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间习俗 > 城口县民间民俗文化

城口县民间民俗文化

作者:不详来源:网络2014-03-21
城口县民间民俗文化

城口有悠久的历史,踞川峡鄂渝省(市)交界处,秉承巴蜀文化传统,受三秦文化、楚天文化熏陶,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城口民俗文化风情多彩,乡土气息浓郁,地方特色鲜明,在民间广为流传,已成为城口人民休闲娱乐和群众文化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份。

流传至今运用最多的是山歌、民间故事、花鼓、狮子舞、钱棍舞、彩船舞、锣鼓、孝歌等。

1、城口的山歌特色多鲜明,旋律婉转多变,音调高吭,容易上品,优美动听。包括劳动歌、礼仪歌、生活歌、情歌等,尤以《上漆歌》、《采茶歌》为多。

城口县风光

2、城口的民间故事种类较多,有民歌故事、民谚故事、神话故事、笑话故事、红军革命故事。大多数根据本地发生的故事,贯以真人、真事、真物、经过话加工,逐步演变而成,形成独具物色的民间文化。充分分映了劳动人民热爱生活、惩恶扬善,红军艰苦革命和城口人民艰难困苦的生活。

3、城口的花鼓主要受陕南的影响,舞姿、旋律略有区别,装束各异,文革前流传较广,文革中断,改革开放后逐步活跃。

城口县风光

4、狮子舞是城口人民喜爱的民间文化活动,狮子的做法特别,头目有棱角,背上有脊,可能是受条件的制约,整个狮子无毛,玩狮舞除打锣的4人外,还要5人,舞狮2人,大头和尚1人,猴子1人,花脸1人,大头和尚为引导,猴子、花脸为配角,狮舞的玩法种类颇多,主要有《翻天印》、《猿猴盗桃》、《错尸还魂》、《一封书》、《地盘子》、《盗宝》等;玩得最好的可玩在重叠的六张方桌上,一般也可玩三张桌子。

5、钱棍舞是城口独有的民间文化,它由12-24枚古铜币安装在2尺多长的竹棍上,表演者结合音乐的节奏从头、肩、臂、手、腰、胸、腿、脚等关节和地上鼓打,雀跃,配以优美的舞姿而成;一般表演在8人参上,24人左右为宜,以整文化一,队形多变为最佳,旋律中配有唱词,唱词可根据人们的需要即性编唱,随口唱来,韵味十足,咱快爽口。

城口县风光

6、彩船舞又叫车车灯,多为婚嫁、重要节日、贺寿等喜庆节目。一般由4-7人组成,一个车芯,两(四)个梢工,一个引子,引子主要起引导作用,梢工为配角,配以锣鼓和清唱,主要四车芯和引子领唱,其余人配(合)唱。彩船舞玩要时要有划船的味道,唱词一般以四名为一段,四至八段为一节,每节之间有合唱,曲调婉转清秀,韵脚分明,美丽动听。

7、城口的锣鼓、由鼓、大锣、钵、兜锣四件器乐组成,一般四人、三人齐奏,锣鼓的引子较多,大致可以分为婚嫁、殡葬、薅草锣鼓等类,旋律明快,节奏鲜明,声音宏亮,情绪热烈。

8、孝歌是城口人民在殡葬时表示衰悼的特有方式,孝歌配以锣鼓而成,有固定格调,分迎宾、祭悼、还阳、出殡等节,曲调嫁转悲切,带器声,唱词可由演唱者即性编唱,要求韵律得当。

城口县风光

老区文化

城口县是重庆市唯一建立过苏维埃政权的老区县。

1933年4月,中国工农红军四方面第三十三军,在军长王维舟的带领下挥师城口,并解放了城口。1933年10月28日建立城口县苏维埃政权,创建了城口革命根据地,各乡、村相继建立了苏维埃政权,领导劳苦群众打土豪分田地,于1935年3月挥师北上抗日,3000多城口儿女参加了红军和赤卫队,500多人参加了长征,共和国的旗帜上有着城口儿女血染的风采。

当年红军在城口与国民党反动派和土豪列坤作斗争的历史,是对后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的活教材;是城口人民也是重庆市人民的骄傲和宝贵财富。

城口县风光

生态文化

城口县地处大巴山南麓,地势东高西低。境内重峦叠嶂,沟壑纵横,为川、陕、鄂三省交界之地,幅原辽阔、人口稀少,是重庆最北部的一个山区县,境内原始林海风情万千,生态旅游魅力无限。城口交通四通八达,东连巫溪出三峡,西出万源连西南,南下万州通重庆,北上安康达西北。

城口是重庆最大的天然林区,境内有国家级大巴山自然保护区、绵延千里的大巴山,东连巫山和湖北神龙架,是我国中部的一条南北地理分界线,城口亚热带温湿气候,四季分明、温和宜人,春天春意盎然满山遍绿,冬天雪花飞舞银装束裹,独有的自然环境与特有的民风民俗;山歌、生活歌、情歌、礼仪歌及红军传存的革命文化融为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天然氧吧,形成了独有的生态文化。

© 2010-2030 FengSu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联系我们 电子邮件联系我们

吉ICP备13004070号-14   吉公网安备220122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