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间习俗 > 节日风俗中的桌案使用

节日风俗中的桌案使用

作者:不详来源:网络2012-01-27
节日风俗中的桌案使用

1、腊月二十三的祭灶桌

除旧迎新是指岁终的除夕和新春的元旦。元旦即农历的正月初一,是新的一年的第一天。古时又称端日,近代成春节。这是中华民族中国人、特别是汉族最盛大、最隆重的节日。北京民谣说:“老太太别心烦,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腊八是新年的序曲,家家开始忙碌备年。真正进入新年议程的还是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这是大年的前奏。

《北京风物志》说,北京有首俗曲:“年年有个家家忙,二十三日祭灶王。当中摆上一供桌,两边配上两碟糖。”北京还有首童谣:“糖瓜祭灶,新年来到。”祭灶的供桌上,两支红烛一炉香,桌上摆放有糖瓜(东北叫关东糖)、南糖。祭灶时供糖的来历是:传说灶王每年腊月二十三要回天宫向玉皇汇报工作,所以人间百姓求灶王 “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灶王究竟是谁?传说很多,但民间有一首民谣说:“灶王爷本姓张,一碗凉水三炷香。”所以祭灶的供桌上要有一碗凉水并一把草料,这是为灶王爷的坐骑准备的。祭灶时焚香、烧纸,并将旧的灶王神像和草料一起焚化,待除夕夜时再将新的灶王请上神位。祭灶礼成之后,供桌上的糖瓜、南糖,就分给眼巴巴等待着的孩子们了。每一个从孩提时代走过来,参加过祭灶、分吃过灶糖的人,怎能忘记那一年一度的祭灶仪式,那供桌所代表的神圣,那灶糖的甜蜜,乃至小年所带来的喜悦心情呢!

小年过后进入紧锣密鼓的迎新年活动,买年画、写春联,忙碌节日的饮食、新衣和娱乐的准备工作。

春联古称“桃符”,五代十国时后蜀主孟昶在桃符板上书写了“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自此诞生了第一副春联。

明代太祖喜爱春联,除夕时传旨臣民门上须加春联,亲赐臣下以春联,微服民间观赏春联。《簪风楼杂话》说:“帝都金陵,除夕前忽传旨,公卿士庶家门口上须加春联一副,帝微行出观。”(《中国年节文化》,海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11页)

© 2010-2030 FengSu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联系我们 电子邮件联系我们

吉ICP备13004070号-14   吉公网安备220122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