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间习俗 > 挽面习俗

挽面习俗

作者:不详来源:网络2017-08-08
挽面习俗

挽面是潮汕地区的传统美容术,又叫“开面”“修容”,也流行于闽南、台湾一带。旧时,潮汕女性出花园、出嫁、过节、生子满月,都有挽面习俗。挽面事关“妇容”,挽面人是“美的使者”,尊称作“挽面娘”。只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挽面术在现代美容的花花世界里,挽面娘散落江湖,成为渐行渐远的传说。

挽面是一种流传于民间的用纱线拔除脸上汗毛的古老美容方法。挽面这一技艺何时出现,如今已难以考证。然而,民间有一种说法,挽面在明朝时期就已出现。

从事挽面者,大多为四五十岁的人,一般年近四旬才愿拜师学艺,并以此为副业挣点钱以贴补家用。也有一小部分人因对挽面感兴趣,从年轻时就已学会这一技艺。人们习惯将那些为别人挽面的妇人称为挽面娘、挽面婶、挽面姨、挽面姐等。当然,也有极个别男性从事这一行当。技术娴熟的挽面者,完成一次挽面通常要半个小时左右。

挽面的工具很简单,只需要两卷纱线、一块水粉、一副眉夹、一个簪子和两张板凳即可。挽面这项技艺看似简单,但几根纱线要操作自如并非易事,十分费神耗力,非心灵手巧动作利索者莫能胜任。挽面时,挽者坐在高凳子上,被挽者则坐在矮凳子上。挽者先是在被挽者的脸上抹上一层薄粉,然后将一根纱线折成8字形活结,右手拇指与食指撑着8字结一端,左手扯着纱线的一角,牙齿咬着纱线的另一角呈90度,形如剪刀。挽者双手一拉一合、一松一紧,纱线绞缠分合就像剃刀般来回在被挽者的脸上挽。由于茸毛被连根拔起,被挽者不时会感觉脸上有些疼。当纱线行遍整张脸后,被挽者的面毛就被挽得干干净净,面部变得光滑整洁,人也变得容光焕发。挽面后的妇女脸部会发热乃至发红,要等到脸不发热时才能碰水,以防过敏而长红点,若是在脸部敷上雪花膏或者新鲜的芦荟来降温,效果会很好。

旧时,贵族富户的千金小姐每隔一两个月就要挽一次面。一般人家的妇女则在盛大传统节日前,姐妹们喜欢聚集在明亮场所,一对一地相互挽面,似乎是要让节日的气氛首先从脸上显露出来。在民间,“出花园”的女孩子在农历七月初七举行仪式前,要进行人生第一次挽面,俗称“开面”,寓意她已经长大成人,可以出嫁了。而未出嫁的女子是不能挽面的。直到出嫁前的数日,准新娘才择日请村中子孙多且德望高的老妇人,用“花水”浸泡过的红纱线挽面,俗称“修容礼”,意谓挽过面,将为人妇,已开窍,懂持家,故此也谓“去开额”。

挽面时,准新娘要择吉利方位而坐,老妇人还要给准新娘说四句祝福准新娘的吉祥语。挽面完毕,准新娘要送老妇人礼物或红包,以作答谢。新娘出嫁满四个月要挽面,俗称“挽脱产”。然后,把挽面用的纱线挂在石榴花上,而把水粉留下,待到生孩子时给他(她)作爽身用。这种形式其意在于预祝新娘产育顺利。产妇生孩子满月时要挽面,寓意挽面后的产妇脸庞如满月,美丽皎洁。新年到来,人们都希望有新气象。女子一般会在农历十二月廿四“神上天”之前进行挽面,意为挽掉过去一年的晦气,重新开始,同时也讨一个好彩头。

挽面的旺季一般是在每年农历八月至春节这几个月,特别是农历十二月中旬到除夕这段时间。在不同时期,挽面所需的费用是不一样的,新中国成立前只要几个铜板,新中国成立之初是几角钱,现在有些新开张的挽面店,一次要收几十元。

近些年,传统的挽面虽有所复兴,但随着越来越多的美容品、美容院进入人们的生活中,挽面这门传统美容术的手艺还是风光难再,后继无人,将可能面临失传的窘境。

© 2010-2030 FengSu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联系我们 电子邮件联系我们

吉ICP备13004070号-14   吉公网安备220122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