨树城叫“奉化屯”。传说在这以前叫“凤凰屯”。当时根本没有什么屯名,只住着几户穷人家。屯里有一对青年男女,小伙子名叫桂阳,忠厚老实,吃苦耐劳;姑娘名叫玉凤,温柔憨厚,心灵手巧
梨树县这地方却没有梨树,提起这事儿,还有一段传说呢。 据老辈人讲,在很久以前,梨树这地方是一片自然果林,果林里属梨树最多,还有桃树、杏树等。果林里还生息着不少的野兽,兽里属猴子最多。
昭苏太子河,后简称昭苏太河。昭苏太河是梨树县境内仅次于东辽河的第二大河。发源于梨树县孟家岭镇的大黑山赫里峰,是辽河水系的支流,位于松辽平原中部,在梨树县内河长73km,占全县总面积的29.4%。
二龙湖,位于四平市东部的梨树县境内,地处东辽河流域,总库容17.62亿立方米,吉林省管第一大水库,水面跨二省三市五县,距长平高速公路25公里。区内风光秀丽,环境幽雅,松辽平原上的一颗璀灿的明珠。
偏脸城是梨树县境内的一处辽金古城遗址,史称韩州,位于县城北四公里处。古城遗址蕴蓄着悠久的历史文明和灿烂的文化内涵。千年流淌昭苏水,扑朔迷离偏脸城,堪称不可多得的古文化遗存。在偏脸城里有一条很深的
首页 上一页 [ 第166页/共330页 ] 下一页 尾页

© 2010-2030 FengSu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联系我们 电子邮件联系我们

吉ICP备13004070号-14   吉公网安备220122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