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间艺术 > 洛阳灵山寺

洛阳灵山寺

作者:不详来源:网络2017-11-30
洛阳灵山寺

洛阳灵山寺原名报忠寺、报恩寺,亦名凤凰寺。在洛阳市西南40公里,今宜阳县城西灵山北麓,背依山崖,面临洛河,坐南朝北,和多数中国佛寺方向迥异。相传周灵王寝葬于此,故名其山为灵山,灵山寺也因此得名。寺内建筑原有山门、前殿、毗卢殿、大雄殿、藏经后楼及左右配殿等。现仅存山门、中佛殿(又名大悲殿)和大雄殿等。大悲殿、大雄殿皆作单檐歇山顶,斗拱梁枋,还保留着金代建筑的遗风。大雄殿内的三世佛像为明代泥塑作品。后面砖墙上嵌有历代题咏石刻二十八幅。大雄殿前阶下有一座七级佛塔,建于明代成化十七年(1481年)。

地理位置

洛阳灵山寺位于宜阳县城西7.5公里处的洛河南岸,系熊耳山余脉,海拔500米,面积约7.5平方公里。翠柏满山,丛林森然。此山又名凤凰山,“诸峰耸碧,左右两翼翩翩欲飞。伸颈,饮洛河之流;举目,睇邙山之胜”(见《翳然亭记》)。西侧黄帝山峻峭入云,东侧鸡冠山巍巍壮观。灵山宛如两山拱抱的一颗明珠,苍然独秀。灵山寺坐落于灵山山腰,“紫崖仙洞罗列在前,秦松汉柏荷插在后”,全寺因山势而建,座南向北,寺址占地18667.6平方米,寺内现有殿亭楼阁近百间,自北而南沿着中轴线上有五重建筑,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据初步考证,灵山寺始建于金大定三年(公元1163年),距今已有800多年,明、清两代几经重修,大悲阁、大雄殿梁柱仍为金代物。灵山寺原名报忠寺,传说凤凰山为周灵王葬处,因而得名灵山,寺又因山得名灵山寺。

建筑特点

山门为单檐歇山顶式,形似城楼,高约4米,方约100平方米。上有阁房3间,始建于清康熙十年(1671年),阁中原供祀迦兰菩萨,1980年重修。下有洞门,为寺院的北门,门额上有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的“灵山寺”三个大字。从山门而入,一进为明代硬山顶的天王殿,殿中供祀着重新金塑的四天王像,屹然而立。正中间为一弥勒佛像,高1.7米。二进是飞檐歇山顶的中佛殿(又名大悲阁),殿内供祀有1991年从国外运来的3尊缅甸玉石佛菩萨像,高1.6米,金碧辉煌,焕然一新。殿前有株年逾千岁的银杏树,身粗3围,高约35米,枝繁叶茂。三进是庑殿顶式的大雄殿,殿内有5尊佛像,端庄慈祥,泥塑工艺精湛。中供释迦牟尼佛,高约5米,左药师,右弥陀,阿难和迦叶侍立两侧,各高2.2米。这组佛像系明代艺术佳品,几经沧桑,至今完好无损,是河南现存较早的泥塑作品,为全省保存比较完整的塑像群之一,有极其珍贵的艺术价值。

大雄殿和中佛殿是灵山寺的主体建筑,飞檐歇山顶与庑殿顶式建筑,均系金代原始结构,是研究古代建筑艺术的宝贵遗产。大雄殿前台阶下,矗立着七级浮屠石塔,高丈余,上刻有佛、菩萨、罗汉像30尊,石刻工艺精致,类似洛阳龙门造像。西侧为僧众参禅之所,殿后围墙上镶嵌着历代名人游客吟咏灵山风光的诗赋28幅,真草隶篆,各具风韵。四进藏经楼,为贮存佛经之处。东西两侧各有配殿22间,相对而立,甚为壮观。

12

© 2010-2030 FengSu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联系我们 电子邮件联系我们

吉ICP备13004070号-14   吉公网安备220122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