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间习俗 > 河南民权习俗

河南民权习俗

作者:不详来源:网络2017-09-21
河南民权习俗

民权濒临黄河中下游,自古文化发达,民风笃厚,习俗繁多,衣食住行,婚姻丧葬,时全节日,三里一俗,五里一规,五花八门,无所不有。加之事易时移,不少一习尚也在演进变化。这里旨就衣食住行四方面的内容,说说从清末至今不足百年的变化。

一、衣

清末,劳动人民男的冬戴帽垫,夏戴尖顶林秸糜编的草帽。民国以来,富人多戴呢或毡制礼帽、农民戴猴帽、六块瓦帽、双耳巴帽等。近几年来,帽子的样式更多,男帽有防风帽、防震冒、鸭舌帽、礼帽、军帽、博士帽等等。当然,妇女的头巾、围巾,随着时代的变化,年龄的不同,其颜色、样式也有很大变异,小孩的冠戴更有许许多多翻新花样。

服装亦然,清末民初,男的不论贫富多穿长袍马褂,只是衣料质地有差别,富者夏着丝罗,冬穿毛裘;贫者冬穿粗土布衣,甚至冬露絮,夏露皮,衣不遮体。青年男子一般不穿马褂,穿撅肚子小袄居多。成年男子穿大袄,不扣钮扣,多用衣带(俗称战带)束腰,劳动时将袄大襟掖在战带上。富人夏穿丝绸长衫,农民穿对襟布扣,短单褂(铁路南叫布衫),中青年人也有穿汉夹的。裤子的样式大致相同,清末民初有人穿岔裤(罩在长裤的外面)。妇女穿宽大布衫,袖子肥胖,青年妇女在袖子上压花边。男的长袍和女的布衫襟,都是向右开。扣子种类繁多,如布扣、铜扣、琉璃扣、核桃扣等。衣服的颜色,老年人多穿黑色,中年着蓝色,青年着红、绿色。

民国年间,青年妇女及学生穿旗袍者,多是“洋布”或丝织品缝制。棉线袜有长有短,长过膝盖,短到脚脖。男学生及教职员有穿中山服的,农村青年妇女爱穿大花图案棉袄、棉裤。当今人们的穿着不仅衣料质地超前,而且样式奇多,款式新颖,颜色更能使人眼花了乱。突出的是青年男女的服装,什么港式服、南极服、羊毛衫、牛仔裤、健美裤、直筒裤、休闲服等等。女青年夏天穿裙子也是名目繁多,颜色奇特。

鞋子的变化也不少,清末富人穿靴子和镶鞋,农民穿浅脸圆口粗布鞋,有的穿铲鞋,俗称扳尖子鞋。民国以来,富人穿皮鞋,有的穿洋布帮牛皮底圆口鞋。劳动人民冬穿棉靴,也有穿用芦苇缨子编制的草鞋,俗称草靴子。清末民初,农村妇女缠足(俗称裹脚)之风甚盛,脚越小越好,有的只有三寸长,显贵人家以脚小为美,妇女如不缠足,则被视为奇耻大辱。民国以来,大倡放足,力纠缠足之陋习。

二、食

民权地方,群众吃饭的习惯大致相同,一年四季,一日三餐。晚饭俗称“喝茶”,陇海铁路以南有一些地方叫“喝汤”、“吃馍”。早饭夏季农民吃馍、喝面汤、米汤、小菜(青菜、豆等),冬季与夏季略同,汤改为糊涂;午饭吃馍、面条,一般不炒菜;晚饭以吃馍为主,不做汤,只烧茶(白开水)。馍的样式很多,如窝窝头、锅饼、饼子、馒头、糊子、角子、包子、烙馍等统称为“馍”。

农村饭菜花样很多,随季节而少变化。麦后富人吃白面,贫者吃杂粮。(杂粮指豆子、谷子、高梁、玉米等)。县西南一些地方,群众喜食醋,大多是自酿自食,家家必备。民权还有个习惯,客人来了,如果家里没有好吃的(如白面、鸡蛋、香油等),就向邻居转借,设法厚待客人。一般家庭,让客人喝酒,通常是四个盘,也有六个、八个盘的。大的宴席,如儿子酬宾,烟酒丰盛,佳肴满席,自不待说。就是酒菜、大件、饭菜上桌的规矩,也是一套一套,颇有讲究的,此不余赘了。

民权人还有一种聚食的习惯,每逢饭时,有男有女(老年妇女为多),端着饭菜,自然地聚成一个饭场。夏天多在树荫下、场边、路口,冬天多在牛屋里,或一家院子里。众多人围在一起,边吃边说,谈论的题目多以农业生产为主,也有本村新闻,邻村奇事,说长道短,海阔天空,颇有情趣。

12

© 2010-2030 FengSu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联系我们 电子邮件联系我们

吉ICP备13004070号-14   吉公网安备220122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