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建筑文化 > 陕西古城西安“坊上”七大清真寺

陕西古城西安“坊上”七大清真寺

作者:不详来源:网络2020-05-10
陕西古城西安“坊上”七大清真寺

西安是穆斯林先民入居中国之后的世居之地,回族历史及社区可谓年湮代远,史迹昭著。据考清代乾隆朝之前,西安城内已经出现“七寺十三坊”。

“坊”在历史上既是一个地域概念,也是一种社会基层组织形式。西安钟鼓楼附近驰名中外的“回坊”或“坊上”,回坊既是一个地域概念,也是一个文化概念。就地域概念而言,即指西安世居回民的地方。作为文化概念,包含了以每个清真寺为中心的独立的教坊,以及由各个教坊连缀而成的整个回族伊斯兰文化区。

七寺指:化觉巷清真大寺、大学习巷清真寺、大皮院清真寺、小皮院清真寺、小学习巷清真营里寺、北广济街清真寺和洒金桥清真古寺。

十三坊指:化觉巷、西羊市、北院门、麦苋街、大皮院、小皮院、北广济街、狮子庙街、大学习巷、小学习巷、大麦市街、洒金桥和城南的回回巷。

西安回族分布集中在“七寺十三坊”,形成环状的旅游散步道,全长1100米,即为俗称的“回民街”。来过西安回民街的朋友总有一种胃口太好但胃太小的感觉。平娃烤肉、贾三灌汤包子、红红炒米、非凡特、西北楼、金家砂锅等有名的餐馆。走在街区内,随处可见具有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和穆斯林建筑风格相融合的商业网点,民族服饰、工艺品、清真副食、餐饮店和回民小吃店扑面而来。40余棵古树点缀其间,再加上不远处的钟、鼓楼,令人仿佛步入了历史的深处。

化觉巷清真大寺

清真大寺位于西安鼓楼西北的化觉巷内,又称化觉巷清真大寺,它与西安大学习巷清真大寺并称为中国西安最古老的两座清真大寺,因其在大学习巷寺以东,故又叫东大寺。

清真大寺是一座历史悠久,规模宏大的中国宫殿式古建筑群,是伊斯兰文化和中国文化相融合的结晶。该寺院始建于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历经宋,元,明,清各代的维修保护,成为目前的格局。该寺属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又晋升为全国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5月被评为西安市旅游十大景观之一。

全寺总面积1.3万平方米,寺院内有建于17世纪初高达9米的木结构大牌坊,牌坊琉璃瓦顶,异角飞檐,精缕细雕;东西走向成正方形,共分为四进院。殿内有石碑七通,碑文有阿拉伯文、波斯文和汉文。第二进院内有宋代大书法家米芾和明代大书法家董其昌的书法真迹。第四进院内有面积约1300平方米的殿堂,可容纳千余人做礼拜,殿内有壁画400余幅,书以阿拉伯文图案,构图各具千秋。

清真大寺的建筑形式、基调一派中国民族风格,然而,寺院内的一切布置又严格按照伊斯兰教制度,殿内的雕刻藻饰、蔓草花纹装饰都由阿拉伯文套雕组成,中国传统建筑和伊斯兰建筑艺术风格如此和谐地结合,令人赞叹,因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伊斯兰文物之一。

大清真寺的建筑形式为中国风格,寺院内的一切布置又严格按照伊斯兰教制度,殿内的雕刻藻饰、蔓草花纹装饰都由阿拉伯文套雕组成,是中国传统建筑和伊斯兰建筑艺术的独特结合。

据寺内现存石碑记载,化觉巷清真大寺建于公元742年,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经宋、元,特别是明、清几次重修和扩建,逐步形成规模宏大,楼、台、亭、殿布局紧凑和谐,庄严肃穆的建筑群。全寺沿东西轴线分为五个进院,占地1.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前院紧邻照壁的木牌楼,建于17世纪初,距今己有380余年,高约9米,琉璃瓦顶,挑角飞檐,雕梁画栋,与高大的照壁相映衬,极为壮观。南北两边的展室,亦为仿古建筑,剔透玲珑,古香古色。南展室陈列有一些明清红木家具等,尤其是紧靠展室背墙陈列有一件清三代皇宫使用的红木雕刻五爪龙床,极其珍贵。在左厢房紧靠背墙摆放有一对西洋沙发,该对沙发是外国人送给慈禧太后的。在北展室收藏有宋、明书法家的拓片等。

进入悬挂有 “清真寺”匾额的五间楼便来到第一进院。在五间楼迎面一字排开摆放有4件圆形的器物,这4件圆形的器物是灯架,在灯架上沿顺时针方向插有两圈30余个灯座。这些灯架在化觉巷清真寺的使用有相当长的历史,它主要用来庆祝 “盖得尔夜”。

