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间艺术 文章列表
织金的文琴戏,因以坐堂清唱形式表演,以扬琴伴奏、温文尔雅而得名。原名“扬琴戏”。溯其渊源,系由弹词演变而来,从四川传入。 清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二月,今织金城关新民路“朝门头杨
石刻文化是继结绳文化、甲骨文化和铸鼎文化之后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从我国挖掘出的石刻作品中,研究者们发现远在商代就已经有了石刻这门艺术,之后随着社会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石刻艺术也不断丰富,成规模地
在渭南富平县觅子乡南张村铁佛堡东南,有一尊铸造于金大定二十一年(1181)的铁佛,被称为“富平铁佛”。这尊站立的铁佛高达5.32米,仅次于河北省沧州市东光县普照公园铁佛寺内高8.24米的北宋释迦
富平老庙老鼓历史悠久、渊源流长。富平老鼓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战鼓,历经人民群众一代又一代的传承,并不断的加以完善,逐渐发展为今天的老鼓。虽然经历了几千年的岁月,富平老鼓依然不失当年军鼓雄壮激烈、气势
朝鲜族是个爱好体育运动的民族,压跳板和荡秋千是朝鲜族妇女最喜爱的民间传统体育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性。 秋千是朝鲜族妇女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历史悠久,流行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及其他朝鲜族聚
“农乐舞”俗称“农乐”,流传于吉林、黑龙江、辽宁等朝鲜族聚居区。其历史可追溯到古朝鲜时代春播秋收时的祭天仪式中的“踩地神”。 “农乐舞”是一种融音乐、舞蹈、演唱为一体综合性的民族民间
吉水飘色是民间工艺家运用力学的原理,人物造型的手法、技术先进构建出来的精美绝伦、巧夺天工的艺术品牌。他们在装着轮子的方枱上凭借一根根难以看见的钢枝做成色梗支撑,那两至三层的一系列各式各样尽显不同
茶海之心景区位于凤冈县永安镇,距县城38公里,贵阳210公里、遵义市区110公里,景区面积69平方公里,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省100个重点旅游景区、全国农业示范点、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
泽州四弦书以四弦(四胡)为主要伴奏乐器而得名,形成年代无文献资料可考。已知最早擅演泽州四弦书的艺人,是清光绪年间泽州县犁川镇的盲艺人程天和(约1872-1932)。据此推知,泽州四弦书至迟在清代
泽州秧歌也叫“高平秧歌”或“州五秧歌”。是山西省的汉族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今晋城市全境,因晋城古称泽州府而得名,清末已流行。演唱时用锣、鼓、钹等按节拍,无丝竹乐器伴奏,故又名“干板秧歌”。演唱时
三饶东北,马岗溪旁,矗立一座宏伟古庙——崇政庙,俗称八角宫。因外形八角而得名。它筑在马岗溪东边一高台上,座南向北,前峙西岩,后倚望海,山环水绕,庙前古榕荫翳,碧水长流,环境清幽,景色秀丽,炎夏纳
大悟织锦带是大悟的一种民间工艺品,流传于湖北省大悟县中南部的城关、阳平、新城、四姑、河口等乡镇,地域性很强。它是以单调的蓝、红、白、黄等颜色的棉线或彩色丝线手工织成的,具有各式各样花纹或图案的带
莽塬(yuán)战鼓是乾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瑰宝,也叫"风搅雪",流传于乾县姜村镇的一种用来鼓舞士气、欢乐庆典、礼年祭祀的鼓舞艺术。莽塬战鼓,套路多样、鼓点紧凑,鼓舞结合、剽悍激昂,节奏明快、气势
每到正月,走进丹凤县的城镇乡村,就会被红红火火的社火表演深深地吸引。通常,社火队都由各村镇的头儿领着,打着横幅,一路舞狮,一路锣鼓,喧喧闹闹,沸沸扬扬地迎面而来。引得路人驻足围观,招得孩子尾随其
牛还可以和老虎一起斗?没错,在西安周至一带,至今还沿袭着“牛斗虎”的习俗,这种模拟动物形体、习性的传统民间舞蹈,以牛虎争斗为内容,形象地刻画了老虎的凶猛威武,又颂扬了老牛忠厚倔犟,不畏强暴,英勇
阳江山歌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最早可追溯到清代乾隆年间的一种民间活动“跳禾楼”。用阳江话创作、演唱的阳江山歌,通俗易懂,琅琅上口,富有很强的感染力,在民间广为流传。无论是在水边田头,还是红白喜事,阳
道情是宣传教理教义为道教服务的一种民间演唱曲艺,宣扬道家的修身养性,以改恶从善的宗旨,以“清、贤、高、载”四字为教义。清,是清净无为。贤,是贤寿重德。高,是高风亮节。载,是宣扬教义的意思。
永定土楼,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福建省龙岩市,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奇的山区民居建筑,是中国古建筑的一朵奇葩。2008年7月,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它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规模宏大、结构精巧。土楼分方形
闻名山东的乳山夏西火龙秧歌,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与海阳大秧歌“同宗同族”,均负盛名。乳山大秧歌闹起来的时候,遥看恢弘豪放,近看节律紧凑,像行走的乐队,像高歌的方阵,像气派的大戏,把节日的喜庆气氛
