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莆田熟语:无兴不成镇,无莆不成市

莆田熟语:无兴不成镇,无莆不成市

作者:不详来源:网络2015-03-06
莆田熟语:无兴不成镇,无莆不成市

“无兴不成镇,不莆不成市”,这熟语形容兴化人素有外出打工、经商的传统,先后有几百万人散居海内外各地,故有城镇的地方,几乎都有莆仙人或其后裔在辛勤耕耘。

据不完全统计,兴化人旅居海外的已有一百五十余万人,散居世界48个国家和地区,改革开放以来,到全国各地谋生的也有一百多万人。历史上,由于莆仙人多地少、地瘦家贫,倭患频繁,所以为生计,他们不得不离乡背井、走南闯北到国内五湖四海打工、飘洋过海到海外谋生。

明代,以日本海盗为主的倭寇,先后几十次来到东南沿海打劫,莆仙是重灾区,逼得人们不得不往外逃难;1840年鸦片战争后,莆仙和全国一样,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民在贫困交加中生活。一些人又不得不飘洋出海,他们被西方殖民者招募为“契约华工”,卖身打工。据史料载,1924-1934年,莆仙每年有5千人以上渡海谋生,并有一些参加国内革命斗争而被当局迫害的民主志士,也向海外逃亡。他们和那些被出卖的“猪仔”一样,在东南亚各殖民地从事垦荒、种植橡胶、修路、开矿、建房等繁重的体力劳动。如江口东源华侨姚为祺,初到马来西亚当苦工,经几年拼搏,终带动一大批乡亲来此共同创业,成为名播东南亚的“兴化帮”车辆修理公司。有的还在侨居地建厂、兴学、办医,把一片不毛之地开发成工商业繁荣的“兴化邑”。

莆仙人又有“勤勤做,俭俭食”的优点,为人勤劳俭朴诚实,故能受当地人欢迎,善和当地人友好协作,共同为当地繁荣发展做贡献。同时莆仙人有“地瘠栽松柏,家贫子读书”的优良传统,这里人穷志不穷,子女不得不“自古华山一条路”——靠读书(古时科举)、出社会、求出路,四处为家。又因兴化是海神妈祖林默娘和着名“三教先生”林龙江故乡,所以宋始的妈祖文化传播和明时的“三教合一”思想推广,也促进莆仙人成批外出扬善修庙立德,所以莆仙人成群离乡,终似移民,在外地生存扎根发芽,开花结果。

昔日,南洋和台湾一带多处有莆仙人聚居的“兴安会馆”、“壶兰乡亲”等,盖有莆仙特色的“三间厢”、“五间厢”、“四眼房”等兴化厝成堆落户;上海有莆田人专卖龙眼干的“桂圆路”,福州有仙游人专卖蔗糖仙甘的“下杭街”等;现在北京、沈阳、重庆、昆明、西安、西宁、广州等地均有“界外弯仔”来此从制蒸笼、打金、卖鸭仔、售药膏等开始,到以经营建材、房地产、珠宝、承包医院等为主形成的“莆田街”、“兴化村”、“莆田民营医院”等,据说因莆仙电话区号为“0594”,永安有处莆仙人来得多,故年长月久,就被称为“0594街”……

12

© 2010-2030 FengSu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联系我们 电子邮件联系我们

吉ICP备13004070号-14   吉公网安备220122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