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间艺术 > 陕北绥米唢呐

陕北绥米唢呐

作者:不详来源:网络2018-08-07
陕北绥米唢呐

绥米唢呐是陕西陕北人民生活中十分常见的一种汉族民俗艺术形式,无论城镇乡下,凡遇婚丧嫁娶、开张庆典、乔迁新居、闹秧歌、合龙口、闹满月、过周年、办庙会及各种庆祝活动都需要雇一、两班吹手来吹奏助兴。唢呐曲牌是有讲究的。红事白事都有专门的套曲。红事以大摆队(亦称得胜令)为主旋律,白事以孤苦伶仃为主旋律。 绥米唢呐已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

以前,一班吹手由五人组成,两个吹唢呐者,既一个压上眼吹高音(吹上手),一个压下眼吹底音(吹下手),另外三个分别是擂鼓的、拍镲镲的和捣老锣的,另带两杆长号和几个火药铁炮。而现在的吹鼓手班发展得有小海笛、架子鼓、大小铜号、管了、笙、小锣等乐器,有八到十人组成,好似一个小乐队。无论新、旧吹手班吹唢呐者都是主角,敲击者是配角。上手吹高音并掌握曲调,下手吹中音跟上辅助,一般呜哇一呜哇音定好后,敲击者咚嚓——咚嚓便开始吹奏。

陕北绥米唢呐

在旧社会里,吹手被人们列入下九流。所谓“吹皮捣鼓”,一般人家不与其作亲、交友,其后代下来即使读了书也不能进考场应试,所以也就祖祖辈辈下来做不了官,只好继续学吹手,有的三辈五辈一直是吹手人家。解放后,吹手再不受人们的歧视。进入七十年代,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吹唢呐的艺人们在民间音乐天地里各展其能,受到了人们的赞赏。有的靠吹唢呐过上了美好幸福的生活,有的靠吹唢呐自然而然就吹来了漂亮的媳妇,有的靠吹唢呐吹也了大名。陕北唢呐不仅吹红了陕北的山山洼洼,村村镇,还吹出了省界,吹出了国门。1982年在京城献艺受到了来华的亚洲十几个国家民间艺人的高度赞扬,1990年在亚运会开幕式上受到国家体委的邀请。1996年中国唱片公司上海分公司录制的盒式录音带《狮子令》就是由陕北著名吹手李岐山、李之山吹奏。1997年绥德黄土地艺术团赴荷兰参加国际民间艺术节演出,陕北唢呐名扬西欧,震惊中外。先后还为十几部影片和电影和电视连续剧作了唢呐配音。陕北唢呐,传流百年久经不衰。

绥米唢呐吹奏为主的古老传统音乐。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独特的民族风味,它继承和发扬了黄土文化艺术的雄浑、豪放等特点,深受广大群众喜爱,是城乡群众 欢度佳节和举行婚丧庆典等活动中不可少的一种文娱形式,在陕北民乐中占有重要地位。

陕北绥米唢呐

唢呐乐器一般由两支唢呐(上手、下手)和三件打击乐器(小鼓、小镲、锣)组成;现在增添了架子鼓、小号、电子琴等西洋乐器,乐奏队伍由五人变为八九人、十来人。唢呐音乐以绥、米一带最为有名,我国现在通用的哀乐,就是当年延安鲁艺音乐工作者依据米脂流传的唢呐曲“粉红莲”加工改编成的。

米脂唢呐高手常家高可用鼻吹音,常文洲竟掌握104种传统曲牌。

陕北绥米唢呐音乐从明代盛行于当地后至今的六百余年的岁月中,它的形成和发展具备了如下一些基本特征

陕北绥米唢呐

(1)唢呐由波斯传入我国后,先为宫廷器乐,后明戚继光用入军乐。现在陕北唢呐中的《大摆队》、《大楚将军》、《催鼓令》、《三通鼓》、《得胜回营》等曲牌体现出锵铿有力的军乐特征;

(2)陕北绥米唢呐既保留传统曲牌,又移植秧歌、民歌小调、戏剧曲牌的唢呐曲牌,类别繁多,丰富多彩,曲目具有多元性特征;

(3)陕北唢呐乐班,人数少音量大,既有排山倒海之势,又有细腻娓婉之效果,甚至单吹独奏照样能倾倒听众,具有听觉冲击力的特征;

(4)由于乐班人数少,便于出行,老百姓婚丧嫁娶、生日庆典从经费开支和生活安排方面都易于接受,所以形成广泛的群众性特征;

(5)陕北唢呐激越高亢,与陕北人的性格相吻合,形成具有黄土地人情感宣泄、精神栖息的特征;

(6)陕北唢呐单吹或对吹,采用拟声,如泣如诉,构成了具有摹拟性的特征;

(7)陕北唢呐口技与指法灵便,新老民歌、现代歌曲都能出色的表现,因此,便于贯彻党的政策,传递党的信息,所以构成了具有宣传鼓动特征。

上一篇:腾冲县界头抄纸

下一篇:高安道情

© 2010-2030 FengSu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联系我们 电子邮件联系我们

吉ICP备13004070号-14   吉公网安备220122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