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间习俗 > 山东菏泽鄄城县沙土庙

山东菏泽鄄城县沙土庙

作者:不详来源:网络2018-03-07

刘麟兆修庙谢乡亲

清兵入关,战乱再起,天下庙宇遭劫难逃,沙土庙与孔庙同时被毁,后来明朝灭亡,清世宗顺治燕京称帝,先后传继康熙、雍正两代近百年,反清复明斗争始终此起彼伏,使满清政府岁岁不得安宁。公元一七三六年,清高宗乾隆登基,为缓和满汉矛盾,抚汉纳贤,广言招士,因而科举大兴。却说山东曹州府苏村有举子姓刘名麟兆,几欲进京赶考,皆因家贫未能成行。一七三七年,麟兆年届三十六岁,因其才学出众,闻名乡里,由山东巡抚举荐,父老乡亲资助,是年早春赴京赶考,行至雷泽,不幸遭劫,身无分文,又逢天降大雪,饥寒相袭,带病登程,行至闰什口,病卧沙土庙门,庙内有一乞丐赵三秃生火取暖,睡在庙堂,忽梦猛虎扑面而来,醒后出庙门探视,只见麟兆倒卧在雪中,急忙将其救起,众乡亲闻之争相照顾,数日病体康复,众人出资相助,方才再度赴京应试,不料考期己过,又无资返乡,万般无奈,流落京城卖字为生。一目,乾隆微服出访,遇到刘麟兆,见其文墨出众,入宫招试,见其博学鸿词,乾隆大喜,遂授翰林院检讨,乾隆三年晋升御史,常伴圣驾,深得乾隆青睐。

一日君臣对弈,乾隆问日:“大清帝国奠基百年,为何至今满汉存隙,反乱不止,不知刘爱卿有何安内之良策?”麟兆正色道:“臣事主三载,安内良策成竹在胸,几欲呈上,恐违圣意,今皇上问计与臣,恕我直言,中国历代君王治国均法治、神治相辅,大清立国以来,重法治而疏神治,有悖于传统,以臣之见,万岁应允许民间修庙敬神,顺应民心,迎合民意,民心安定,天下方可大治。”乾隆闻听此言,龙颜大悦,令刘麟兆回乡示范,麟兆领旨,日夜兼程,返回沙士庙。闫什口众乡亲见到刘麟兆衣锦还乡,无不奔走相告。刘麟兆不忘闫什口众乡亲救助之恩,倾其私囊,抚难济贫,并召地方士绅输财修庙,历时一载,沙十庙按明代规模整修一新,自此沙卜庙香火兴盛,民心向善,世风祥和,社会安定。乾隆帝念其安民有其太常寺少卿,太子少保,先后晋升为云贵和湖广总督。刘麟兆为官清正廉洁,政绩卓著,为清代中页名臣,他的名字与沙土庙相连二百余载,至今,鲁西南一带仍流传着:“刘麟兆风雪沙土庙,玉麟(刘麟兆幼名玉麟)领旨修行宫”的佳话。

逢盛世募修新景点

大清乾隆年间,刘麟兆奉旨修古庙。斗转星移,瞬时二百余载,其间沙土庙又多遭兵灾水患,民间善男信女组织募修者亦为代不乏人:明代中期,一四八五年曹州知府吴邦相、同知马应龙、州判李坦,曾出官银资助民间修缮沙土庙。清末民初,黄河泗码决口,一九三五年临h决口,沙土庙蒙灾。先后有李大脚、黄法玉等率众募修。自卫一九四二年募修未果,日寇入侵,鲁西南抗战烈火燃起,继而三年保卫战争,沙土庙毁于战火,所遗留残迹文革期间全部拆除,白此沙土庙不复存在。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闫什口发生翻天覆地变化,改革开放使古镇焕然一新,京九铁路通车,鄄巨、左沙路修竣,交通四通八达。利用本地古迹,人文资源发展旅游事业,闫什口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沙土庙历史悠久,名扬路西大地,许多海外华侨、港澳台胞,来闫什镇旧地重游,不见古庙,驻足遗址,企盼这千年古刹再现昔日雄姿,各界人士纷纷表示捐资意向,鉴于人心所向,众愿难违,闫什镇政府因势利导,于一九九四年春,组建修复闫什镇沙土庙旅游景点筹建委员会,报请上级有关部门批准,决定修复古庙,此举意在弘扬民族文化,发展旅游事业,促进改革开放,繁荣经济。

募修倡议发出,各界人士奔走相告,富者捐资,力者助工,儒者助墨,集各界之精英,汇民间之巧匠,更为众人称道者乃为筹建委诸公,多为已届古稀,余热竞放,秉承众意,兴此义举,上应国情,下合民意,诸公倾心公益,不计报酬之美德为万民所拥戴。箴劝募捐,托钵化缘之精神为世人所钦敬。各界善男信女,募集善资,走村串巷,不惧寒暑,餐风宿露,倍受艰辛。古庙重修尊重继承传统风貌,博采现代科技,今者前期工程业已告成,后期工程指日可待。纵观整个重修工程之繁重,我等任重而道远,寄望各界人士,善男信女,持之以恒,再接再厉,为早日完成古庙重修任务,再立新功。

诗曰:

千年古刹始于唐,历代兴衰系君王。

唐宗宋祖标青史,明君清臣堪流芳。

昔日民间多善士,今朝古镇育群芳。

募修古庙千秋业,造福桑梓美名扬。

© 2010-2030 FengSu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联系我们 电子邮件联系我们

吉ICP备13004070号-14   吉公网安备220122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