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间艺术 > 中国四大古乐

中国四大古乐

作者:林轩鹤来源:网络2016-10-16
中国四大古乐

在初民的原始狩猎与祭祀等活动中,产生了最早的中国民歌,也揭开了五音汇聚的音乐史页。经数千年的发展演进,中国音乐始终向世界敞着开放的胸怀,始终激发出自由和真切的呐喊,吞吐吸纳,借鉴融会,共构成七彩缤纷的中华乐章。

而泉州南音与西安城隍庙鼓乐、山西五台山青黄庙音乐、北京智化寺音乐一起并称为“中国四大古乐体系”。

泉州南音

南音,又称弦管、锦曲、南管,是源远流长的中原文化的古老乐种,被当今世界公称为“中国音乐的活化石”。

泉州南音具有悠久的音乐历史,多元的文化特征,是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古老的音乐之一。南音孕育于晋唐,形成于唐宋,发展至明清两代已是非常繁荣。史书记载,公元四世纪西晋永嘉之乱,大批晋人逃避战乱从中原进入福建,在南安沿江一带而居,晋江由此得名。而后历经南北朝、隋唐以至南宋朝代几次大规模的“衣冠南渡”,中原文化(包括语言和音乐等艺术)由此随之源源不断地流入福建泉州,其中就包括了南音前身的艺术形式。

南音荟萃晋唐以来中原古乐之遗韵,并与闽南民间音乐交相融会而自成一格,乐曲韵味曲雅,旋律优美。宋元时期,泉州在历史上曾是对外通商港口,正值海上“丝绸之路”兴盛之时,各种文化交流频繁、促使各种艺术形式相互影响、渗透,南音在泉州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与发展,并广泛流行于福建泉州、厦门及漳州等地区。明清以来,泉州南音传播进一步扩大到台湾地区,并随着闽南华侨华人的足迹而流传于东南亚,以及影响波及欧洲等国。

康熙年间,泉州南音艺术家先后两次赴京入朝献演,备受赞赏,得厚赐而归。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登基大曲时,新加坡派南音乐团前往演奏,获镀金皇冠嘉奖。美、加、英、法、日、韩等国音乐家闻南音之盛名,也先后到泉州考察。泉州乐团曾多次到西欧、日韩等国演奏。

1982年台湾台南南音国乐社应邀访法,法国国家广播电台实况转播在巴黎的南音演奏,约有300万之众收听。东方妙曲,一度倾倒巴黎。演奏会被称为“欧洲音乐史上最长的一次音乐会”,誉满欧洲。近几年来,泉州南音乐团频频出国访问演出,更是深受海外侨胞的欢迎和赞美。南音已有成熟的清唱散曲,套曲和器乐演奏谱,并一直流传到今天。

西安鼓乐

西安鼓乐,也叫陕西鼓乐,是流行在西安一带的大型吹打音乐,是迄今为止在我国境内发现并保存最完整的大型民间乐种之一,脱胎于唐代燕乐,后融于宫廷音乐,安史之乱期间随宫廷乐师的流亡而流入民间。追溯其历史渊源,从结构、乐谱、曲名、使用乐器等方面分析,与唐代燕乐中的大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根据资料的分析考察,西安鼓乐有可能源于唐,起于宋而兴于元、明,盛于清,经过几千年的实践与发展,特别是明、清以来戏曲音乐的影响,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大型民族古典音乐形式。

西安鼓乐是以打击乐和吹奏乐混合演奏的一种大型乐种,内容丰富、乐队庞大、曲目众多、结构复杂,是中国古代音乐乃至世界民间音乐发展史中的奇迹。长安鼓乐分僧、道、俗三个流派,各派有着不同的风格。明清时期,鼓乐社甚为活跃。那时西安有庙上百座,而每个庙几乎都有围绕其活动的鼓乐社。庙会一个接一个,鼓乐声则在长安古城内不绝于耳。目前尚保留有长安鼓乐乐谱约百册,曲目3000余首以上,曲名、曲牌有一千二百多个,套曲40多部,包含有极为丰富的民歌、戏曲、说唱以及宫廷和宗教的音乐。

西安鼓乐以竹笛为主奏乐器,分为“坐乐”和“行乐”两种演奏形式,“坐乐”是室内乐,吹奏乐器有笛、笙、管,击奏乐器则有坐鼓、战鼓、乐鼓、独鼓、及大铙、小铙、大钹、小钹、大锣、马锣、引锣、铰子、大梆子、手梆子等击奏乐器,有时还加上云锣。西安鼓乐多在每年夏秋之际(农历五月底至七月底),为了庆贺丰收在各地举行的乡会、庙会上演奏,演奏者为各村、镇组织的“鼓乐社”以及大寺院、大庙宇的鼓乐乐队。由于现代强势文化的侵蚀,原西安鼓乐赖以生存的民间人文环境如民间庙会等正在逐步消亡,其生存土壤正在消失,加之老艺人相继谢世,后继乏人,西安鼓乐濒临灭绝,亟待抢救和保护。

近日,陕西省正式向中国文化部提出申请,将西安鼓乐作为中国政府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第三批“人类口头暨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推荐项目。

12

© 2010-2030 FengSu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联系我们 电子邮件联系我们

吉ICP备13004070号-14   吉公网安备220122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