乳山大鼓是一种山东省的汉族说唱艺术。 乳山大鼓,俗称“瞎子唱”,据说西河大鼓传入乳山后,当地盲艺人在世代传唱过程中,加入了自己的方言俚语,逐步演化而成的。由于唱词随乡入俗,通俗易懂,
苍南农村向有演大戏迎新春的习俗。每年正月初二至十五,村村镇镇锣鼓声不断,京剧、越剧、瓯剧、婺剧等唱腔把苍南农村闹腾得红红火火。苍南人演大戏时,在第一天演正本大戏之前,打过头通,还要“打八仙”(即
黄塍历史悠久,早在西汉以前就已有先民居住。据《宝应县地名录》记载,黄塍地名取自于唐太宗年间尉迟恭之子尉迟青山在这里建造“皇城”的传说。 《跑马阵》又称《跑马灯》,流传于苏北农村宝应北
“端公舞”,俗称“扛神”,流传于南漳西部山区薛坪镇一带,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端公舞”的发现,曾轰动国内史学界和文艺界,被誉为楚文化的“活化石”。 顾名思义,端公舞是被称为“
湖北越调又名襄河越调、大越调,早期在外地又有襄阳腔、湖广腔之称。其主腔名越调,兼唱吹腔(又名潼关调)、昆曲及小调。湖北越调源于山陕梆子,是曾盛行于史上的大剧种,是湖北早期形成的具有板式变化体制音
老河口锣鼓架子是流传于老河口地区的一种传统吹打乐,已被列为湖北省级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以管乐器(唢呐、咭呐、曲笛)配合打击乐器演奏,演奏的传统曲牌数已有四十多首,如《十样锦》、《金枝令
中国现存50大古建筑 1、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 五台山佛光寺属世界文化遗产,位于山西省五台县的佛光新村,寺内正殿即东大殿,建于唐朝大中十一年,即公元 8
位于乐安县牛田镇流坑村,距县城38公里。以规模宏大的传统建筑、风格独特的村落布局而闻名,其古建筑群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江西省历史文化保护区、江西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被誉为“
三槐堂位于休宁县城南8公里处的海阳镇溪头村中心,据休宁县志载,三槐堂,又称王家大厅,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由曾任河北栾成知县的王经天倡导建造,具有浓郁的徽州古建筑特色和历史文化、艺术考察价
五台县忘八赛戏历史悠久。据有关资料记载,明洪武二年,五台县除“军民僧道匠”6户外,又新增一乐户。这些乐户,大多是朱元璋当权后,对被推翻的元朝宫廷三宫六院、教坊役工人员的贬斥发配户籍。元末明初,蒙
晋北鼓吹是流行于山西北部,盛行于忻州东部地区的民间吹打乐。2006年同时以“晋北鼓吹”入围山西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忻州八音”和“五台八大套”同根同源,是这种民间音乐艺术的代表。
凤秧歌又名过街秧歌,也有叫份秧歌的,是原平县独有的一种民间歌舞形式。对凤秧歌的名称及其由来听到过几种说法: 其一,是因所用道具而得名,表演时,男角头上所佩戴的甩圈草帽的顶端,缀有一个
无为纱灯系传统手工艺品,历史悠久,起于明代,盛于清代,曾被作为慈禧祝寿礼品进贡。框架用高级木料制作,并雕刻各式花纹;纱灯盖头伸出6根木爪,呈龙头形,6对龙眼,金粉描绘,栩栩如生;框架外沿以镂空工
湖坪“装故事”是湖坪王氏独特的民俗文化活动,深受乐安民间群众喜爱,其规模宏大,历史悠久。(2008年被批准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据湖坪汉上王氏景烈首修谱记载(第44页):“北宋初年,先
被誉为“千古第一村”的流坑,不仅以其保存完整的古建筑群、古朴纯美的民俗风情、绚丽多彩的乡土文化而吸引着四方游客前来观赏,而且,村中一种古老的傩舞表演,也是一道不可遗缺的亮丽风景。 相
作为文化艺术,最能反映一个部族、一个区域群体的心理特征、思维倾向、价值趋向的物化事态。戏剧、花灯、山歌、唱书、孝歌、念佛等,其中地戏又是屯堡重要文化组成部分。 一、戏剧
在江西省抚州市黎川县,有一座重要桥梁叫新丰桥,它是一座难得一见的廊桥。新丰桥横跨县城南津街与簧竹街两岸之间,黎滩河支流熊村水与社苹水汇合之处。新丰桥始建于宋朝,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原来为木构便
港珠澳大桥(Hong Kong-Zhuhai-Macao Bridge)是中国境内一座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桥隧工程,位于中国广东省伶仃洋区域内,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环线高速公路南环段。
1、天下第一山 位于安徽省南部的黄山有著名的二湖、三瀑、四绝、24溪、72峰,尤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而享誉中外。 明代徐霞客游览黄山时留下了“五岳归
麻阳花灯戏传自域外,始于盛唐,在吸收江南小调的柔美,麻阳山歌的直率、傩愿歌的悲壮、苗歌的泼辣后,形成了优美、热烈、欢快的独特风格。 麻阳花灯戏艺术风格兼融,形成了麻阳上山区、下山区花
“汉江磨调”俗称“双鼻浪”,是我国现存的古老器乐曲之一,主要流传在湖北省宜城市王集镇、南营办事处及汉江东岸一带。始创于何时,已无文献可考。仅按师承关系推算,宜城知名艺人有五代传承人。最早一代艺人
首页 上一页 [ 第21页/共53页 ] 下一页 尾页

© 2010-2030 FengSu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联系我们 电子邮件联系我们

吉ICP备13004070号-14   吉公网安备220122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