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间艺术 > 河北唐山民俗文化

河北唐山民俗文化

作者:不详来源:网络2020-01-20
河北唐山民俗文化

到了唐山,您可以了解到唐山陶瓷艺术的发展历史,欣赏唐山书画精品和古代民间艺术,领略唐山地域民俗风情,感受唐山人的文化底蕴。

唐山是中国评剧的发源地,评剧、皮影、乐亭大鼓被誉为“冀东三枝花”,在国内外有着广泛的影响。

评剧

评剧是最为众人所知的河北地方剧种。在冀东民间演唱艺术莲花落的基础上演变而成,在华北、东北及其他一些地区流行很广,是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的剧种之一,后称“唐山落子”“奉天落子”,最终定名为评剧。音乐为板腔体,属于梆子系统,其唱腔朴素、生动、细腻,并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与强烈的表现力。评剧传统剧目有200出左右,《杨三姐告状》、《花为媒》、《秦香莲》、《牧羊圈》、《打金枝》、《杜十娘》、《人面桃花》、《玉堂春》、《马寡妇开店》等都脍炙人口。

皮影

因以唐山地区乐亭、滦县一带的语言音韵为其音乐特色,所以又叫“乐亭影”、“滦州影”,流行于河北的唐山,承德,廊坊等地区以及东北三省各市县、它是一种有着精美的雕刻工艺,灵巧的操纵技巧和长于抒情的唱腔音乐的综合艺术。

演出形式是将驴皮刻制的影人,用灯光映射在影幕(俗称影窗)上,演员在幕内操纵影人,通过影人的形体动作来介绍故事情节,表达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皮影戏以唱见长,男女声各有自己的唱腔,男腔高亢粗犷,女腔清脆婉转,发声方法奇特,多用乐亭的方言土语,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唐山皮影戏以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寓言故事为主,题材大多来源于历史名著,主题积极向上,有的表现保家卫国的英雄,有的表现惩恶扬善的侠士,有的表现反抗压迫的勇者,歌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

唐山皮影其唱腔为板腔体,唱词多为七字句或十字句,主要板式有:大板、二板、二六板、紧板、快板等,伴奏音乐主要是四弦、二胡、扬琴、大阮、唢呐等,表现舞台及各种戏剧人物的不同情绪。

乐亭大鼓

乐亭大鼓是北方较有代表性的曲艺鼓书暨鼓曲形式,广泛流传于冀东、京、津及东北的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演出时由一人自击鼓板站立说唱,另有人分持三弦等乐器伴奏。起源于乐亭,在“清平歌”基础上演变而成,后分为东路韩香圃派和西路的靳文然派,曾与评戏、唐山皮影并称"冀东民间艺术的三朵花"。乐亭大鼓有中、长篇说唱和短篇唱段两种形式,音乐唱腔丰富、刚柔相济,板腔曲式完整,转调技法灵巧,是一种发展得相当成熟的板式变化体曲艺形式。代表曲目有《杨家将》、《呼家将》、《大闹天宫》、《烈火金钢》等。

唐剧

唐剧又名影调剧,是20世纪60年代初诞生在河北省唐山市的新剧种,公演于1960年6月。它的音乐唱腔源于唐 唐剧山皮影,它的表演艺术继承了我国戏曲的优秀传统并吸收借鉴了唐山民间舞蹈和影人动作。唐剧的念白基本上都用唐山话,就是赵丽蓉老师演小品时常说的那种话。唐剧是在唐山皮影戏唱腔、音乐的基础上,吸收京剧表演艺术孕育而成的新剧种,于本世纪60年代初诞生于唐山市,原定名为唐山戏,后改称唐剧。

唐山花吹

唐山花吹是在鼓吹乐正常吹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包括唢呐、鼓、钹三个部分。它是以手中的乐器为载体,集演奏表演于一身,既好听又好看的一种鼓吹乐演出形式。在逢年过节、喜庆的时候,只要有花吹,就引起轰动,演奏者与观众,互动互励,欢腾热烈之情溢于言表,十分令人感动。唐山地区的鼓吹乐,正常演奏的基本形式,是由两支大杆喇叭、一个堂鼓、一付小钹组成。以喇叭为主奏乐器,鼓、钹为伴奏乐器。一般采用口吐鼻吸的循环换气法演奏。音量宏大,音色脆亮辉煌,穿透力强。特别适于户外演奏。演奏场合,有红白喜事、门市开张、节日、庙会、闹秧歌等。随着演奏技巧的不断提高,出现了滑音、嘟噜音、单吐、双吐等。花吹演奏的主要曲目有《满堂红》、《大姑娘爱》、《拉洋片》、《绣得勒》等。

秧歌

秧歌又称扭秧歌,历史悠久,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其中一种民间舞蹈形式,也是一种民间广场中独具一格的集体歌舞艺术,也因扭秧歌舞姿丰富多彩,深受农民欢迎而热闹非凡。秧歌舞具有自己的风格特色,一般由舞队十多人至百人组成,扮成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和现实生活中的人物边舞边走,随着鼓声节奏,善于变换各种队形,再加上舞姿丰富多彩,深受广大观众的欢迎。

旱船

这是一种模拟水中行船的民间舞蹈。 “旱船”是依照船的外观形状制成的木架子。在这种船形木架周围,围缀上绘有水纹的棉布裙或是海蓝色的棉布裙。在船的上面,装饰以红绸、纸花,有的地方还装有彩灯、明镜和其它装饰物,把这只或者十几只船装饰得艳丽不凡。 “旱船”,自然是陆地上的船。乘船者一般是一个人,有时也有双人、四人甚至七人共同乘用一只船的。乘船者所表现的多是姑娘、媳妇,也有扮演其它人物的。 跑旱船,跑时,表演者中有一名“艄公”划桨引船,在前头带路,做出各种各样的划船动作。而乘船者在表演中,往往是走快速碎步,这样能使船身保持平稳的状态前进,犹如在水面上漂动的船那样,颇为形象地塑造出水面行船的情景。乘船者不止一只船,三、五成群,一线儿排开。

高跷

高跷也称拐子,是由表演者脚踩木跷表演。由于表演者高出一截,观众需要仰起头来或是站在高处观看,所以也有人把高跷称为“高瞧戏”。这种活动是一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文艺活动形式。高跷,是舞蹈者脚上绑着长木跷进行表演的形式,技艺性强,形式活泼多样,由于演员踩跷比一般人高,便于远近观赏,而且流动方便无异于活动舞台,因此深受群众喜爱。

跑驴

中国汉族民间舞蹈,流传于河北、陕西、湖北、山东等省,以河北昌黎、卢 龙、滦县一带最为著称,多在春节或赶会时随秧歌队表演,相传已有200多年的历史。跑驴中的驴形道具用竹、纸、布扎成前后两截,下面用布围住。表演者多扮 成农村少妇,把驴形道具系在腰间,上身做骑驴状,以腰为中心,左右小晃身,下身 用颤抖的小步蹭动,模拟驴的跑、 跑驴 颠、跳、踢、惊、犟等动作和神态。演员上下身动作的强弱、大小、高 低要相呼应,并与另一扮演赶驴的人相配合。跑驴一般都是表现一对农村新婚夫 妻在回娘家的路上,过沟、爬坡、驴惊、抢救等经过,有说有唱有舞,诙谐风趣。 跑驴主要伴奏乐器有唢呐、小鼓、大钹和小钹等,乐曲常选用冀东唢呐曲《满堂红》。

12

© 2010-2030 FengSu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联系我们 电子邮件联系我们

吉ICP备13004070号-14   吉公网安备220122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