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间习俗 > 天津皇会

天津皇会

作者:不详来源:网络2019-07-22
天津皇会

天津皇会原称“娘娘会”或“天后圣会”,民间口传源于元明时期,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从清康熙四年(1665年)始,后更名为“皇会”流传至今。天津皇会是旧时天津民间极为隆重的民俗活动。它最初仅为祭祀海神——天后娘娘而在其诞辰吉日(农历三月二十三日)所举行的庆典仪式。

清康乾盛世,天津作为北方的经济中心和大都会城市,康熙、乾隆皇帝曾频繁驾临津门。据说康乾两朝皇帝在南巡过津途中,均为迎接驾临举行隆重的仪式,两朝御赐黄马褂,从此天津皇会名扬四方。

民间传说,有一年康熙帝南巡过津,乡祠大鼓参与迎驾,那动听的鼓点儿与娴熟的鼓技博得龙颜大悦,康熙御赐鼓者黄马褂。后来,当乾隆皇帝在津又一次见到身穿黄马褂的鼓手时,感先皇御赐,故又赏黄衣、黄绊并赐“挎鼓”之名。两朝御赐,乡祠挎鼓会名扬四方,成为天津花会中不可多得的精彩节目。

民间另有皇会初始的传说。一年农历三月二十三,天后娘娘(妈祖)诞辰庆典之时,乾隆皇帝下江南的龙船正驶过三岔河口,此刻,天后宫附近河岸上恰有几路欢歌起舞为娘娘庆生的花会队伍,如此不期而遇,让圣上驾到的消息在人潮中迅速传播开来,其他各路花会闻讯蜂拥而至,竞相为皇上献演。乾隆目睹津门欢歌雀舞、一派太平盛世的场景欣喜不已,特赏捷兽会每人黄马褂一件,赐鹤龄会每人金项圈一个,赏扫殿会龙旗两面。

其实,皇会的得名在《新校天津卫志》中字字如凿:“前代圣祖高宗南巡,曾驻跸天津。天津乡人演作戏剧,用备临览,或作神仙故事,或作乡俗形象,有以童子数十人各持小铜钵,舞跳之始,伏地排‘天下太平’四字,颇近古人舞法。回銮后,再逢驻跸各戏技艺生疏,因于每年天后诞辰赛会之期一演试之,此皇会之名所由来也。”

话说回来,妈祖文化在天津根深蒂固,每年天后诞辰前后数日出皇会,各花会队伍纷纷亮出最引人的节目,最高超的演技,酬神祇,飨民众,欢乐无处不在。

天津皇会的会档(种类)分为三类:

一是服务性质的,如扫殿会、净街会、请驾会、梅汤会等。

二是仪仗性质的会,如门幡会、太狮会、广照会、宝鼎会、接香会、日罩会、灯罩会、銮驾会、华辇会、护驾会、灯亭会、鲜花会等。

三是以各类乡村民间花会为基础的表演,涉及内容相当广泛。皇会内容丰富多彩,包括杠箱、鲜花、法鼓、门幡、秧歌、提炉灯、大乐、高跷等40多种。可谓“百戏云集”。

伴随着天津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逐渐演化成一种独特的将神祇崇拜、宗教信仰、问医求子、祈福还愿、赛会演剧、男女游观、会亲访友、社会交往、城乡商品交换等活动集于一体的庙会形式。

皇会内容精彩多姿,艺术种类包括杠箱、鲜花、法鼓、门幡、秧歌、提炉灯、大乐、高跷等几十种。每类又有一个或多个表演团体,风格各异。每个团队以“会”的形式出现,会的数量少则二三十道,多则达百道。如五虎杠箱会、独流中幡会、津道鹤龄会、提炉老会等。各路花会集结在娘娘宫,随老娘娘(妈祖)出巡依次出行,沿街表演。

妈祖诞辰庆典及出皇会期间观者如潮,万人空巷。据《天津县志》载:“先之以杂剧,填塞街庙,连霄达旦,游人如狂。”自发组成的百余道皇会队伍组织严密,协调规范,秩序井然,表演精彩,场面宏大,极大满足了天津百姓的文化娱乐需求,天津城如过节一样热闹。

皇会会期内,各地运抵天津的商货一律免税,南北客商贸易额激增,津城一时间成为物资交流会,“数日卖货,亦利市三倍云”。

天津天后宫以天后文化为主线,以展示地方风俗人情及优秀民俗文化为中心,将旧时津门信仰习俗、商业习俗、年节习俗、民间艺术,展、演结合呈现在观众面前,使观众在休闲娱乐中,自然接受优秀民俗文化的熏陶。

值得一提的是,清代彩绘《天后宫行会图》现珍存于中国历史博物馆,89幅画(总长113厘米、宽63厘米)中描绘了89起、106道皇会表演,涉及4055个栩栩如生的花会人物形象,历史文化价值凸显。

2008年,天津皇会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2010-2030 FengSu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联系我们 电子邮件联系我们

吉ICP备13004070号-14   吉公网安备220122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