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建筑文化 > 重庆江津塘河古镇

重庆江津塘河古镇

作者:不详来源:网络2019-06-07
重庆江津塘河古镇

在辽阔的中国大地上,有成千上万个乡村,而在这些乡村当中,又有相当一部分的古镇,以其古老的历史、文化、人文、建筑等特色,成为中国乡村文化的瑰宝。

塘河古镇位于重庆江津区的黑石山——滚子坪境内,两千年前便有人在此聚居,明朝至清朝乾隆时期逐渐兴盛,因塘河绕村而过,所以叫塘河古镇。

重庆江津塘河古镇

塘河古镇东北面与白沙镇毗邻,紧靠成渝铁路和长江黄金水道,西南面与四川合江接壤。规划中的渝滇大通道穿境而过,距江津65公里,重庆112公里。

作为渝、川、黔交通要冲和物资集散地,塘河一带很早就形成了舟马不绝,商贾如云的繁荣景象,沉淀着古镇深厚而灿烂的文明历史。这座古朴苍劲的小集镇,以其光辉灿烂的古建筑文化,朴实无华的民俗民风,风光如画的优雅环境,成为第三批命名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重庆江津塘河古镇

古镇主要分为塘河古街区,石龙门庄园、延重祠三大部分,现存明清以来不同年代建筑风格的古建筑群15000多平方米。古镇依山而建,从河畔码头起呈阶梯状蜿蜒上杨。街长600米的主街连接着横街子、庙巷子两条小街,由三道寨门把持着。拾级而上沿街建筑多以青石为基、砖木为墙、奇檐斗拱、雕梁画柱、错落有致、美不胜收。

重庆江津塘河古镇

塘河古镇如今依然保留着古老纯粹的风貌,也许是知道的人还不多的缘故。进入古镇也无需门票,从北寨门穿过,就到了横街子,据说古时候这里是途径四川的交通要塞。

古镇建筑多以青石为基、砖木为墙,奇檐斗拱和雕梁画柱交相辉映,错落有致排列着,充分展现了传统雕刻工艺的精湛。这里的建筑,既有巴渝特色,又有些徽派特色,还兼具了西方建筑文化元素。塘河古镇老街的几处标志性打卡的地方。

重庆江津塘河古镇

第一个是朱家洋楼。这个洋楼,看起来像民国时代国民党官员居住的建筑,但其实它是建于清代,而且是砖木结构,有500多平米,建筑风格既有中式特色,又非常大程度地融入了西方建筑元素。

第二个是南寨门。这是一条老巷子,建于清代,一般我们进入塘河古镇都是从这里进入,是古代马帮出合江入江津的必经之门。以前还有专门的护卫把守。

重庆江津塘河古镇

第三个是老街上的两家店。一个是江边客栈,一个是古镇的梅子酒老店。两家店据说都是祖传下来的,当年古镇繁荣的时候,各路商客到访古镇,一般都会选择到江边客栈入住,再买一壶梅子酒品尝。

来到几百年前的店门口,想象着当年夜幕下沉,华灯初上,匆忙赶路的商客来到塘河,他们饥肠辘辘,疲惫不堪,一上岸便看到古镇街上的江边客栈,是不是会有一种久旱逢甘霖的欣喜和慰藉?

重庆江津塘河古镇

听村中人说古镇的最高点处曾有座庙宇,是光绪13年的清源宫,如今只剩下残垣旧壁,不禁感慨时光匆匆,物是人非。

沿街而筑的朱家洋楼更是别具一格,它将中西方建筑技艺巧妙融合为一体,把西方的建筑文化插进这重重叠叠的中式建筑中。

清幽的小巷子,古老的建筑,闲适的时光和阳光一起倾斜在这一砖一瓦上,这大概就是人们向往古镇的原因,这里有浮世之外的心安之处,和不可多得的慢时光。

从古街中踱步,还可见到从前的油坊、占卜店面,偶尔有当地居民悠悠地从身旁走过,脸上是怡然自得的惬意。

重庆江津塘河古镇

两旁街道有卖酒、杂货、木工的小店,在轻拢慢捻的日子里阐释着古镇的安宁和纯粹。古镇的年轻人大都外出工作,剩下大部分老人们在这里生活。看到他们坐在门前,就好像不小心闯入了一幅静谧的画中。

塘河古镇的魅力除了那份历史的厚重感,还在于其独特的民俗风情。每年的节庆日,古镇都有赶庙会、祭祀、唱大戏等活动,平日安静的村子又热闹起来,渔舟唱晚,川剧座唱,婚庆花轿,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图景。

重庆江津塘河古镇

雄伟壮观的滚子坪,险绝的崖洞,青青的翠竹和原始古老的桫椤群落,这些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为古镇平添了许多迷人的色彩,吸引着八方游客。

如今的塘河,依然有如当年,只是已经繁华不在,历经岁月的洗礼,这里已经退去光华,变得古朴素雅,而且因为地理位置距离重庆主城区较远,古镇又不算太大,所以至今少有游客,很多时候,你几乎感觉自己是那里唯一的游客。

重庆江津塘河古镇

走在塘河古镇的石板街上,你会不自觉地感叹当年古镇人的智慧。密集得似乎有点近乎封闭式的古街古建筑,合理科学的排水设计,似乎能让人恍如回到几百年前。而古镇这样的布局和设计,据当地人说:古时候有三个大家族(很有可能是地主财主),他们为了逃避强盗来到了古镇所在地,这里一面沿河环水,一面靠山,为了大家共同的利益免受土匪强盗的侵犯,他们把房屋按照一定的规律建到一起,用高墙围起来,然后在镇上下各筑一道宅门,关上门就关上了通向古镇的通道,只不过现在宅门部件踪影,只留下石头门框。

干净的街道,朴素淳厚坦率的居民,还有这里曾经的老酒,曾经的客栈,让人着迷。

© 2010-2030 FengSu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联系我们 电子邮件联系我们

吉ICP备13004070号-14   吉公网安备220122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