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间艺术 > 河南洛阳孙村十六挂转秋

河南洛阳孙村十六挂转秋

作者:不详来源:网络2019-08-24
河南洛阳孙村十六挂转秋

十六挂转秋是洛阳市孙村的汉族民间娱乐。创制于明朝,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明朝福王就藩洛阳时,“十六挂转秋”主要供王府娱乐,如今属濒临失传的民间绝艺。

白马寺孙村孙氏祖籍山西省榆次人,明初洪武初年始迁居洛东郊孙家村,此村原名积闫镇。孙氏十六挂转秋是在原来的“车轮秋”、“四挂秋”、“八卦秋”的基础上演变、创造、发明二来。明朝中期嘉靖年间,孙氏祖人孙希贤(六世,学历“贡生”)发明,同其侄孙缵烈(庠生)带领下,孙氏能工巧匠将“十六挂转秋”创造成功,并于每年正月初五开始搭秋,过了农历二月二将秋拆除。因“十六挂转秋”形势大、耗资多、用工多、拆后不易保存,若是太平盛世搭秋还好办,遇到灾年就搭建不起,后来孙氏祖人为使秋艺不失传,才将秋十六年搭建一次。

孙氏“十六挂转秋”又称“皇家秋千”,所用的材料是木材、麻绳和铁制品。冲天柱及外架和登秋多采用坚固耐磨的榆木、槐木、枣木和又高又直的松木、杉木和杨木,上挂圈、下挂圈和吊杆多采用年内未发芽、无疤节的三年生柳木,麻绳以当年麻为最佳,边搓绳,边捆扎。

孙氏“十六挂转秋”由外架、上定位架、下定位架(八卦笼)、冲天柱、上挂圈、下挂圈、伞型支撑、挂杆、吊绳、秋板、顶窑、千金轴登组成,外看雄伟壮观、精巧、华丽,内看结构紧凑,同心度、垂直度、斜度、角度要求严格,充分利用了力学理论,达到正反转动平稳、坚固,安全可靠。

“十六挂转秋”的捆扎采用多种绳套捆扎法,相应部位须用对应的绳套,以便于修理和加固。

“十六挂转秋”坐上优游自在,如鱼儿穿梭、飞凤缠龙,闭上眼睛犹如仙女飞天、神仙飘然,万事皆忘,健身好玩。

十六挂转秋含义

其一:此转秋是十六挂;

其二:十六挂秋上有十六个灯笼,夜间点上蜡烛,远看像十六个星星,下有八卦笼,上有十六星,据老人讲,十六星包括北斗七星、南斗六星、福禄寿三星,正好十六星;

其三:每逢灯节,十五月亮十六圆,在农村有一种说法,“老骡子老马歇十六”,这一天老百姓啥活也不干,专门玩耍,打秋千,玩社火;

其四:十六是个吉利数,十六年的间隔总有聪明的后生将此转秋传承。

所以就将此秋千定为十六年搭建一次。

历史传说

相传,明朝万历年间,福王朱常洵就藩洛阳时,来孙村关爷庙进香,适逢该年搭建转秋,转秋搭建于庙前广场,人山人海,福王见后,命将此秋千搭建于王府,得以封赏。此后,孙氏多次在福王府搭建,供王府贵人享乐游玩。后来孙正(皇宫总管)得知家族转秋在王府很受欢迎,即命其侄儿孙师鲁(后军都督)搭建于后宫,为使该秋在皇宫更气派、华丽,给转秋装修、改造,冲天柱上节刻上盘龙,去掉登秋,盖上皇罗伞,上下秋千头上分装龙凤,深得皇上、皇后的嘉奖,因此就成了孙氏独创的 “皇家秋千”。

大清年间,“十六挂转秋”倍受喜爱,成了、嫔妃、格格、皇子、皇孙们玩耍、健身的器具。

© 2010-2030 FengSu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联系我们 电子邮件联系我们

吉ICP备13004070号-14   吉公网安备220122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