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间习俗 > 独特的兴化民俗

独特的兴化民俗

作者:林春德来源:网络2015-03-20
独特的兴化民俗

莆田古称兴化,雅称荔城、莆阳,是座古府新市。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外乡人涌进莆田,在融入莆田生活的过程中,他们对莆田奇异的民风习俗产生了兴趣,由此,也引发了探索这些独特民俗背后所蕴涵深意的热潮。

莆田地理位置并无特别之处,但民风习俗与福厦泉迥然不同?俗语说:千里不同风,万里不同俗。这是由于莆田是北方汉族早期移民的中转站,莆田人的祖先都来自中原汉族,东晋南北朝之后,即公元317年,大批先民踏上莆阳这块神奇的土地。中原衣冠士族带来先进的农耕技术和文化,与闽越土著民族逐渐融为一体,莆田早期的水利开发、政治军事的变革原因、宗教信仰以及莆仙方言、音乐、服饰形成独特方式,无不可以追溯到中唐古风。其中,岁时节令习俗尤为特殊,蕴意非常鲜明、深厚。

初一开门有礼数

元旦,一岁之首,古代是以农历正月初一日称为元旦。如今现代人称之的元旦,是指公历某年元月元日,约比农历提前一个月左右,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为与世界接轨,采用公元纪年法的新规定,而农历正月初一则改称为大年初一了。与其他地区不同的是,莆田人称过节为做节,是将春节初一开始到初五整块称为“做五日岁”,其中不仅仅带有欢庆渡过之意,更蕴涵着精心经营,小心谨慎的深意。“做五日岁”有一整套的程序和规矩,老话称“礼数”,所谓礼数,即祖先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家风家教,展现文明教育的程度。

正月初一晨起,家家户户必须先期疏扫厅堂,清扫祭拜先祖的中堂,这是对先祖的敬畏。自古以来,莆阳人常住在老祖宗遗留下来的“四眼厅”或“三间厢”中,必在中屋设中堂,以供奉先祖牌位。业有大小,家有宽蔽,此为头等大事。初一清早,家庭主妇鸡鸣就起,首先设香烛、果饵、酒馔、“福饭(干饭)”或线面祭祀祖先、社神,而男主人则具整齐衣冠礼服,启开大门,迎新纳祥,这又是体现莆田男主外、女主内的习俗。大门开必极尽,不可半掩半敞。随着一阵“咿咿呀呀”的门轴声响,主人一脚迈出屋外,燃放鞭炮,这种习俗与古代金陵相似,《荆楚岁时记》云:“春秋谓之端月,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臊。”

尔后,男主人与宗亲邻里互相作揖贺岁。家庭主妇则早早端出“福面”。招呼全家老少围在八仙桌上共吃线面,每人一小碗,如若有亲人在外,无法回家团聚的,主妇还必须特地为他们每人多盛一碗,端于桌面,放上筷子,表示一家人大团圆,求个吉祥礼数。北方是吃饺子,其他地区可能煮面条,而莆阳人必须是线面,因为莆仙方言“面”与“命”同音,而且线面具有越拉越长特性,暗喻“长命长寿”的好兆头。线面上搁上无数的油炸过的花生米、煎蛋片、烘烤过的紫菜、金针菇、香菇、猪肉片,小心翼冀地摆放在线面上,象精细的工艺设计,一直到“点心面”摆满为止,以示吉利。

© 2010-2030 FengSu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联系我们 电子邮件联系我们

吉ICP备13004070号-14   吉公网安备220122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