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间艺术 > 宣城特色的民间舞蹈

宣城特色的民间舞蹈

作者:安史来源:网络2016-04-12

出抬阁

东乡沈村镇,每年农历二月十二大王庙会,兴出抬阁。用一块5尺长、3尺宽的木板设置铁条、坐板,由童年男女扮饰“白蛇传”、“梁祝”、“三星”、“八仙”等戏文人物固坐于架板之上,身着宽大的彩服将铁架遮掩于内,每一台阁由四人肩抬步行,台阁上扮饰的人物手足舞动,凌空飘逸,妙趣横生。

踩高跷

用木制成跷杖,每杖置一横档,表演者将跷杖绑缚于腿上。最低跷杖3尺左右,高者5尺以上。踩跷者多扮饰历史故事人物,亦有扮饰现代人物。每年春节期间,在锣鼓伴奏声中,按照一定阵式,穿舞于广场之上。间有踩低跷者作独立、坐起、对阵开打等技艺表演。城北郊区新村,素以踩高跷著称。该地盛产萝卜,每当玩高跷时,特地扎制萝卜灯伴行照明,独具特色。

舞龙灯

春节期间,舞玩龙灯由来已久。据考,本地早在南宋时期即有“扎龙为嬉,以兆丰之习。境内流行的龙灯有“板龙”、“滚龙”之分。“板龙”多流行于北乡,以五尺长,近尺宽的木板为一节,每节木板扎一弓形龙身,布蒙彩绘,龙长三五十节不等,节与节之间套榫相连,称为“龙骨”,龙头用木雕制,每节龙身板下置一木柄,表演者手持木柄按照阵式,随着龙头上下左右顺序舞动。“滚龙”多流行于东南乡,以蔑扎龙身,外蒙布匹,彩绘鳞甲,龙头为竹扎布蒙彩绘,龙身短者10余节,长者20节以上。节与节之间由彩绘龙鳞的布匹相连,每节龙身置一木柄,表演者系头巾(或红、或白),手举木柄舞动,每节龙身内燃置蜡烛,游行时蜿蜓起伏,舞动时翻腾飞跃。并取“龙从云”之意,由10余人手持两块“彩云牌”伴舞其间,或以“云牌”组排成“天下太平”等字样。龙灯每至一地,锣鼓鞭炮,响彻云霄,人群沸腾,观众如潮。

解放以后,民间传统舞蹈活动日渐稀少,新型的群众舞蹈由城至乡逐步兴起,50年代盛行扭秧歌、打腰鼓和跳集体舞。“文化大革命”期间普跳忠字舞。80年代以后,城区青少年兴跳迪斯科舞,中老年兴跳健身舞。在重大的喜庆节日之际,文化部门有时亦组织传统的民间歌舞龙灯、狮子、高跷等进城表演。

12

上一篇:池州戏曲

下一篇:亳州肘搁

© 2010-2030 FengSu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联系我们 电子邮件联系我们

吉ICP备13004070号-14   吉公网安备220122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