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间习俗 > 吴川婚嫁风俗

吴川婚嫁风俗

作者:不详来源:网络2018-08-05
吴川婚嫁风俗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结婚被看作人生的“终身大事”。因为结婚后,这对夫妻终身厮守,福祸与共,白头偕老。因此,办起婚事来相当讲究。旧时代的婚嫁,基本上按照《礼记·婚仪》规定的程式——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去进行。现今时代改变了,人的婚烟观念也改变了,但这一程式不少地方仍被保留下来。吴川人的婚嫁风俗也不例外。

媒人介绍。旧时男女青年的终身大事,由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摆弄。青年人的婚姻,不少是通过介绍人搭桥引线,男女双方才能相互认识和初步了解。过去,吴川农村有“睇屋舍”的习俗,经媒人介绍后,女方的父亲亲自到男方家里察看,看男方有几间屋,屋里有几油缸谷等。现在也有“相睇”一说,男女双方经媒人牵线后,约定在某茶楼见面,相互认识并进一步了解。

下定。也叫订婚。男女双方自由恋爱,或经媒人介绍认识,交往一段时间后,有意成亲,男方家长就向女方送去一些订婚证物。过去送去的是衣服,现在大多是戒指、金链、耳环一类贵重的礼物。

过礼和回盘。过礼是男家向女家送去聘金和礼物。聘金有多有少。由媒人送往(自由恋爱的要请一个人做媒人)。聘金不能为整数,如双方商定的聘金是一万元,即要抽出一元,变为九千九百九十九元,装在一大一小两个封包送去。也不能出现有角分票,因为吴川方言“角”与“嫁”、“分”与“婚”谐音,如八角八分念成“八嫁八婚”,这是不吉利的。礼物则有糕糖和礼饼。旧时礼物中还有槟榔,现因槟榔难买到,一般不用了。女方受礼后,需要“回聘”,又叫“回盘”。回盘的礼物有糕糖礼饼,一般是把男家送来的饼再增添若干后回送给男家。男家则把礼饼分赠给亲友邻居。

请期。俗称过礼尾。通知女方婚期,也送去些礼金、礼物。因礼物中有用于女方结婚“开脸”用的蛋粉,故又叫“送粉”。按俗例,男家无论多富有,礼尾也不能多于礼头(过礼送去的聘金称为礼头)。随同聘金一同送去的还有择定结婚良辰吉日的日子书。

过去,吴川的婚嫁还有收房和哭嫁的习俗。男方送来礼尾后,姑娘不再出门(现在还保留着姑娘不准进入别人家门的习俗),躲在闺房里,与女友唱哭嫁歌。哭嫁歌的内容多为与亲人的别情离意,祝亲人好运之类。哭自己,哭父母,哭哥弟,哭婶嫂姐妹。有一首《哭哥歌》是这样唱的:

香烟袅袅哥呀,泪滴湿身哥呀。

香烟青青哥呀,等妹出厅哥呀。

香烟悠悠哥呀,步出屋头哥呀。

妹生外向哥呀,离爹离娘哥呀。

离哥离嫂哥呀,无可奈何哥呀。

得哥抚育哥呀,妹已成人哥呀。

你妹出嫁哥呀,祝哥发达哥呀。

你妹出嫁哥呀,祝哥幸福哥呀。

迎亲。结婚的前一天,男家一早就向女家送去“轿酒肉”:猪肉几十斤,鸡十几只(一定要双数),酒两埕,有的送去一边猪,叫“边猪坛酒”。女方在这天摆酒。农村人嫁女是不发请柬的,一般只是口头告知。临开宴时,新郎在大叔(相当于婚礼的司仪)的陪伴下,坐着小车来迎亲,宴后便回家作准备。过去是花轿到女家迎娶。

出门。这是婚礼重要的一环。新娘出门前,由两位婶嫂或村中“命好”的妇女扶出厅堂开脸及梳头。过去梳头新娘要哭唱《梳头歌》:

一梳梳来嫂呀,白发齐眉婶呀。

二梳梳来嫂呀,双喜临门婶呀。

三梳梳来嫂呀,三元及第婶呀。

……

如今,不再唱《梳头歌》了,梳头的婶嫂边梳头边吟道:“一梳白发齐眉,二梳儿孙满堂,三梳早生贵子……”

吴川人结婚大多崇尚早出门,有的新娘进了家门,天还没亮。大概是取“早生贵子”的意头吧。兰石镇却例外,女家是在结婚当天中午摆酒的。因此新娘在中午或下午出门。出门的最合适时辰是零时到上午的11时,因此,时辰到了,便把新娘换下的衣服、鞋袜放在门口的椅子上,唤作“镇轿”,到了中午或下午合适的时候才出门。迎亲的方式,随着时代的改变而改变。解放前是用花轿接新娘,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是步行撑伞迎亲,80年代使用摩托车,90年代后差不多用小轿车迎亲了。近年,婚车的级别是越来越高档,结婚的车队是越来越庞大,并且都装扮成花车。

12

© 2010-2030 FengSu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联系我们 电子邮件联系我们

吉ICP备13004070号-14   吉公网安备22012202000031号