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间习俗 > 山西长治上党生育习俗

山西长治上党生育习俗

作者:不详来源:网络2020-03-27
山西长治上党生育习俗

山西长治上党生育习俗

求子

上党地区的育子习俗最突出地表现在迷信圣母。境内的塔垴山和九龙脊两处圣母庙,历来是信男善女膜拜的“圣地”。进香的人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家有不孕妇女前来求子;另一种是家有病弱子女前来祈祥。

求子的香客焚香祷告后,往往窃取一个别人还功的泥娃娃带回家去,放在院里花墙洞或水道里,也有的在庙旁拣取一只海螺带回去,然后装入几粒小米,置于不孕妇女的枕头下。后来,果然得子,则认为是圣母恩赐的功德,于是便备办香烛和泥娃娃到圣母庙酬报,叫还功。还功一般是两次:一次在婴儿三天或满月,还送一个小泥娃娃;第二次在孩子开锁时去,还送一个大泥娃娃。解放前,有专门的店铺出售还功的泥娃娃。解放后,一般自己捏制,或者购买玩具娃娃还功。所以现在到塔垴山和九龙脊去,还可以看到香案周围杂乱地推放着许多泥娃娃和玩具娃娃。

到圣母庙祈祥的香客,要许愿还愿。还愿时,往往不收供品,同时在香案上压放若干钱币,有的甚至不惜破费。巫婆神汉更是圣母庙的常客,他们随带许多红布条,在庙宇内外的树枝荆草上到处拴结。

尚巫信觋是育子习俗的又一个重要特色。尤其幼儿病弱的人家,往往逢一定仪礼,请托神婆或神汉跳神消灾,并将孩子认义父或义母给神婆或神汉,即神婆作干娘(义母),神汉作干爹(义父)。不过这种认义并不建立来往关系,只是希图得到神灵的保佑。等到孩子开锁时,再把他们请来,摆布一番,最后赠其一两件衣料,算作了结。上世纪70年代以来,认义巫觋的习俗逐渐稀少。

得喜

婚姻形成了家庭,有家庭就必然会有子女。

生育中的第一个先兆是“得喜”。

“得喜”,是上党乡间妇女怀孕的别称。一般城乡妇女称“得喜”的喜讯时,有的叫“有喜”了,有的叫“有身孕了”,有的则称之为“有身子了”等等。有些年青女子,有了孩子之后,往往羞于启齿,常常用“有了”来代替。只有在城市里,比较习惯的叫法才是“怀孕”。那些结婚不久,刚刚怀孕的女子,则羞于告人,甚至对自己的丈夫也是用“有了”来简单地表示自己已怀有身孕。丈夫听后,自然喜出望外。

怀孕后的妇女,有各种反应,在医学上叫妊娠反应,在民间叫法则不同。上党乡下,有的称之为“害娃娃”,有的叫作“害口”,还有的叫作“害喜”。

得喜的消息家中大小知道后,自然欢喜异常,无论怀孕妇女的父母,还是公婆、丈夫以及其他人。怀孕所以称之为喜,是与中国民间的传统观念有关。中国人历来都认为“无后为大”,既然有后,有身孕,那就意味着后世有人,可以传宗接代。同时也说明,娶来的媳妇是有生育能力的,这就为家族的人口繁衍报了喜。由于中国封建的传统观念影响,得喜之中很重要的“喜”是在于有子。怀孕的妇女,当然不可能知道腹中是儿是女。但是,怀孕本身就意味着腹中胎儿是子,即便这次不是子而是女,下次也会生个儿子的。喜的内容也就包容在其中了。在旧社会和计划生育政策实行前,生多胎是比较常见的事,子女双全的思想在人们头脑中是根深蒂固的。

得喜后,有人要四处说喜。说喜,也就等于报喜。得喜的消息传出后,家中人会对孕妇采取保护措施。在孕妇“害喜”期间,加强营养,强调孕妇的休息,不生气、少生气,使孕妇身心保持良好的状态。为了保证胎儿正常发育,农村中还有许多禁忌,不让孕妇吃兔子肉,怕生下孩子是“兔唇”,即豁唇。上党有的地方不许孕妇吃葡萄,怕胎儿长成葡萄胎。上党还有的地方,不让孕妇参加婚礼、丧礼。总之,“得喜”的同时,让孕妇深居简出,谨慎生活,这是得喜后的“忧”,直到腹中婴儿出生后,这些谨小慎微的规矩、民间的传统才算告一段落。

“得喜”后,家中人往往要在预测胎儿是男是女上下功夫,这是“重男轻女”思想的具体反映。如果孕妇喜欢吃“酸”,可能认为是要生男孩,如果孕妇喜欢吃辣的食物,就被认为可能是生女孩。即“酸儿辣女”之说。

