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间艺术 > 贵州贵阳刘氏支祠 贵阳城中心的百年祠堂

贵州贵阳刘氏支祠 贵阳城中心的百年祠堂

作者:不详来源:网络2019-07-17
贵州贵阳刘氏支祠 贵阳城中心的百年祠堂

在贵阳的城中心、民国时期原贵州省政府驻地省府路不远处,现在的贵阳幼儿师范学校内一侧,有一座美轮美奂的家族祠堂,叫做“刘氏祠堂”,占地近850平方米,它是贵州名贤刘春霖的家祠,建成于民国6年(1917年)3月,是刘春霖的侄子秉承刘春霖的遗愿所建。

刘春霖(1840—1913 ),字润民,号雨山,万唐,蒙谷老人,别号离唐。清朝贵州安顺人。同治六年(1867年) 举人,次年进士。入翰林院,授编修。历任云南广南、昭通、东川知府,南防统领,兼督办滇越边界事务,云南按察使,云南、广西、湖南、江西等省布政使等。辛亥革命后由江西辞官还乡,定居贵阳。乡里故老称他为“刘翰林”、“刘藩台”。他为官一生清正廉明,政绩显著。在南防统领任上,督办滇越边界事务,面对法国外强,铁骨铮铮,不畏胁迫,寸土不让,捍卫了国家和民族的尊严。勘查边界时,依照历史疆界,做到寸土必争,亲临边境定界立碑,当地土司和民众都称颂不已,并且得到朝廷的嘉赏。

贵州贵阳刘氏支祠

他在云南三十年,两袖清风,成绩显著,离任时行装简单,众口称道。同时,他还是有名的书法家,他远师钟太傅、近师刘文清,既取其神韵又融合了自己的个性,形成一种笔势浑厚而结体严谨的风格,当时向他索书的人很多,视之为珍宝。如今云南昆明的园通寺里有他留下的一处比较大型的摩崖石刻——“秀拥五华” ,至今保存完好,对此,民国《云南通志》有记载;贵州省博物馆里也收藏有他的《行书颜真卿帖扇面》。

贵州贵阳刘氏支祠

刘氏支祠坐北朝南,由大门、享堂、戏楼和两耳房及东、西厢房(廊)构成一座封闭式四合院。享堂为抬梁穿斗式,木构架硬山顶建筑,前带廊,面阔五间,通面阔15.8米,进深二间,通进深9.4米。通高约11.4米。屋面原盖青筒瓦,现在改为小青瓦,正脊中央为浮雕灰塑天宫,两端上部塑有环行龙。檐柱、外金柱、里金柱间的额枋,均有浮雕人物故事。檐柱上有狮形撑拱。外金柱上部装龟纹套形蒲公英风窗,下部装雕花隔扇。廊顶装鹤轩。明次三间为一通间,原来供奉刘氏祖宗牌位。两梢间分为上下两层,山墙上开有窗户。两厢房为二层楼房,通高6. 7米,与戏楼耳房相连 。西厢房已于1958年拆除。

贵州贵阳刘氏支祠

戏楼为歇山卷棚顶,二层单檐翘角,面阔5. 1米,进深3.8米,柱内侧及两前柱有狮形支撑翼角,戏台前面及左右上下额仿和上檐垂柱额仿,均有高浮雕人物故事图案。刘氏支祠大门也非常别致,为明间大、次间小的牌楼式券洞门,祠门上嵌有一石,横镌“刘氏支祠”,左右浮雕文官和武将人像,边框饰以花草图案;祠额上方开一圆窗,四角边框有浮雕花鸟龙凤;两旁的侧门式样与大门相同,仅仅窄、矮而已,门顶是扇形窗,浮雕除花草外还有六角星等几何图案“刘氏支祠”题辞两侧各塑文官、武将,侧门门额一是“光前”,一是“裕后”,门额上各有圆窗一樘,整座祠门工艺精细,华丽气派,外观上显然融人了西式建筑风格。

贵州贵阳刘氏支祠

1987年5月经贵阳市政府批准,列为市文物保护单位,并拨款进行维修。2008又拔款维修,原有建筑中享堂、祠门、戏台和东厢楼廊都修葺一新,并改享堂歇山顶为硬山顶,所有雕花构件均已复原,不减当年美观雅致之风采。尤其是戏台额妨的浮雕更是精心修饰,使这一艺术精品得以保存下来。

作为贵州名贤,刘春霖在政绩上硕果累累,尤其是帮办云南边防事务时为捍卫国家主权做出了较大的贡献,其生平、宦迹对研究清末历史有一定价值。所造家祠,装修精细,其雕花构件,工艺水平很高;祠门的设计也别具一格,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摄影:贵阳改哥)

© 2010-2030 FengSu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联系我们 电子邮件联系我们

吉ICP备13004070号-14   吉公网安备220122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