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民间文化 > 民间习俗 > 平城古镇庙会

平城古镇庙会

作者:不详来源:网络2018-07-12 10:12:41

随着时间的推移,老台的改变,市场的改变,老街里赶会的人不再是那么拥挤,券口人流也再逐步减少。直到现在,西门口、广场、车站成了最主要的赶会集市。

后来,政府在临近三皇阁的边上,修建了一个钢筋水泥的大舞台——平城镇文化楼,赶会唱戏就在文化楼舞台上。后来文化楼又经重新装修、地面硬化,改名为平城人民广场。于此同时,大型马戏表演,空中飞人也由于场地原因和危险程度高而不再让在广场上表演。

之后,随着电视的兴起,看电影的人少了,电影院空了,拆了,改建成了今天的超市。挤着买票的小窗口也成了回忆。平城人民广场取代了一切文化活动场地,也成了现在赶庙会时最热闹的地方。

过去的老台已在人们的记忆中日渐模糊,然而每每提及老台这个名字,却能勾起无限的想象和美好的的回忆。如今人们把现在的平城人民广场大舞台叫作老台,把舞台前广场叫作老台底,这也是对老台“生命”的延续。

平城的庙会吸引着四面八方的商人,每到会期,他们会提前过来,在墙边拉个绳,或是在路上用石灰围个圈,再写上个“占”字,表明这块地方已经有了主了。这种古老的占地方式,延序了上百年,约定成俗,其它人也只会是望洋兴叹,后悔来晚了。

农历二月十五日,是平城的第一个集会。时逢春播下种,买卖农具的人很多。老人们常说二月二龙台头,二月十五左右的天气常常会下雨,不知是啥原因。也许是天公灵验吧,真的是这样,有时不下雨,天也会是阴沉的,有时上午晴,下午雨。恰又逢清明时节,下雨的概率很高。下雨对春播后庄稼出苗有好处,要不老人们常说:平城风水好,种庄稼旱涝保收。

平城第二个大集会是农历五月十三日,传说是关公关老爷磨刀的日子,天上会下磨刀雨。平城关圣阁,供奉关公像,周边乡镇无人不来上香祭拜的。尤其关圣阁重装一新,一改旧日破败景象,香火更旺。

第三个大集会是农历七月初七日,七夕节,传说牛郎织女在天上的银河鹊桥相会,更不用说了,天不阴就下雨,往往下的还很大。七月里是丰收的日子,瓜果梨桃,柿子枣,西瓜香焦,小洋枣,秋的,成熟上市。赶会时,看着老台上唱着戏,吃着老台底买的水果,别提那滋味了,美津津的。大人把楸的用细绳串起来,像佛珠一串,挂在小孩子的勃子上,别有一番风味。吃一个,酸酸的。

第四个大集会是农历十月初一日,小的时候只有前三个会,听老人们说十月初一会老早就有,不知啥原因,不知在什么时侯废止。恢复十月初一会也就二十几年。恢复十月初一会那天,傍晚家家户户提着自己家制做的灯笼,行走老街,人流如灯河般。这叫设灯,传说中为祭祀孤魂野鬼、保地方平安安宁用。十月初一会,老人们说是个鬼节气,人们像过清明节一样,拿着香烛纸裱鞭炮,上坟祭祖。天气也是不阴就下雨。

我不清楚平城的四个集会,逢会就下雨是什么原因,临近的壶关神郊庙会、壶关树掌集会,逢会必下,降水概率在百分之九十以上,也许是我们这一带地区人杰地灵吧!真的,不信你来平城旅游时访问一下,证实今天所说,并非天方夜谭。

如今的老台底人们依旧忙忙碌碌,有的苦于生计,设位摆摊,有的穿梭人海去上班。这里的风味小吃最为兴盛,肉丸、凉皮、凉粉、凉面、炒米线、土豆粉、绿豆丸、麻辣拌、麻辣烫,好吃极了,欢迎你有机会来品尝一下。同时,让你感受一下这里的风土人情,听一听美丽的神话传说,感受一下这里的雨,感受一下这太行古镇的凉爽。

这里的人们憨厚老实,生意人公平竞争。外地来做生意的人都说平城人不欺生,来这里做生意很有安全感,也能挣到钱,所以都愿意来。由此吸引了河南的、河北的、内蒙的、东北的、湖南的、湖北的、浙江的大批客商,他们带来了琳琅满目的商品。尤其是河南的大米、面、瓜果,河北的百货,长治的大棚疏菜等,丰富多样、畅销本地。本地的土豆、大豆、麻子、玉米、茴子白、豆角、萝卜远销河南、河北等批发市场,行销全国。

我们的祖先给我们打造了这样的一块风水宝地,我们要懂得去合理利用,把平城发展好、建设好,以慰先人!

12

© 2010-2030 FengSu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联系我们 电子邮件联系我们

吉ICP备13004070号-14   吉公网安备220122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