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间艺术 > 山西柳林盘子会

山西柳林盘子会

作者:不详来源:网络2019-10-16
山西柳林盘子会

柳林盘子会又称“天官会会”“小子会会”,是流行于山西省柳林县县城及城郊穆村一带的盛大民俗活动,起源于古代搭棚祭神活动,是古代“祭盘”仪式的遗留,距今已有五百余年的历史。活动时间为农历正月十三至十六日,以元宵节为高潮。

为何要做“盘子会”呢?

“盘子”是一种制作非常精美的组合型阁楼式仿古建筑模型,民间庙宇的高度浓缩。

原来,古代的民间宗教活动中,有搭神棚祭神的习俗。神棚用砖木做成,需要一定的花费,所以数量不多。

到了明代,柳林一带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原有的神棚已不能满足这一民间宗教活动的需求,于是开始有匠人将民间庙宇与神像按比例缩小,用木材等材料做成一个高约三四米的阁楼,内设数个神龛,供着常见的庙宇神灵。盘子内部装饰精雕细刻,油漆彩绘,精美绝伦。这种浓缩的阁楼易装易拆易保存,比用砖木修建的神棚造价低,极易推广。所以,用“盘子”祭神就流行开来,渐渐形成一种习俗。

盘子的外观可以用“缩小的庙宇,放大的神龛”来形容。活动期间各街巷分段轮值,张灯结彩、高搭彩盘、遍点社火,或配以秧歌、弹唱,或佐以转九曲、斗活龙,汇聚十里乡亲,载歌载舞,共庆节日,祈求来年风调雨顺。

明末清初,柳林盘子会已经具有一定规模。目前保存最古老的是清朝光绪二十六年穆村沙曲的木刻盘子。日本侵华期间,盘子会冷落下来,二十世纪50年代初有所恢复,但不久被视为“四旧”遭受批判。

“文化大革命”期间,盘子的制作艺人被当作牛鬼蛇神批斗,盘子会活动停止。

从二十世纪80年代开始,盘子会又逐渐恢复活跃起来。现在,柳林盘子约有两百余座。

柳林盘子会民俗活动是柳林地区独具特色的民间庙会祭祀活动,以“盘子”为核心和载体,将民间自然神,以及佛教、道教等众多神灵共祭一处,保留和传承了众多民间艺术和技艺,如民间弹唱、传说、社火、面塑、工艺、美术等,是研究民间艺术的重要依据。

2008年“柳林盘子会”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红火的盘子会

盘子会被誉为是当地民间文化活动的“百科全书”。

在传统的盘子图案雕刻中,牡丹、莲花是常用的主题,云纹的样式很多,滴水头部刻有各种各样的“寿”字、“万”字。

盘子内摆放各种食品祀神,面塑供品最具特色,有枣山、枣洞洞、大供、三牲(面猪、面羊、面鱼)、面雁等。人们习惯在盘子前用木柴和煤块搭成一个个圆炉形的旺火。每到夜晚,旺火燃烧起来,人们围绕在旺火周围,看民间艺人表演弹唱,一般由一男一女演唱,旁边有二胡、锣鼓等伴奏。也有的会在盘子前搭起戏台、棚子唱大戏。

每年的正月十五前后,全国各地慕名到柳林的人们徜徉在一座座盘子之间,感受当地独特的民俗氛围。当地的各种民间艺术活动也在这一时段掀起了高潮,伞头秧歌、唢呐吹奏、转九曲等活动纷纷亮相,人们载歌载舞,共庆节日,祈求来年风调雨顺。

期间,到处灯烛辉煌,香烟缭绕,香风扑面,人山人海,热闹非凡。虔诚的善男信女们在“盘子”前,屈膝跪地顶礼膜拜神灵,祈求时来运转,祈求五谷丰登,祈求祛邪降福。

少儿无女者则祈求早生儿女,为祖先延续香火,临走还可“偷”一些供品。如果来年“添人进口”,则需加倍奉还。

柳林“盘子会”,是柳林地区独特的文化艺术和历史内涵的集中体现,也是黄河儿女民风民俗最智慧化的象征!

© 2010-2030 FengSu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联系我们 电子邮件联系我们

吉ICP备13004070号-14   吉公网安备220122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