总之,“得喜”,在上党城乡是喜事。因为“得喜”,孕妇的地位、身价也会随之而提高,全家人会随着得喜而做出各种符合民间传统习惯的反应。

产妇

旧时分娩条件十分低劣,坐月子如同过关———好不容易顺利生产,月子里却只能喝点不粘牙的米汤。本来因生孩子而虚弱的身体更是每况愈下,好多产妇因此而得了月子病。而且百日内禁忌很多:不得串门,还要敬茅(厕)神、白虎(碾)神和青龙(井)神,否则就会冲犯神灵而招至灾祸。好多产妇因此而使身心受到了摧残。这种荒唐的陋俗在20世纪70年代得到了根除。如今,科学技术发达,妇女生孩子已没有什么危险,而且现在讲究优生优育,不仅孩子健康聪明,妇女产期的保健得到了社会的普遍重视,生活待遇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上党广大农村城镇的长治籍产妇,分娩头3天,只准喝些不沾牙的米汤水。3天后,以小米稀粥和清汤面条为主食。满月那天,专门喝一天小米粥,叫作“对月米汤”。满月后,饮食逐步正常。不出满月的产妇,普遍忌吃肉食和油腻干饭。

产妇分娩失血,被称作“没顶脑”人。百日之内忌讳颇多,为了避免冲犯神灵,头巾或帽子上要缀一小块红布且不得串门。第12天开始出门,大早,先持一根红火炷到茅房转一趟,往茅墙上贴一块纸,燃3炷香,此后才可以倒便盆。否则就会冲犯茅神。第39天就要开始承担家务劳动,主要是碾面打水。所以这一天,产妇要到碾台履行一个小小仪式。端一碗米汤水,在碾轴上裹一块红纸,用麻皮往上缠,缠一匝喝一口米汤水直至喝完。否则,碾面时要冲犯白虎神,会把奶水卡住。如果到井上打水,还要往井桩上贴一块红纸。否则,产妇打水要冲犯青龙神,井里就会生蛆。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上述习俗多已消除,只有头顶红布块的习俗现在还普遍流行。

育子

周岁以内的礼仪,有3天、12天、满月、39天和百天5次。从周岁起,逐年做生日,一直到15岁开锁为止。除做满月、1岁生日、3岁生日和开锁外,其余生日不邀集亲友。

婴儿诞生第3天,姥姥、姑母前来道喜,俗谓吃3日面。姥姥送面马蹄一份,并赠送尿布若干、一顶小帽、两件小衣裳。姑母所赠礼物不拘。是日洗婴,洗婴的水是用大蒿、槐条和花椒熬成的。

婴儿诞生第12天,姥姥前来送米面,数量不限。

婴儿一个月时,要为婴儿举行隆重的庆典,叫“做满月”。尤其头生婴儿要做。日期的择定,不是正好在一个月这天,一般男婴提前两日,女婴推后两日。若婴儿体质孱弱,满月可推迟到百天举行,俗谓“三满月”。满月这天,亲朋好友都要来家表示庆贺。满月这一天,最重要的事项是要用“五条水”(即用大葱胡、大蒜瓣、大艾、桃条、槐条煎好的水),给婴儿洗身子,然后剃头(剃去胎毛),就可以穿衣服了。产妇也可起坐自如,饮食放宽,在规定的环境里可以行动自由。这些活动表明,产后30天,大人小孩身体虚弱期已经结束,开始强壮起来。

婴儿39天时,产妇抱婴儿走娘家,俗称“移窝”。若因故不能在39天走娘家,必须待百日后方可再走。临行之前,首先在婴儿的鼻子尖上抹块锅底黑,说法是:“认姥姥家门不怕错”。回去的一路上不时地扔红纸片。遇着水井产妇不能看,随行人抛红纸片。与此同时,还要把带好的三角米袋里装的米一路不停地从留的小口处流出来,传说这是为了不怕丢掉奶水。此外,产妇带着帽子要缝一块红布,怀里抱孩子头部处持有桃树枝,枝杆中还系上红布条,这是为了“避邪”、“吉利”。

婴儿百天时,姥姥和姑母致贺。姥姥送一份面羊,姑母送一份面马蹄。

1周岁和3周岁生日时,主要亲戚前来致贺。

小孩长到15岁时,要举行开锁仪式,表示孩子已长成人,亦称开“迷魂锁”。日期的择定,有平年和闰年之别。平年在15岁,日期要比生日短两月;若15岁逢闰年,则提前一年开锁,日期要比生日长两月。沁县、襄垣则在孩子12虚岁圆锁。事前要通知亲友前来。仪式在正午举行,于天地神位前焚香设供。当事少年面向天地神站定,脖颈上挂一条铁链,用3把异姓铁锁锁结。叩拜神位后,聘3名异姓亲友或邻居将锁一一开启。接着,让人持桃树枝朝少年身上抽打,少年口衔一只面羊跑进居室,扑进母亲怀抱。

育子仪礼重于祝寿,是上党民俗的一大特色。迷信鬼神巫觋的风尚在育子习俗中体现得十分显著。解放以来,育子迷信习俗虽然有所革除,但是并没有根绝,迷信俗举至今屡见不鲜。

© 2010-2030 FengSu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联系我们 电子邮件联系我们

吉ICP备13004070号-14   吉公网安备220122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