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山东即墨:清代盛极一时的马山道教

山东即墨:清代盛极一时的马山道教

作者:张可先来源:网络2019-06-10
山东即墨:清代盛极一时的马山道教

历史上的即墨道教,言必称崂山。即墨“多禅室仙窟”,特别至宋、元时期,时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庵”之说,主要集中在崂山、鹤山一带。924年,道人刘若拙自蜀来即,后为宋太祖召见,封华盖真人,敕修太平兴国院(今崂山太平宫),以上、下宫为别馆,992年逝后,葬东关高真宫前。道教全真派道士邱处机于1195年、1208年、1209年先后三次来即墨讲道说法,遨游崂山、鹤山间,留有很多诗篇和刻石。邱处机号长春真人,被元太祖成吉思汗尊为国师,为全真龙门派创始人。徐复阳师从李灵仙,明代于鹤山创立了道教鹤山派。但是到了清代,马山道教异军突起,后来居上,盛极一时,即墨俗语所说“崂山高不及马山半山腰”,信有此感。

清代境内道教以马山为大丛林。鼎盛时的马山道教,无论其建筑规模、道士人数、藏经数量都无出其右者。马山成为道教圣山之一,仅山阴之马山庙,占地100余亩,殿堂10多幢,藏经1500多卷,道士140多人。辖不其山的百福庵、四舍山的仙姑庵、丈二山的通明宫、兴隆山的玉皇庙、大沽河岸的天宫院、流浩河边的长直院、天井山的龙王庙、城里的真武庙、城隍庙、东关的高真宫等20多处庙头,据说其庙产达3000亩,山岚1000亩。县城内曾设道会司于城隍庙内,由道行高的道士任职,监执戒律,处理各派道人之间的纠纷。道教的兴盛引得北海人李寅宾于雍正十一年(1733)专门来此撰修《马山志》。李寅宾的《马山志》(手抄稿)分“宫殿志”“道藏目录”“七真宗派”“三仙传”“圣真遗训”“艺文志”六篇3万余字,主要写的是马山道教。他在志序中写到:“天下名山洞府多矣,不必尽有志也。马山一陵埠耳,何以志焉?曰志其人,非志其山也。苟无其人,则高岩广岫有不足道者;苟有其人,则一亭一台,一池一洞,一石一木,好事者犹且目为古迹,作为诗歌赋颂,以传送于无穷,而况于一山耶牽”李寅宾的《马山志》要重点记述的那个人就是马山道教的开山鼻祖李常明。

李常明,号紫气真人,道教龙门派第七代弟子,济南府阳信县美化乡红门李家庄人,明万历进士。李常明少慕玄虚,于明末抛妻别子,出家至青州白云洞,师从龙门派六代真人宋真空,得其口授心传,苦心修行三十载。清顺治五年(1648),东游青莱,遍访七真遗迹,因“夙慕崂山仙踪,跣足履冰而来,行至信村,望马山胜概,众善友接引而上。层峦叠嶂,彷徨四顾,非复入境,遂止焉”,成为即墨马山道教创始人。

李常明初入马山,“昔之庙舍,皆颓桓败壁矣。”人言此山多牛鬼蛇神,妖魔之所聚也。其兀坐期间,凝神定气,立愿募化,济世度人。于是修庙、造桥、舍药、救苦……李常明以近十年功夫兴建庙宇,重整道场。将玉皇庙诸殿及大王庙、天齐庙等重修一新,并在马山北坡新建了颇具规模占地百亩的平安殿(俗称马山院子)诸庙宇。因李常明与蓝再茂(明即墨进士,曾任南皮县令)相识相交,于是专门拜请其子蓝润(清即墨进士,时任广东布政司左参政,在家守孝)撰写了《马鞍山建庙碑记》。其中所建庙宇记有“创修者:玉皇大帝、三元大帝、三圣、救母诸殿;重修者:关圣帝君、大王之神、泰山行宫佛祖诸殿。”不仅修庙,更难得是修桥造福百姓。清乾隆版《即墨县志》载:“李常明,阳信人,精修道业,形苦志厉。县西马山创立道院居之,修桥为事,县北河、沽河、店口河、五龙河各处石桥,皆其募建。”李常明还是一名医术高明的道人。李寅宾《马山志》中记载他行医看病的神奇之术,“初以药剂活人,后应接不暇,和土为丸,以治百病,未有不愈者”,故号泥丸祖师。传说有巨石大木,众人举不起来,李真人焚香咒之,运走如飞,有如神助。由是远近闻风,凡有难就之功,皆推李常明为领袖。绪绅士夫,道释两门,趋者无虚日,从游者众。

李常明主持马山道教,淡泊自奉,坐起端庄,谈笑不苟,严持戒律,而且还十分注重收集经卷,弘扬道教文化。他听说民间有经卷即派人购买,从青州府颜神镇任姓乡绅处购得抄录藏经千余卷,由本山道士鲁太朴、蒋清山分门别类修补整理,并亲手校定。共藏经294套、1521本,成为马山道教的镇山之宝。李常明来马山后共收弟子14人,为龙门派第八代。

据马山道教宗谱载,马山道教基业从清初至民国十三年(1924),共历本派道教19代(第7至26代),按照邱处机制定的百代辈份(道德通玄静,真常守太清,一阳来复本,合教永圆明,至理宗诚信,崇高嗣法兴……)排列,计有在册道士500余人。其中道士最多的第17、18代分别为55人和49人。康熙二十年(1681)年3月3日,李常明于新河亡化,葬于马山涧南,并于平安殿院中立祠供奉。一生弟子百余人,遍及大江南北。

历代马山道士中不乏名士高道。马山三仙(刘仙姑、王真成、李常明)之一王真成系李常明师叔,清顺治初来马山,与李常明一道开创道教基业,据传其道行高深,且有“龙宫借雨”之术,康熙七年没于平度,葬于马山平安殿院内,立有八角九级墓塔。南京人郭守真于顺治六年(1649)到马山拜李常明为师,道成后,回吉林省本溪铁刹山布道传教,成为东北三省道教龙门派创始人。蒋清山在马山出家修道,工书能文,一说他是明末江南进士,后主持崂山百福庵,与胡峄阳至交,“儒也为儒,仙也为仙,精神与墨水同长;歉而不歉,乱而不乱,惟居之崂山最稳。”就是他写给胡峄阳的。其他高道还有张守皂、鲁太璞、魏圆志、王悟禅、李宿等。

李常明开创的马山道教传承300余年,直到民国初期还兴盛不衰。民国后期,由于兵连祸结,马山的庙宇道观遭受严重破坏,1945年底,马山道士全部被遣散出山还俗,马山的道教活动遂停止。战争的硝烟散尽,只有山前一座仙姑塔、山后一座半仙塔,向人们诉说着往昔马山的仙风道骨。

© 2010-2030 FengSu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联系我们 电子邮件联系我们

吉ICP备13004070号-14   吉公网安备220122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