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间艺术 > 信阳民间音乐、舞蹈

信阳民间音乐、舞蹈

作者:不详来源:网络2015-03-03
信阳民间音乐、舞蹈

信阳民歌大致可分为革命历史民歌、新民歌、号子、山歌、田歌、小调等几类;信阳民舞在八十年代普查时,共有80余个舞种,120多个演出形式,400多个传统节目,3350多个演出班社,占全省的舞蹈演出班社1/3以上。

1984年5月,河南电视台以信阳民歌为主体拍摄了音乐专题片《歌乡行》(上、下集),同年11月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又在该台国际联播节目中再次播放。《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河南卷》中收录信阳民歌224首。着名的信阳民歌有《八月桂花遍地开》、《送郎当红军》、《花轿到门前》、《车水歌》等。1989年河南电视台又以信阳民间歌舞为内容拍摄了电视艺术片《情满大别山》并在中央台多次播出。着名的信阳民舞有花挑、花扇、花伞、火绫子、狮子舞、春牛舞、竹马舞、旱船、龙灯等。其代表作品《丰收乐》、《一把伞》、《山乡渔歌》、《锣鼓闹秧》等曾在全国汇演、调演比赛中获奖。除此之外,信阳传统文化中还有一部分音乐演奏形式、节目;如“潢川锣鼓”、“商城丝弦”等。

信阳灶戏,是信阳特有的民间曲种,其唱腔音乐与端公祭神唱的“灶书”唱腔相近,修称“唱灶”.它最早流行于固始东乡、北乡的罗集、分水、蒋集、往流等地乡村的木匠群体中,至今约150年历史,其代表曲目为《郭丁香》。活动鼎盛时期,即清末至民国年间才在固始县毗邻的商城县、潢川县、淮滨县和安微省的霍邱县、阜南县、金寨县等部分区域流传。五十年代,灶戏还在农村时有演出,此后随生产生活方式和文化生活的改变而逐步走向衰亡。如今除七十岁以上的艺人和六十岁以上的群众,懂它的声腔音乐和表演形式、主要剧目外,中、青年一代知晓者已寥寥无几。

灶戏作为流传在民间的一种曲艺形式,演出和传承都很困难,据口碑资料整理而得,灶戏在一百四十多年前的清朝咸丰年间产生。先后形成曲目约10余个,但表演和受众面较窄,主要以心传口授形式传承。群体受众也很有限。

© 2010-2030 FengSu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联系我们 电子邮件联系我们

吉ICP备13004070号-14   吉公网安备220122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