盖得尔夜是伊斯兰教对 《古兰经》“始将之夜”的敬称。“盖得尔”是阿拉伯语的音译,亦译 “大赦之夜”,又称“平安之意”,意为 “前定”、“高贵”。“盖得尔夜”是指伊斯兰教历的九月二十七 (一说二十五或二十九)日之夜。相传这夜,真主安拉将世间过去的、现在的、未来的一切事物都大体安排好了,所以穆斯林称这一夜为 “前定之夜”。这一夜,安拉通过枷百利天使开始向穆罕默德圣人颁降《古兰经》,众天使和精灵都奉命降临人间。在这个夜里,做一件善功可获取千月善功的报偿,所以穆斯林称这一夜为 “高贵之夜”。《古兰经》第九十七章即以“盖得尔”命名,认为是高贵的夜间,胜过平时一千个月。所以全世界的穆斯林每逢此珍贵之夜,都要依各个民族的方式举行庆祝活动。这一夜,在穆斯林集中的地方还要张灯结彩,以示庆祝。

相关景点

木牌坊:走进寺里,说也奇怪,仅一墙之隔,外面的市井之声就一点也听不到了。大寺共分为四进。大型的照壁和木牌坊是永远的序曲。第一进院里,一座9米高的三开间木质牌楼耸立其间,它建造于明代中期。这座气势不凡的三开间建筑挑角飞檐、琉璃瓦顶、雕梁画栋,与同样高大的照壁互相映衬,极为壮观。

五间楼:从木牌楼下穿过,就是五间楼。说楼却又不是楼,而是过厅,建筑很精巧,门前有四面石鼓,墙上有很精彩的砖雕。透过五间楼可以看到后面的院落,中国建筑就是通过如此一“藏”一“露”去吸引你。

石牌坊:经过五间楼,就进入了第二进院。一座四柱三间的石牌坊耸立着,气势虽然比前面的木牌坊小了许多,但小巧古朴,中门横楣有“天监在兹”四个字,质朴无华。而后面的两通冲天雕龙碑就精雕细琢多了,石碑上分别刻有宋代书法家米芇手书“道法参天地”和明代礼部侍郎、书法家董其昌手书“敕赐礼拜寺”五个大字,十分珍贵。

敕修殿:据称敕修殿是全寺历史最早的一座殿宇,明朝重修时为寺院正门,可见前面的牌坊、石碑是明朝以后加建,成为建筑群序列的前奏。敕修殿的举间开架保留了宋代风格,装饰有阿拉伯的拱拜图案。

敕修殿的靠墙处有一通阿拉伯文的石碑,乃清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所立,伊斯兰教徒称为“月碑”。伊斯兰教规定,教徒每年在该教教历太阴年九月(莱麦丹月)必须斋戒一月。中国的穆斯林称这个月为“斋月”。斋戒期间,教徒们从日出至日落时间禁止饮食。这通《月碑》,就是用来推算“封斋”和“开斋”时间的。

省心楼:省心楼是第三进院落的中心建筑,二层重檐八角攒尖顶的“省心楼”,巍然高耸,为全寺最高点。宜礼者在此呼唤教徒礼拜,中东阿拉伯国家的清真寺都建有高耸的尖顶邦克塔,宜礼者在塔上呼唤教徒礼拜。楼的南侧有官殿,北侧有讲经堂,经堂内珍藏着明代手抄本《古兰经》和清代绘制的天方麦加图。

一真亭:穿过三连门,一真亭呈现眼前。这是一座似牌楼、亭、阁的独特建筑,中间是六角的主亭,旁边各有一小亭,三亭相连翘角飞檐,看起来很像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因此又得名凤凰亭。亭后还有两个鱼池,池中叠石为峰,砌雕栏杆,俨然一番皇家园林的格调,衬出西端礼拜大殿的庄严神圣。

一真亭的南北各有面阔七间的厢房,南厅原是为了接待历代朝廷官员宣谕皇帝圣旨而建的,现在成了陈列厅,陈列着明清两代的家具器物。其中一座鱼骨镶嵌的黄杨屏风十二扇,做工十分精美。北厅则存放着唐代和明代的石碑以及清官石、日晷等。

礼拜大殿:走出南北厅,就是广阔的月台,巍峨壮观的礼拜大殿就在眼前。月台上养着几盆荷花,从荷花间窥视整个院落,很有些汉家淡泊宁静的意境。大殿被栏杆隔起来,不是信徒,不是礼拜时间,一概谢绝入内。殿宽七间进深九间,屋顶覆以蓝色琉璃瓦,飞檐斗拱宏大,殿内天棚藻并彩绘蔓草花纹套刻经文六百余幅,西周镶嵌着大型木版雕刻中、阿文《古兰经》各三十幅,是目前世界伊斯兰教寺院中极为罕见的巨型《古兰经》雕刻艺术。

礼拜大殿据说可容纳一千多人同时做礼拜。礼拜是庄严而神圣的事,伊斯兰教信徒每日都要做5次礼拜,比“日三省吾身”还要多。他们礼拜前还有沐浴静心。所以大殿旁边的厢房有专供沐浴的沐浴室。每到周五早上,附近的回民都会来这里做大礼拜,据说他们都是古波斯人的后裔。平时空荡荡的礼拜大殿此时人满为患,里面是教徒们虔诚的礼拜,门外是游客好奇的张望,一道门槛,隔出了两种信仰。

© 2010-2030 FengSu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联系我们 电子邮件联系我们

吉ICP备13004070号-14   吉公网安备220122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